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六個網戀對象,一個200,可打包
01.
前幾天看到新青年大院的一篇文章,笑得我敲了三分鐘電子木魚也沒能彌補失去的功德。

說有個哥們玩游戲遇到了個女網友,一開始聊得挺好的,但逐漸有些不對勁,因為一開口就是點餐。

后來人家越要越離譜,連手機都要上了,博主就給拒絕了。
這份戀情看樣子是吹了。
沒想到過了幾天,這個號和博主說:你已經被她掛閑魚賣掉了。售價200元,還不忘標注可享受無償外賣和茶飲服務。

還有這種操作???
博主震驚之余不忘問了下對方,你憑啥買我啊?
對方說:

。。。。。。。
不得不感嘆時代的進步,前有功德無量放生機。

現(xiàn)有大慈大悲網戀觀世音菩薩解救ATM于苦海。
誰看了不說一句:那沒事了。

1968年,美國作家菲利普·迪克寫了一本科幻小說,叫做《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講述了人類在一個崩壞的環(huán)境中復制自己并奴役這些仿生人的故事。
我感覺到了2022年這個故事可以有新的版本,就叫《賽博戀愛會遇到電子放生嗎?》,講講那些互聯(lián)網上那些被轉手的”愛情”。
02.
原本我以為這就是圖一樂的段子。
但抱著好奇心去網上搜了一下,沒想到居然還是有現(xiàn)實原型的。

作為賣家,他們詳細列出了自己出售商品的各種優(yōu)勢:
可以點外賣的只算是基本款,一般也就不出200塊,畢竟你買回來了也還要用心經營,如果把時間成本也計算進去,這種性價比看起來不高。
能直接打錢的才算是收益率比較高的投資,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用轉賬記錄說話。
沒有什么比冰冷而有溫暖的數(shù)字更有說服力,你看一下子售價就上去了。

最讓我驚奇的是其中有不少高手直接打包出售。
商品詳細里逐一寫明了對方的年齡和性格特點,也算是讓買家知情,好挑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來“接盤”。

當然,你要一次打包帶走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得不說,商品描述里這句有明顯使用痕跡,實在是過于缺德了。

當然只是說會蹭點免費外賣還是有點“膚淺”了,這不要緊,“貼心”的網友會告訴你對方顏值不錯,只是自己有女朋友了不得不轉手,并暗示你有機會獲得“真愛”。

當然最優(yōu)秀的買家往往會提供多種選擇以滿足客戶所有的要求。
你看這不連性向都幫你考慮好了。

當然有人會擔心,我接手了對象以后被拆穿不是本人咋辦?

人家賣家比你想象的更周到,可以把聊天記錄轉發(fā)給你學習一下說話的語氣。

如此周到而貼心的服務誰看了都要單走一個6。
回頭還要告訴你:包回本。

世界的參差,就在于有人即便真心付出也沒收獲真愛。有人人在家中坐,外賣敲門來……
早些年,大家總是把網戀想得很美好。
我也知道現(xiàn)在很多人平日“社恐”,現(xiàn)實生活又繁忙,而且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里,我們太容易被貼上身份、地位、長相的標簽。
但虛擬世界里,很多人似乎不太會被這些外在的東西所束縛。
畢竟大部分人都是從一個相同的愛好所相識的。所以我們曾經天真的認為大家可能更會在意內在的,造成你自己的那些東西。
——原本應該是這樣,但無奈的是人心永遠難以揣測。
現(xiàn)在才知道, 有些人可能一開始就是沖著利用你去和你接觸的。
哪些未曾見面的神秘感,那份因為距離而產生的模糊和朦朧的好感,反而很容易就被別有用心的人販賣了。
當你沒有利用價值了,便大手一揮直接在海鮮市場將你的真心明碼標價。之前付出的越多,就越是能被他們用來“加價出售”。

你把別人當成心靈寄托,別人把你當成自助點餐機器人。
施主,聽我一句勸,無底線的做舔狗,這真的不值得。
03.
都說網戀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畢竟你也不能確定,你暗戀多年的女孩會不會是你睡在上鋪的兄弟。
只是被騙感情都算輕的了,比較重量級的應該是下面這種:

