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元/度的電價,揭開純電車的省錢面具,能源成本逼近燃油車

前幾天去上海出差,為了車型方面租賃了一臺電動車,畢竟對于一個來自北方三線城市的人來說,限行這種約束還是有些難以接受,但讓我更加難以接受,是有些公共充電樁的電價達到了2.15元/度,雖然理性告訴我這只是個別現(xiàn)象,但另一方面,不斷上漲的電價也一步步揭開了純電車的真面目。

我們先說電價為什么高?以前我們這些比較保守的汽車媒體人,之所以不愿意推薦純電車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充電設(shè)施不完善,即便在城區(qū)內(nèi)也存在續(xù)航焦慮?,F(xiàn)在來看,不管是車企、電力部門還是私人運營商,都在積極的擴充充電站數(shù)量,一步步解決了充電難的問題。

但被忽略的就是,充電站是需要投資的,土地、設(shè)備、建造、維護都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而吸引電力部門和私人運營商入駐的前提,是可以掙錢!但是如果按照一度電幾毛錢來算,那么想要掙到這個錢的難度就太大,甚至有可能爺爺打江山孫子見收益,換做誰估計也不愿意,讓車企來建設(shè)那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即便電價便宜車價肯定要上去。

左右,都是純電車用戶來買單,雖然此前各地政府都有電價補貼,我記得廣州最低的時候一度電在1毛錢左右,但補貼不會一直進行,幾毛錢看似不多但積累起來,對很多地方來說就是沉重的財政負擔(dān)。

接著再聊聊車主的用電成本,就以我為例吧,我租賃的是某新勢力品牌續(xù)航650KM的電車,電池容量為91kWh, 百公里耗電量是16kWh,這里有個很重要的點,現(xiàn)在市面上純電車的耗電量普遍在這個數(shù)據(jù)左右,相差不會很大。按照我在上海充電的價格,平均充電約60%/次,大概就是55度,如果按照2.15元/度計算,就需要118元。

夏天要開空調(diào),再算上堵車和使用車內(nèi)電子系統(tǒng)的電量損耗,55度電實際能跑280公里左右(650km*0.6=390km),折算下來每公里就是0.42元。按照現(xiàn)在的油價,假如我開一臺實際油耗4.5L/km的緊湊型插電轎車,一公里的油價約0.36元(按照92號汽油新一輪均價8元計算)。

要說貴,相比純?nèi)加蛙噥碇v純電動車還是省錢,而且也不是每個地方的電價都高達2元以上(但也不少),而且誰能保證日后電價不會繼續(xù)上漲?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如果電價漲到均價3元,再算上純電車實際續(xù)航的虛空部分(事實上,純電車冬夏季實際續(xù)航基本低于80%),那么實際出行成本已經(jīng)和1.5T燃油車油耗相當(dāng),甚至能逼平2.0T車型。#秋實之美#

或許通過調(diào)控,電車的出行成本會始終低于燃油車,但如果純電車的成本還要超過插電式混動車,那么在二手車市場,你會怎么選?是不是意味著純電車在二手車市場就沒有市場,除非價格足夠低,換而言之就是保值率足夠低,首任車主才有轉(zhuǎn)手的機會,否則就一條道走到黑,最后面臨自費換電(終身質(zhì)保不等于無條件終身)、或者報廢。
寫到這里,我覺得已經(jīng)沒有必要再去總結(jié)性發(fā)言了,最后還是奉勸想要入手電動車的朋友三思而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