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書法愛好者的朝圣之地,西安碑林
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有去過的地方。
書法名碑圣地,西安碑林
這里是書法愛好者的朝圣之地,西安碑林
2008年8月 西安碑林 門票45元

西安碑林位于三學街北側?!氨帧币幻加谇宕?,“碑石叢立如林”之意。今日之西安碑林,收藏了漢代至民國(前206~1949年)的碑石、墓志4000余通(方),共有大型陳列室、展覽廊各7座、碑亭8座。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作為我國收藏碑石較早和古代碑石最多的一座宏偉藝術殿堂,它已經歷了900余年歷史。

西安碑林的形成要上溯到唐代兩部石經。
自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孝”被認為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以孝治天下”被視為基本統(tǒng)治策略?!缎⒔洝肥侨寮业慕浀渲?,強調以宗法血緣關系維系家族和封建統(tǒng)治,得到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特殊重視。唐天寶四年(745年),由唐玄宗李隆基作序并注解書寫的《孝經》勒刻于石,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治天下,此御碑立于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太學內。因此碑建在三層石臺之上,故名《石臺孝經》。
碑亭

碑亭中所立石碑即為唐《石臺孝經》。碑身由四塊巨石組成,是整個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塊石碑。碑亭的“碑”字少了一撇,是對稱美觀的一種書寫方法。
唐代以前的雕版印刷還不普及,經典的傳承主要是靠手抄,難免錯抄,“經籍訛謬,博士相沿,難為改正”。也有的抄錄者在抄錄中加入了自己的觀點,以訛傳訛。為避免傳抄錯誤,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請召宿儒奧學,校定六籍,勒石于太學,永代作則,以正其闕”。項目啟動在大和七年(834年),開成二年(837年)完成,故名《開成石經》。
陳列在第一展室的《開成石經》及《孟子》刻石

《開成石經》由114塊碑石雙面刻成,共計228面,依次計有《周易》、《尚書》、《詩經》、《論語》等12種儒家經書,650152字,可謂體量巨大。清代補刻《孟子》一書9石,合稱十三經?!堕_成石經》是對儒家文獻以及中國漢字規(guī)范的極為嚴格而成功的一次標準化,是唐代高考的教科書。
西安城墻

《石臺孝經》、《開成石經》最初均立于長安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內。唐末戰(zhàn)亂,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駐守長安的節(jié)度使韓建出于防御,將長安城進行了縮小,致使石經棄于郊外。在眾人的建議下,韓建和后來的劉郇陸續(xù)將國子監(jiān)碑石移到了城內尚書省之西隅,但那里地勢低洼易遭水患,對保存經石不利。
西安碑林

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在陜西路轉運副使呂大忠的組織下,將二石經及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徐(浩)、柳(公權)所書碑石及《篆書目錄偏旁字源》諸碑遷至西安府學即現(xiàn)今址孔廟,也就是今西安碑林所在地,并建院舍、亭、廊等予以保護,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從此再也沒有移動過。
西安碑林 ?孔廟

經金、元、明、清、民國歷代的維修及增建,碑林規(guī)模不斷擴大,藏石日益增多,現(xiàn)收藏漢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藏品時代系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數量為全國之最。1936~1937年,由梁思成設計,對碑林又作全面整修,建了新的陳列室和陳列墓志的走廊,基本形成了今日西安碑林的規(guī)模。碑林館區(qū)由孔廟、碑林、中國古代石刻藝術展三部分組成。
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廟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謁孔子的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
西安碑林博物館孔廟(文廟)泮池及狀元橋

博物館分七個陳列室,八個碑亭和六座碑廊。有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書體和書法家的作品,篆、隸、楷、行、草等諸體皆備,內容涉及儒家經典和民族、宗教、建筑、中外文化交流及地方史等豐富內容,所以它不僅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也是世界最大的“石質書庫”。
陳列室內不許拍照,你得自己去看。碑林博物館有限的幾個展室、碑廊容不下幾千方碑刻。明清,尤其是清朝的很多碑刻只好被鑲嵌在外墻上,任憑著風吹雨淋。
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拓碑

石刻藝術室是以漢至清墓葬石刻為主的展覽館。存放在石刻藝術室的“昭陵六駿”,原置于唐太宗昭陵祭壇。唐太宗營建昭陵時,詔令為他在征戰(zhàn)中曾經騎乘過的六匹戰(zhàn)馬立像,作為永久的陪伴。相傳六駿圖形出自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之手,馬上還帶著箭鏃,生動傳神。1914年,六駿中的兩駿被盜運到美國,1918年,他們再次來到中國企圖將剩余的四駿砸成數塊再次裝箱運走,被人們發(fā)現(xiàn)攔存了下來,雖是殘缺的,但卻是國寶真品,完整的是復制品。






石刻藝術館以長安佛韻為展覽主題,展出從北魏至宋的佛教造像。
石刻藝術館

大夏石馬,國寶石刻

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貴族赫連勃勃(381-425年)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夏,此石馬即那時期作品,其風格樸實雄健。
拴馬樁

這些拴馬樁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種紋飾,造型豐富。除了可以拴系牲畜外,還具有震邪、吉祥和裝飾的意義。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門外兩側大都栽有成排的拴馬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