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子女做這些蠢事,會害人害己害家

《戰(zhàn)國策》中有言:“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yuǎn)?!?/p>
父母疼愛孩子,就會為孩子謀劃長遠(yuǎn),給孩子的未來鋪路。父母的使命,不是給孩子留下多少錢財,而是讓孩子走正路,一生平安。
蘇軾也說過類似的話:“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p>
只希望孩子,能夠平平凡凡、簡簡單單過一生,那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了。對于古人來說如此,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也是如此。
現(xiàn)階段,不少父母都犯了一個錯,那就是盲目溺愛孩子,讓孩子走了彎路,別說安穩(wěn)一生了,也許等父母走了,孩子就活不下去了。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子女做這些傻事,否則,會害人害己害家。

一、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有依賴的習(xí)慣。
俗話說:“靠人人會跑,靠樹樹會倒,靠水水會流?!?/p>
在這個世上,除了自己,沒有人靠得住。對此,有人會說,父母不就靠得住嗎,為什么孩子就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呢?
因為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說得難聽一點,父母十有八九會比孩子走得早。等父母走后,如果孩子沒有自力更生的本事,不就只能餓死了嗎?
培養(yǎng)孩子“自力更生”的本事,就需要父母狠下心來,不要溺愛孩子,也不要有求必應(yīng),孩子說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那些有一定地位的精英,為什么他們會讓自己的孩子,到民間吃苦,見識一下人間疾苦?經(jīng)歷過,跟沒有經(jīng)歷過,差別是很大的。
可以這么說,那些吃過生活的苦的孩子,往往可以獨當(dāng)一面。而沒有吃過生活的苦的孩子,別說應(yīng)對生活了,也許連小小的風(fēng)險都撐不過去。

二、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大手大腳花錢。
在廣州,見到過這么一對父母,在孩子讀大學(xué)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去賺錢,試試能不能自己交學(xué)費,自己賺生活費。
剛開始,孩子只能向父母要錢。過了一段時間,他自己摸索出來了賺錢的門路,畢業(yè)后就自己創(chuàng)業(yè)了,如今還成為了小老板。
親戚們很不理解,你們夫妻倆資產(chǎn)千萬,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么非要讓孩子大學(xué)的時候,就去賺錢呢,我看你們也不缺這些錢啊?
這對夫妻回應(yīng):自己賺到的錢,自己才會珍惜。如果不是孩子自己賺到的錢,孩子絕對不會珍惜。吃過賺錢的苦,才會有守住錢財?shù)谋臼隆?/p>
別人給你1000元,你肯定會立馬花光,因為這不是你賺的,所以你不珍惜。反之,你自己賺了1000元,那你絕對不舍得花,因為這是你的血汗錢,你只會存起來。
這個道理,很多父母都不懂,所以他們會讓孩子大手大腳去花錢。如此下去,哪怕父母給孩子留下上億的身家,孩子也守不住。

三、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跟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人結(jié)婚。
自古以來,在結(jié)婚這件事上,人們都強調(diào)“門當(dāng)戶對”。
門當(dāng)戶對,就是說,我們是什么人,就找回什么人,是什么鍋,就配什么蓋,是什么水平,就找什么水平的另一半。
從社會學(xué)的角度來說,這個世界是存在階層的,有低產(chǎn)、中低產(chǎn)、中產(chǎn)、中高產(chǎn)、高產(chǎn)以及有權(quán)勢的精英。
最好的婚姻,就是同階層的人,找回同階層的人。比如說,你是中產(chǎn),那你就找回中產(chǎn),盡量不要找中低產(chǎn)。
原因很簡單,階層不匹配的婚姻,就是“扶貧吸血”的婚姻。沒錢的一方,吸血有錢的一方,這段婚姻絕對不會幸福,只會矛盾重重,男女雙方以悲劇告終。
在孩子結(jié)婚之前,父母要把好孩子的婚姻關(guān)。一旦孩子找了不合適的人回家,那受苦的,就不僅是孩子本身了,還有父母和家庭。

四、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過分鋒芒畢露。
宋代宰相王安石,寫過一篇文章,名為《傷仲永》。
仲永小的時候,才華橫溢,文采非凡。父親覺得兒子很聰慧,就帶著他到處去撈錢,而不讓天資聰慧的孩子讀書。
長大后,仲永沒有將才華發(fā)揮出來,而是成為了一個普通人。以往的“神童”,終究墮落。他的父親,害了他一輩子。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特點,看到孩子有點小聰明,就大肆炫耀孩子,讓孩子鋒芒畢露。如此,孩子就成為眾矢之的,被人針對了。
從古至今,越是鋒芒畢露的人,越?jīng)]有好結(jié)果。白居易寫過一句詩:“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p>
絕大多數(shù)美好的人與物,都是很脆弱的,就跟天上的云彩一樣,一瞬間就被吹散了。為了保護孩子,父母不該炫耀,也不能讓孩子鋒芒畢露,因為善終尤難。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