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型肺癌
主訴:吞咽困難伴勞累、氣促1+月。
神經原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升高,59.650(<17ng/ml),
細胞角蛋白片段(CY紛擾1-1)升高,28.870(0-3.3ng/ml)
影像診斷:
右前中縱隔軟組織腫塊,考慮縱隔型肺癌或其他惡性腫瘤。
雙肺多發(fā)結節(jié),團塊,考慮轉移瘤
上腔靜脈周圍囊性病變或者栓塞,右鎖骨下靜脈癌栓形成,縱隔、北部多發(fā)側枝循環(huán)。
縱隔級雙肺門淋巴結腫大。
胸11、第4肋骨、第8椎體骨質破壞、肝臟多發(fā)轉移瘤。
縱隔型肺癌是指發(fā)生于肺部且靠近縱隔面生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癌,瘤體大部分位于縱隔內,好發(fā)于40歲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見。
主要臨床表現(xiàn)多為腫瘤引起的干咳、咳痰、聲嘶、痰中帶血、吞咽困難、Cushing綜合征和肢端肥大等內分泌改變;縱隔腫瘤很少有內分泌改變,這是臨床上鑒別縱隔型肺癌與縱隔腫瘤的一個鑒別點之一。當縱隔型肺癌發(fā)生于右肺時,可致上腔靜脈綜合征(SVCS)??v隔型肺癌從發(fā)生部位來看,可以是中央型肺癌,也可以是周圍型肺癌;組織學上以小細胞型未分化癌多見,少數(shù)以鱗癌為主。
一、分型癌有3種類型:
Ⅰ、從主支氣管或部分葉支氣管發(fā)生的癌腫向縱隔發(fā)展;
Ⅱ、縱隔胸膜下的肺癌向肺內生長同時浸潤縱隔;
Ⅲ、肺癌向縱隔淋巴結轉移。
二、影像分型
三、1.中央型:主支氣管或部分葉支氣管發(fā)生的中央型肺癌向縱隔發(fā)展,或尚在縱隔內走行的大支氣管發(fā)生肺癌;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張,緊貼縱隔,并完全包裹肺門腫塊和增大淋巴結。
2.周圍型:縱隔胸膜下肺癌向肺內生長,同時/或主要向縱隔浸潤發(fā)展。
3.隱匿型:原發(fā)肺癌惡性程度高,較早有淋巴結轉移,淋巴結增大、融合使縱隔增寬,可有胸水等其他的間接惡性征象,肺內原發(fā)病灶不明顯或難以和肺炎、其他病因引起的肺部結節(jié)等病變鑒別。
三、影像表現(xiàn):
1.X線表現(xiàn):
? ? ? 直接征象:縱隔增寬,縱隔旁腫塊,邊緣不規(guī)則,毛刺或光滑,側位位于前、中縱隔多見,常見的主肺動脈窗消失。
? ? ? 間接征象:阻塞性肺不張,膈肌麻痹升高。
??


CT表現(xiàn):
? ? ? 腫塊內側緣與縱隔無明顯界線,或間隔為縱隔脂肪影,與縱隔銳角相交,腫塊與縱隔貼近基底部往往小于腫塊最大徑線。
? 1、中央型縱隔旁型肺癌
? ? ? 平掃可顯示肺門區(qū)腫塊,邊緣不規(guī)則,可有分葉,增強呈不均勻強化,部分病灶強化不明顯??v隔及肺門腫大淋巴結平掃時為均勻或不均勻密度,邊界尚光整,增強后邊緣明顯強化,與肺門腫塊融合時,鑒別原發(fā)灶與轉移淋巴結困難。另外還有間接表現(xiàn)如:腫塊圍繞和壓迫支氣管,管腔狹窄,管壁增厚,周圍肺組織紋理較對側減少,局限性肺氣腫,遠端阻塞性肺不張及肺炎,不張肺葉外緣光滑,緊貼于縱隔。
? ? ? 2、周圍型縱隔旁型肺癌
? ? ? 腫塊緊貼于縱隔,與縱隔胸膜粘連,分界不清,腫塊呈分葉狀,有毛刺及棘狀突起,病灶內可有鈣化或空氣支氣管征,增強后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均勻強化,外周強化,不均勻強化;病灶內肺血管影、“空泡征”、“空氣支氣管征”有助于鑒別。間接表現(xiàn)可出現(xiàn)段、亞段支氣管受累,表現(xiàn)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阻塞。
? ? ? 3、隱匿型縱隔旁型肺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