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一夢空
河水回首她的暮朝,古城堅守他的榮耀。
????????????????????????????????????????????????????————題記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正如同黃河是中原的母親河一樣。從古老的湖熟文明到如今繁華的市井,每個南京人都在她的乳養(yǎng)下長大,她見證了歷史的興衰變遷,無數(shù)次河水被勇者與無辜的鮮血染紅,隨后又被幸存者的燈彩褪去了顏色。
句容河與溧水河相匯的那一刻,所有的美妙迸濺而生。她們匯成了秦淮,溫婉寬闊河水的又在東水關(guān)分為內(nèi)秦淮河與外秦淮河。內(nèi)秦淮河穿城而過,滋養(yǎng)著城中的子民;外秦淮河則如一位母親的臂彎環(huán)繞著南京城的東南西,作為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天塹,護佑著城市。再一起,向長江奔赴。
南京自古就有“龍盤虎踞”之勢,可謂是“紫氣東來”。南京“王氣”的歷史發(fā)源于楚威王的時代。楚威王為了掩蓋“王氣”,在城墻下埋金,改城屬性,以楚地之火克此地之金。由此,城更名為金陵。秦始皇,又為了掩蓋此地的富貴之氣,將其更名為秣陵,以草代金,意圖讓此地變得平庸。
孫策,江東的“小霸王”,也曾對南京情有獨鐘。傳說中,他死后,魂魄又回歸了他深愛著的,為之而戰(zhàn)斗過的秣陵,守護著城內(nèi)的子民,守護著戰(zhàn)士的一腔熱血,守護著世井的風花雪月。孫策的弟弟孫權(quán)也對南京有深厚感情。平江東前,他曾對秦淮河水許下諾言,定在此處,建功立業(yè)。平江東后,他又將都城遷到了最初許下壯志之處,他念念不忘的建業(yè)。死后他就安葬在梅花山中,有龍蟠虎踞守著他,有他的哥哥守著他,有他全心全意造的江東安定守著他,有如故的梅香與母親般的秦淮河守著他。
他遺下的秣陵、建業(yè)、石頭城,開啟了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傳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城建、城榮、城降、城破,對于秦淮河這樣亙古不息的河水來說,這一幕幕的變遷應(yīng)是短促卻又難以抹去的吧。是不是秦淮的每滴河水中都映了些殘落的片段,比史書或烽火更好地記載著南京的歷史,流淌在南京與南京人的血脈中,無法抹去。
秦淮河見證了多少?
見證了城破后的悲涼。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在干戈與滿天角聲中化為了秋日的泡影;“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笨v使,思情如潮涌,巧舌如簧,也難以言說。”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背醯眉覈鴷r的意氣銷盡了繁華舊事,一夢成空;只落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币浴昂笾鳌弊跃?,怕夢中繁華,怕過往,怕細樂;以“春花秋月何時了”為絕唱,結(jié)束了自己曲折離奇的一生。千古詞帝,我念的人,現(xiàn)在再也不會有的人。
見證了英雄的相互賞識。
明孝陵,石像路。神道本應(yīng)筆直向前??墒敲餍⒘甑纳竦绤s繞梅花山,屈曲盤旋作北斗七星狀。原來其中也藏了一段歷史佳話。梅花山是孫權(quán)陵,卻擋在了神道開始與明孝陵之間。負責修明孝陵的官員曾想將孫權(quán)陵鏟平,以求得直的神道,可這個想法被朱元璋否決了。他認為孫權(quán)也是“江東一條好漢”,也為江東的穩(wěn)定、繁榮、富強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死后應(yīng)有魂魄安定之所,便下令繞開梅花山,另修神道。石像路的黃葉又翩翩而起,是否在替奈何橋上的兩人觀望著江山。
秦淮的歷史或許已結(jié)束,或許才開始。我們所能做的唯有傾心守護這千百年間的風起云涌,守護詭譎又瑰麗的秦淮燈彩。為了這古城盡力打拼,譜寫更好的未來。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