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諸葛亮北伐之路》摘錄5-祁山
祁山!祁山!祁山!
祁山堡:
建安年間叫建安城。曹魏先占據(jù)此地進行修繕,派兵駐守。諸葛亮出祁山,首先攻克此地,然后發(fā)兵隴西。此后,這里成了蜀魏間拉鋸的戰(zhàn)場。
諸葛亮大軍穿過西和縣重重秦嶺,在祁山堡西南處離開山區(qū),進入平原。至今那里還有一個地名“川口”,即川兵出口。祁山堡恰扼守在這個出口前方。祁山堡正對著的山頂,還有諸葛亮觀陣堡的遺跡,與祁山堡成掎角之勢。
祁山堡北側(cè)是南北走向的北祁山。沿山麓南側(cè)大路開進,可直達天水,沿途一百二十里,除木門外無險可據(jù),易攻難守。更何況船隊可以沿西漢水上溯,能以逸待勞。
西南方向可達禮縣,屬于直入羌中的通道,可威脅南安郡。
魏延曾在附近的陽溪大敗郭淮,姜維和司馬昭的鐵籠山大戰(zhàn)也在附近。
祁山堡沒有藏兵洞,是一個進攻型要塞。它是一把通往隴西的鑰匙,誰拿到這把鑰匙,誰就掌握著天水與西和間廣闊地區(qū)的主動權(quán)。
祁山武侯祠:
陪祀文官第一位是劉琰。
祁山堡南角中部有一個亭子,亭子下是一條地道。據(jù)說這里是一條汲水道,可直通堡前的西漢水。平時運水,戰(zhàn)時出兵。
禮縣:
從禮縣繞過祁山后,有兩條路可通西北。一條石營道,走董亭至南安郡(今武山縣),攻擊隴西中部;一條狄道道,走襄武(今隴西縣)、狄道(今臨洮縣),最終打金城(今蘭州市),威脅隴西西部。
諸葛亮祁山戰(zhàn)略是對秦嶺的迂回,而石營、金城二道則是對祁山戰(zhàn)略的迂回。這兩條路攻擊范圍比諸葛亮祁山戰(zhàn)略更西,曹魏勢力更弱,但意味著更遙遠的路途和風(fēng)險。
諸葛亮一生沒碰過這兩條路。只有魏延曾帶兵深入羌中,在陽溪谷附近大敗費瑤、郭淮。
經(jīng)過蜀漢多次北伐,曹魏已經(jīng)把天水隴西一帶經(jīng)營得如鐵桶一般,祁山道越來越難走。到了姜維時代,他只能打迂回隴西的主意。第一次出石營,圍攻南安,第二、三、六次走狄道。他每次如此攻擊,戰(zhàn)績都不錯,一旦回到諸葛亮祁山戰(zhàn)略,就會大敗。
景耀五年,姜維去沓中屯田避禍。沓中(今舟曲)位于武都西北,遠離漢中和祁山道,被群山環(huán)繞。
舟曲在禮縣西南兩百里,有一條路直通狄道,和禮縣恰成掎角之勢。鐘會滅蜀時,鄧艾從狄道出發(fā),從沓中直撲陰平。姜維在沓中,既是避禍,又是經(jīng)營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