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繼英行書書法作品《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古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這里所據(jù)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
年復一年,風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懸崖峭壁上結(jié)下百丈冰棱,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然也依古訓,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
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fā)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zhàn)士,它與嚴寒搏斗,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后退去,并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形象,它已從一個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里,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更加豐滿高大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