就算收到了對面的照片也不能掉以輕心,你看現(xiàn)在都有假照片定制服務了。

特別是發(fā)展到了要線下見面的那一步,如果不提錢做點“背景調查”,之前會有多期待,那出現(xiàn)落差的時候自己就會有多崩潰。
所以在決定是否投入真心之前,總是想盡辦法一睹對面真容。
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接觸外賣員等可以直接和對方接觸的人達成一探究竟的目的——當真相被揭露,世界上從此多了好幾個傷心的人。

要么就是借助小孩子的幫忙事先認人,不得不說這招雖然攻擊力不高,侮辱性極強。

在有了市場需求后,一個新職業(yè)就這么誕生了。
它有個時髦的名詞,叫網戀奔現(xiàn)師。

他們的工作大抵上就是代替你去先和網戀對象見面,以告訴你適不適合進一步發(fā)展。
你拉不下臉要拒絕對方,這種臟活累活也就不必客戶親自出馬了,直接就能把你擺平。
人稱紅娘破壞者,月老剪線人。

我看了一下,這個行業(yè)最近還有越來越內卷的趨勢。
比如我看到的這個廣告,奔現(xiàn)師自己的學歷和工作經歷都帶上了,寫得比我求職簡歷還詳細。人家是干獵頭的,有出色的溝通分析和隨機應變能力。

在學歷上卷,在顏值上也要卷??偛荒苓€沒把對面拒絕了,對面看到你的“替身”不太行就給婉拒了吧。

當然了,在突破了網戀見光死的第一步后,如果你還想要進一步發(fā)展,人家奔現(xiàn)師自然也會給你提供一條龍服務。
除了最基礎的背景調查業(yè)務,他們還會幫你實地探店,規(guī)劃約會計劃,考察約會地方,一切都給你包辦。到時候你只要定時定點去和對方見面就好,免除一切繁雜的準備和忐忑不安的心情。
貼心到讓人流淚。

唯一需要擔憂的大概只剩下,會不會被人半路截胡了……

如果這個市場越來越大,我在想會不會兩個網戀情侶在見面之前都要派出奔現(xiàn)師去一探究竟。
結果時候他們都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網戀對象,其實看到的都是對方的奔現(xiàn)師……
建議春晚小品采納一下我的創(chuàng)意。
04.
我感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戀已經升級成一種需要全方位斗智斗勇的高級battle了。
你給我發(fā)一張覆蓋著PS裝甲的自拍,我回敬你一個開了變聲器的磁性語音,你找外賣員想要一睹我的真容,我反手和外賣小哥說放在樓下快遞柜自取就好,我找了個網絡奔現(xiàn)師幫我看看對面值不值得交往,殊不知對面來的也是一個奔現(xiàn)師。
也別怪世界太不真實,只是因為套路太多,每個人都想設法保護自己的方式。線上線上,每一次過招都是一次對人性的拷問。我們隔著屏幕迫切地想窺探真實的對方,又不想讓對方察覺到自己藏著掖著的底牌。
一場又一場充滿著欺騙和反欺騙的情報戰(zhàn),每一天都順著網線在虛擬世界中上演。
豆瓣上有個反網戀協(xié)會,有快8萬多個苦主訴在這里互相治愈。

從鑒定照片是不是網圖。


到分享受騙經歷:

分享網戀干貨:

甚至是深陷其中后用最后一點理性上網發(fā)帖,希望其他人能把自己罵醒。

他們相聚在這里,只為了世界上不要再有一個人重蹈覆轍。
從這種角度上看,他們能不能算是新時代的賽博電子菩薩?
當然,我并不是說所有的網戀都是騙局。
極少數(shù)的幸運者收獲真愛,狡詐者還能販賣“愛情”,最可憐的老實人落得一個人財兩空的結局。笑過,哭過,反省過,悔恨過之后,又期待著下一次的邂逅。
百度百科說,網戀就是見光死的自我釋放罷了。

但這并不妨礙年輕人一次次磕得頭破血流,傷口結痂之后表示下次還敢。
往積極的方向想,或許人就是在跨過一次次的悲傷中才能成熟起來的吧。
這不,你看有經濟頭腦的人,已經開始推出新業(yè)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