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六宮粉黛失了顏色,卻多沒有完滿結(jié)局的紅顏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作品《長恨歌》里描述寵冠六宮的唐玄宗后妃楊貴妃美貌的片段。在歷史滾滾長河中,也有一些紅顏曾經(jīng)獲得了榮寵,但卻多沒有完滿的結(jié)局。
李朝太宗李芳遠鑒于由太祖李成桂寵愛神德王后和其子,輕視神懿王后和其子引發(fā)的兩次王子之爭,頒布了庶孽禁錮法,李朝嚴苛的嫡庶尊卑秩序就此形成。不過這一法度并不影響君主本身,所以太宗雖然嚴格區(qū)分嫡庶,但還是沉醉在后宮的溫柔鄉(xiāng)中,忽視了元敬王后。
若說有哪一位君主對后宮有盛寵,莫過于正祖的后宮宜嬪成氏。成氏本是宮女,因聰慧機敏,精通女紅,善于烹飪?yōu)槿怂Q道。當時還是世孫的正祖得知后立刻召見,當下便要寵幸成氏。
在封建制度下,女子是君主的附庸,所以一般女子而言,要么是迫于淫威妥協(xié),要么是妄圖飛上枝頭而曲意逢迎,只有成氏不卑不亢,以世孫嬪(孝懿王后)還未生育繼承人為由,拒絕了正祖的寵幸,正祖礙于這個理由合乎儒家之道,只得作罷。
后正祖繼位,孝懿王后一直未能生育。為了盡早生下王室繼承人,正祖廣選后宮,并特別強調(diào)成氏必須參加。成氏還想拒絕,卻被正祖以身邊親近之人相要挾,被迫參選并被收入后宮。
成氏承寵不久后懷孕,生下了正祖的第一個兒子,正祖也毫不吝嗇,累進成氏位分,最終封為正一品宜嬪(嬪,是李朝后宮最高位分;王妃、世子嬪、公主為超品)。而宜嬪生下的兒子雖然年紀還很小,孝懿王后也還沒過生育的年齡,但正祖愛屋及烏,當即封了宜嬪所生之子為世子,宜嬪此時的恩寵無人能比。
不過宜嬪一直是個安分的,所以沒有像張禧嬪一樣頤指氣使,還是和往常一樣嚴格恪守宮中法度,尊重中殿,不敢以世子之母自居,就連世子依然夭折,她也不敢痛哭流涕,也因此被外界一致認為是最識大體之人。也不知宜嬪是否過于壓抑自己的情緒,還是如傳聞中所言是被人毒殺。在世子夭折后不久,已再次懷有身孕的宜嬪成氏也驟然離世。
正祖對宜嬪的寵愛,在正祖看來,是多少女人求不得的福氣,但在宜嬪看來,君主越是寵愛,自己就越要規(guī)行矩步,既不能拒絕君主的要求,又不能讓后宮眾人以為她恃寵而驕,這樣小心翼翼的生活,對于她來說,是否是她真正想要的,這一點,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正祖的盛寵加速了宜嬪的死亡。正如屈原在《離騷》中所言,“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即使宜嬪成氏并沒有爭寵之心,也架不住其他人疑心生暗鬼。人心險惡的宮中,年幼的世子和沒有顯赫家世地位的宜嬪想要自保已經(jīng)很難,正值當年卻雙雙殞命,著實疑云重重。

再說說敬嬪樸氏,這個無論是在《大長今》還是《女人天下》中,中宗都親口承認過的最愛的女人。正因為中宗的無限寵愛,在章敬王后突然離世、文定王后連生幾個公主、世子和世子嬪仍未有子嗣的情況下,敬嬪屢屢幻想自己一定會被扶正,兒子福成君也一定可以取代世子,所以費盡心機培植勢力。但因為過于相信君主的愛,在灼鼠之變中和兒子相繼被中宗廢黜,并被賜死,結(jié)束了充滿奢望的一生。

接著是廢妃尹氏,無論成宗多么花心,但廢妃尹氏除了是兩班,家族血親和貞熹王后相近以及是資歷最深的后宮外,可能也會有成宗本人對尹氏的偏愛在里面,畢竟是出席重要場合、一天當中相處時間最久的正妻,如果不是特別喜歡,那君主也可能會郁郁寡歡。但可惜的是,尹氏為保住自己中殿的地位和兒子燕山君的世子寶座,與鄭、嚴兩位后宮無限纏斗,漸漸使成宗喪失了愛意,在抓破成宗的臉后被徹底拋棄,廢黜出宮,又因為其他后宮的構(gòu)陷被賜死??梢姛o論之前有多深情,都經(jīng)不起歲月的蹉跎和旁人的破壞。

