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沙丘》和《銀翼殺手2049》反思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先看的《沙丘》,后看的《銀翼殺手2049》,看的時候怎么覺得這部影片的色調(diào)、背景音樂和整體格調(diào)太像《沙丘》了,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這兩部片子是同一個導演。導演個人風格太明顯,所以這部片子兼具沙丘的優(yōu)點和缺點。首先都是制作精良,大片既視感,人性的挖掘和反思。另外“銀翼殺手”的動作戲份還是挺精彩的。

但是節(jié)奏慢,時間冗長,衰敗的未來場景,機械風十足。整體有限的未來想象力,像極了90年代想象出來的未來世界。美式電影有這個通病就是未來世界都是衰敗的,黑色調(diào)的,這也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美國民眾或者西方民眾對未來的絕望感。所以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被全球各大頂級電影節(jié)提名無數(shù),但真正獲獎的幾乎沒有。

但是中國不一樣,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是積極樂觀的,未來應該是暖色調(diào)的,即使“流浪地球”我們也是有希望的,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是能找到出路的;即使“三體”來襲我們也是有自救方案的,通過幾個世紀的不懈努力我們也是要給人類文明留下火種的。
甚至劉慈欣的科幻世界也是偏悲觀的,但是我們的未來或許更應該是繁榮昌盛的,而且也應該是這樣的,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為綠色環(huán)保、碳中和、全球變暖而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yè)也在快速發(fā)展中,我們的空間站,我們未來的月球基地,火星基地都是積極樂觀,而且光明無限的。
希望我國的科幻創(chuàng)作者們也能反映這一點兒,就像吳京的影片反映了國人的愛國情緒一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