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東-中-西部的普速鐵路線路聯(lián)系問題和解決方案--從最近隴海鐵路受阻說起。
(本文原寫于7月20日,修改幾處筆誤后重發(fā))
這兩天(自昨天也就是7月19日起)隴海鐵路鄭州至鞏義區(qū)間內,由于特大暴雨,線路中斷了,其帶來的結果是,上至北京,下至西安蘭州,上海,廣州,幾乎半個中國的列車運行都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影響,無數(shù)列車被迫折返,滯留。而且不僅僅是普速列車,連高鐵也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影響。西安北往河南,江蘇,浙江上海高鐵幾乎全部停發(fā)。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地的,局部的惡劣天候,已經能夠對于全國的鐵路運行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了。那么我們就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廣大,國土范圍內的極端氣候不可避免的經常出現(xiàn)(今天是河南,明天又是其他地方,后天又是換個地方),如果說年年都造成全國范圍內的鐵路大癱瘓,大停運,大晚點,那是絕對不可接受的了。
這次嚴重的癱瘓,客觀上也暴露了,我國東-中-西部之間的普速鐵路通道過少,一旦一地出現(xiàn)局部的惡劣氣候(雖然對于一地而已極端氣候少見,但是這個線路經過無數(shù)地方,極端氣候出現(xiàn)的概率累積起來就很高了),那么,列車連迂回繞行的路線都沒有,整個路網的運行都要受到影響,如果我們把路網當做一個“系統(tǒng)”的話,那么,我們一定要采取措施,避免一兩個系統(tǒng)內的節(jié)點突變癱瘓而引發(fā)整個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性癱瘓,這是必須要做到的事。
其實在現(xiàn)在的路網的基礎上,不難做到我說的這一點,也就是用一定的方式,避免一兩個節(jié)點的中斷(例如鄭州附近的暴雨導致線路中斷)導致整個系統(tǒng)的癱瘓。
一、溝通東-西(西安-鄭州以東方向的):
新修濟源的蓮東站-垣曲的雙線電氣化鐵路(約200公里不到的距離但大多都是山區(qū)),目標速度為80km/h(如果資金不足可下調至60km/h,改造南同蒲鐵路的禮元站-垣曲的原禮垣鐵路為雙線電氣化線路,新修新絳站-禮元站雙線電氣化聯(lián)絡線,同時擴建禮元站為南同蒲鐵路與“蓮絳鐵路”樞紐站。以上線路在新造,改造完畢后統(tǒng)稱為:“蓮絳鐵路”。

這樣,從新鄉(xiāng)開始,形成了新鄉(xiāng)至西安的第二通道,也就是,新月鐵路-焦柳鐵路-蓮絳鐵路(虛構規(guī)劃),黃韓侯鐵路,侯西鐵路的新通道。除了新鄉(xiāng)的京廣乃至能通到隴海之外,該通道還連接了焦柳鐵路(蓮東站)、南同蒲鐵路(禮泉站),給南來北往的列車提供了足夠的繞行通道。一旦隴海鐵路發(fā)生類似于今天這樣的問題,列車均可以立即迂回繞行。
二.溝通中部和西北地區(qū)
新修陜西境內三原站至乾縣站之間,雙線電氣化普速鐵路,自咸銅鐵路三原站引出,至西平鐵路乾縣站,這樣形成了中部地區(qū)自韓城、安康、潼關方向列車向西北地區(qū)的寧夏甘肅運行的第二通道。

一旦西安或西安周邊出現(xiàn)類似于今天鄭州這樣的情況,過往列車可以盡可能少受影響,繞道迂回,且不會耽誤太多時間。
三、溝通東、中部和西南地區(qū):
眾所周知,寧西鐵路(合肥-六安-信陽-南陽-商洛-西安新豐鎮(zhèn))是既隴海鐵路之后,溝通我國東中西部的有一條鐵路大通道。而漢丹-襄渝鐵路,又是溝通我國中部尤其是湖北省和西南地區(qū)的鐵路大通道,在這兩條通道之間,目前有一條單線鐵路小厲鐵路溝通,然而,小厲鐵路目前是單線電氣化鐵路,運能明顯不足。
我的設想是,對小厲鐵路進行雙線改造,同時,對與寧西鐵路交匯的小林站,以及漢丹鐵路交會的厲山站進行擴能改造,使其具備不切割正線立體交叉的鐵路樞紐點。徹底打通寧西-漢丹鐵路通道,是的從東中部地區(qū)往西南方向更容易通達,不再需要繞行。

同時,西南地區(qū)出入的列車,也可以借此線路,更方便的迂回運行,當相對比較舊的隴海,焦柳這些靠山區(qū)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線路發(fā)生意外情況時,列車可以經過小厲鐵路,靈活的通過漢丹、寧西迂回運行至京廣等線路。
四、溝通東、中部:
這個就很簡單了,直接新造寧合之間的普速線,和現(xiàn)在的寧合鐵路并行平齊。由于現(xiàn)在的寧合鐵路以開行動車組列車為主,動車組車次很多,所以不能和普速列車尤其是貨車混跑,只能新修寧合普速線,供貨車和普速客車運行。這樣,普速列車在南京到合肥間無需走寧蕪、合蕪鐵路,蘇北地區(qū)開往中西部的列車也可以直接走寧合普速線到合肥轉入所需線路。同時,這也方便了在隴海鐵路等線路出現(xiàn)意外情況時,列車臨時迂回運行寧西-漢丹等線路。

希望這次隴海,京廣等鐵路嚴重受阻的教訓,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更深層次的東西,咽喉要道一定要有備用,不能是唯一的,當然,最好不要有什么“咽喉要道”,到處都能通達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