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快錢"的代價是什么?
資本包裝的媒體,喜歡鼓吹賺投機的錢,從金融體系延伸出來的思維,充斥到各行各業(yè)中,讓人快點賺錢,賺點快錢,早點榨干價值。這種投機的錢,除了風險外,是以人性為代價的,做的人有沒有考慮自己是否承擔得起,真的愿意做這種交易嗎?
商業(yè)是一套成長體系,是各種交易元素之間的“溝通工具”,商業(yè)本來是時間的朋友,人性的朋友:德高望重,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高榮譽,是通行的信用貨幣。
借用這句話:所有事情到最后都是好事,如果還沒變好,就是還沒到最后。
短時間不能定義人,人是時間產(chǎn)物,動物沒有時間意識,只是動物,人知道天、月、年、歷史,所以人才是人,做人,是經(jīng)年累月的事情,不是一時一刻。
掙快錢和宰客是一時一刻的事情,人都會犯錯,有些錯誤是蜜糖,有些人犯錯一次會有良知發(fā)現(xiàn),會警覺,會改變,有些人會長時間的習慣這種錯誤,把蜜糖包裝的錯誤,當成天經(jīng)地義,別人都在吃蜜糖,自己不吃就虧大了,不吃就活不下去了,其實就是給犯錯找的借口。
做生意就是做人,那這人是什么人,這生意是什么生意,觀眾和用戶每個人都會下評語,用腳投票。
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特殊環(huán)境下,人不是人,人愿意成為環(huán)境的附屬,那是人的選擇。
如果人性覺醒,要跳出假惡丑、人吃人、逼人作惡的環(huán)境,人是可以改變的,有得選。
那些愿意與惡劣環(huán)境相互馴化和依附的人,走向滅亡,被文明淘汰——只是時間長短后出現(xiàn)的必然結果。
賺快錢的代價是什么?賺快錢的目的是什么?
突破性成長,是一種打破原有結構后的利益反哺。
善良就得悲慘生活,那善良就是錯誤的。收起自己的善良,用“惡”去賺了大錢,用賺到的錢改變生活,讓更多人不必再作惡就能生存,這是善行,這是突破性成長。
人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但是有轉(zhuǎn)型和贖罪和機會,像犯罪要蹲監(jiān)獄一樣,走錯路的人,也會付出代價,付出代價轉(zhuǎn)到正途,還是將錯就錯不得善終?命運給了選擇的機會,人自己選。
如果“惡”可以讓人變強大,那善良應該讓人“偉大”起來。
在低維度的善,在高維就是惡,善惡本就是一體的。這是另外話題,以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