到了宣祖這一代,他曾經(jīng)很寵愛仁嬪金氏,但嫡庶神教的觀念以及不滿光海君在民眾心中的地位上升,迫切地想要一個嫡子,所以迎娶并頻繁寵幸仁穆王后,在仁穆王后生下嫡子后賜名為“永昌大君”,無異于在刺激光海君。而仁穆王后自己也覺得老君主如此寵愛自己,自己又是光海君的繼母、嫡子的生母,仿佛已經(jīng)拿捏了一切,殊不知光海君身邊還有金尚宮和李爾瞻出謀劃策??梢哉f仁穆在西宮的憋屈生活、永昌大君的死,雖然因為仁穆本身作死,但宣祖的推波助瀾才是關(guān)鍵。沒有宣祖的一系列騷操作,也許就不會有后面的悲劇。

如果說李朝著名的四大妖女,張玉貞一定榜上有名。以中人身份深受肅宗寵愛,當上了后宮第一人禧嬪,生下世子(景宗),在仁顯王后被廢黜后登上了王妃的寶座,一時間風頭正盛。但因西人南人之爭和肅宗鞏固王權(quán)的需要,仁顯王后再次復位,張氏又降為了禧嬪,最后因牽涉私結(jié)朋黨、逼迫后宮、行巫蠱之術(shù)詛咒仁顯王后等罪被賜死。在將禧嬪扶正的時候,肅宗滿是贊許之辭,仿佛張玉貞就是完美的化身;在張玉貞被賜死時,肅宗歷數(shù)罪狀,恨不得將莫須有的罪名也安上,仿佛她比世間一切毒物還惡毒。也難怪《如懿傳》中,太后勸誡如懿,“可是哀家從來沒有真正在意過后位,更加沒有執(zhí)念于君心。因為君心,從來都是這個世上最捉摸不透的東西,也是最不可信賴的東西。

李朝的瘋批君主,燕山君是一個,英祖也算一個,畢竟總是責罵兒子思悼世子,將世子逼瘋后又將世子關(guān)進米柜活活餓死,也只有他做得出來。不過在思悼世子之前,由靖嬪李氏所生的孝章世子他倒是疼愛有加。不過也不奇怪,一方面,孝章世子和他沒有不可調(diào)和的涉及到王權(quán)的沖突,另一方面世子嬪(孝純王后)娘家對他有擁護之功,再者就是他對靖嬪李氏的寵愛??上У氖蔷笅謇钍显缤觯ㄒ徽f被毒殺),孝章世子也在不久后病逝。終究是英祖的摯愛,替他擋下了因權(quán)謀斗爭所帶來的仇恨、謀害、算計和背叛。
說完李朝,再來說說古代中國。大家都知道西漢開國皇帝是漢高祖劉邦,他推翻了暴秦統(tǒng)治,和西楚霸王相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建立了西漢王朝。他最寵愛的是戚夫人,但他偏偏有一位強勢的妻子—呂雉。若說只是像對待其他姬妾一樣,呂雉尚且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在封建時代,特別是在皇室,大部分君王都不可能只有一兩個后妃。但偏偏劉邦不知哪根筋不對,動了廢黜呂雉兒子劉盈(漢惠帝),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幾經(jīng)生死,終于得到了皇后之位,終于讓兒子坐上了太子之位,現(xiàn)在劉邦卻要將這一切給后來居上的戚夫人,這無疑是給他人做嫁衣,呂雉自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在張良的獻計下,呂雉請來了商山四皓勸誡,劉邦才打消了廢儲的念頭。劉邦鬧出這樣一出,卻沒有為百年之后戚夫人母子的后路做好安排,結(jié)果他一死,呂雉便將戚夫人打入永巷后做成人彘,還將劉如意毒死??梢哉f劉邦和李朝宣祖很像,只想著活著時自己的享樂,過于輕視人的嫉妒心,一通作妖后就丟下爛攤子,估計戚夫人和仁穆王后心里都咒了他們無數(shù)遍。

到了漢景帝這兒,栗姬是他很寵愛的妃子,除了生育漢景帝的庶長子劉榮,還育有兩子。漢景帝立劉榮為太子,并廢黜了多年無所出的薄皇后,這顯然已有立栗姬為后的打算。但栗姬也是個恃寵而驕的,不僅當眾駁了館陶長公主求親的請求,還對漢景帝要求她善待其他后宮的要求出言不遜,這使?jié)h景帝愈發(fā)厭惡她。而后大臣在王姪的攛掇下要求漢景帝立栗姬為后,并禪位給劉榮,漢景帝勃然大怒,廢黜了劉榮的太子之位,并且不見栗姬,最終曾經(jīng)盛寵一時的栗姬憂郁而死。

“金屋藏嬌”的典故大家一定聽過,雖然當時漢武帝那么說有尋求館陶長公主支持的目的,但畢竟是兩小無猜的結(jié)發(fā)妻子,漢武帝對陳阿嬌前期一定是十分寵溺的。但衛(wèi)子夫的出現(xiàn)改變了一切,陳阿嬌感覺受到了背叛,便和廢妃尹氏一般不停和漢武帝鬧,卻忘記了他是丈夫的同時,也是一個坐擁后宮三千人的君王。觸及了君王的逆鱗,自然不可避免被幽禁冷宮,最后在冷宮中孤獨離世。說到底,還是漢武帝的寵愛,讓陳阿嬌錯誤地以為他們的夫妻之情一定是在君臣關(guān)系之前,如果阿嬌知道君主皆無情,想必也會有所收斂,也就不會有今日之結(jié)局吧。

