關愛星星的孩子,從“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做起
2022年8月25日,是全國第六個“殘疾預防日”。今年的主題是“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建設健康中國”。
殘疾預防不僅關系到國家社會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更與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息息相關。
當前我國自閉癥人士約有1000萬,其中0-14歲兒童可能超過200萬,自閉癥已經成為兒童精神殘疾的首位。如何科學認知自閉癥對于孩子的康復干預至關重要,針對這個問題,宜童自閉癥研究服務中心老師們整理了自閉癥的相關常識,供大家參考。

自閉癥是可以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如果孩子在1-3歲出現不看人、不應名、不指物、不說話和不恰當的物品使用的“5不行為表現“,家長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發(fā)現有異常一定要去醫(yī)院做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干預,這才是對孩子健康與發(fā)展最大的幫助。
自閉癥孩子如果早期沒能得到及時治療,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自閉癥是一種伴隨終身的疾病,如果早期沒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干預治療,其癥狀程度會不但加重,功能會不斷退化,導致無法獨立生活,需要他人的照料養(yǎng)護。
自閉癥兒童能治嗎?有治療的黃金期嗎?

自閉癥是可以治療的,但目前國際上在醫(yī)學領域還沒有針對的治療手段,主要是進行早期行為干預與教育訓練。當前實證研究證明,及時地開展早期教育干預訓練會有良好的預后。自閉癥兒童的康復干預是具有搶救性質的,6歲前是黃金年齡。
當前自閉癥康復干預領域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標準,很多家長掉入陷阱,走進誤區(qū),家長應當如何選擇科學有效的早期干預,少走彎路?
家長當孩子診斷出自閉癥后,猶于五雷轟頂、天崩地陷一般,不接受不認同,帶著孩子到處找專家診斷,期望某個專家診斷說孩子不是自閉癥。當確診以后,又整日被恐懼、焦慮等情緒所困擾,病急亂投醫(yī)。當孩子進步緩慢又變得非常急躁,頻繁更換機構,聽人說有什么辦法就急于給孩子嘗試,比如干細胞治療、腦神經手術治療、益生菌治療、經顱磁治療、行走治療、饑餓治療等等,都嘗試一遍,結果孩子也沒有任何進展,往往一晃黃金干預年齡就錯過了,走了彎路就是耽誤了時間,掉入陷阱就會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在這里,我們要對家長說,當孩子診斷是自閉癥后,最主要的就是要及時給孩子做干預,時間越早越好。另外,為孩子選擇早期干預時,也一定要擦亮眼睛,為孩子選擇科學專業(yè)的早期干預:
第一,保持希望,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干預,孩子一定會有良好的預后。
第二,找對方向,孩子的康復干預往哪里走,最終出口在哪里,那就是融入普教,回歸社會,方向對了就會少走彎路。
第三,選擇科學干預,就是尊重規(guī)律,有理論依據及實證研究和數據驗證,符合這幾點就可以說是科學專業(yè)的康復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