《烏龍闖情關(guān)》是童年的一部輕喜劇,當時只是看個樂,但了解了歷史上的漢宣帝、許平君和霍成君(霍水仙),才知道三人的故事原來那么抓馬。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漢宣帝顧念結(jié)發(fā)之情,立許平君為后,并且和過往一樣和這位原配妻子鶼鰈情深、琴瑟和鳴,一時間傳為佳話。但就是這樣的人之常情,在陰謀家霍光和其夫人看來卻是那么礙眼。所以他們謀害了許平君,逼迫漢宣帝立霍成君為后,結(jié)局是霍家被誅殺。如果漢宣帝知道善良無爭的妻子會死于陰謀斗爭之中,可能一開始就不會立她為皇后了吧。

到了三國,曹操長子曹丕雖然迎娶了與大小喬齊名的甄姬,但最寵愛的還是郭女王。也正是因為這份寵愛,讓曹睿覺得生母之死是郭女王為了爭寵策劃的,于是瘋狂報復,使郭女王下葬之時烏發(fā)蓋面,無臉見人,口塞米糠,有口難言。

到了唐朝,那不得不提一下兩個人:韋皇后和楊貴妃。韋后和唐中宗李顯可謂是患難夫妻,在被貶廬陵之時,李顯心灰意冷,是韋后強撐精神,幾次三番拯救了已經(jīng)失去活下去希望的李顯,回宮后又在武三思等武家人的陰謀下保護了李顯,這就不怪李顯繼位后,對韋后私通武三思、把控朝政之事無過多言語,也許就是出于愧疚補償。但他對韋后沒有邊界的寵愛和彌補,卻讓韋后生出了成為武則天第二的野心。經(jīng)過神龍政變,幾乎沒有人會想再面臨女主當政的局面,因此韋后是孤立無援的。在李顯死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很快就瓦解了韋后的勢力,并且將她誅殺。可以說,李顯的寵愛,也成了韋氏的催命符。

另一位楊貴妃,不用多介紹大家都知道,她是玄宗繼武惠妃后最寵愛的妃嬪,因為她受寵,所以楊國忠、楊玉瑤等楊家一眾人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這也讓楊家人的傲慢之心迅速膨脹,民間對楊家人諸多惡評。到了安史之亂爆發(fā)之時,她也因為寵妃和楊國忠妹妹的身份,被將士要求賜死,因為她對玄宗的影響力太大,君王為了她可以“從此不早朝”,他們怎能不害怕她秋后算賬??梢哉f楊貴妃成也君恩,敗也君恩。

最后到清朝,要說清朝最癡情的皇帝,皇太極和順治帝應該被提名?;侍珮O對孝莊姐姐海蘭珠可別提多喜歡了,絲毫不在意海蘭珠先前已嫁為人婦,依舊頻繁寵幸,并且冊封其為宸妃(宸:帝王的住處,北極星所在),賜關(guān)雎宮(《詩經(jīng)》云: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八阿哥出生后,更是急于立八阿哥為皇太子??上У氖遣恢朗呛Lm珠福薄還是有人謀害,八阿哥早夭,海蘭珠也郁郁而終,皇太極更是沒多久就追隨海蘭珠而去。

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順治帝和皇太極不愧是父子,同樣是個癡情種。董鄂妃本是順治帝同父異母兄弟博果爾的妻子,然順治帝一眼就被溫婉動人、充滿江南氣息的董鄂氏吸引,強行納其為后宮,并且短時間內(nèi)累進位分,更是進位到了皇貴妃,當時在位中宮的是順治帝廢后的侄女,也就是孝惠章皇后,這對于皇后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之后她生下了四阿哥,順治帝也當即要封這個孩子為皇太子,這對于后宮嬪妃尤其是那些也有兒子的嬪妃來說更是一種威脅。在波譎云詭的宮廷,很快四阿哥夭折了,董鄂妃也因為傷心過度病逝,順治帝也追隨離世(一說因天花離世,一說出家為僧)。

在讀《長恨歌》的時候,我總覺得“六宮粉黛無顏色”這很酷,能被獨寵就說明很厲害,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兒,包括玩那些偶像向的穿越游戲,也是被君王和寵妃的愛情為了一把狗糧。但現(xiàn)在我覺得“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就意味著會成為眾矢之的,意味著嚴重阻擋了別人的道路或利益,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百密總有一疏;也很難保證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像張禧嬪和韋后一樣,無限擴大自己的野心,無限信任君主對子自己的愛,最后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
那些讓六宮粉黛失了顏色,卻沒有完滿結(jié)局的紅顏,終究成為了歷史長河中的滄海一粟,只待后人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