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宣布:放棄直接攻擊越過“紅線”的解放軍艦機,是什么意思?
近日,臺防務部門負責人突然強硬表態(tài),揚言對進入臺灣島12海里范圍的解放軍艦機直接開火,如果這項命令是真的,那么意味著兩岸發(fā)生擦槍走火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不過,剛過了兩周時間,邱國正又澄清說:臺軍不會在沒有事先發(fā)出警告的情況下攻擊越過其“紅線”的解放軍。
邱國正表示:“如果解放軍發(fā)動第一次打擊,臺軍將首先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發(fā)出警告或警報。”這意味著他澄清了在越過臺灣劃定的所謂“紅線”后,立即擊落或摧毀任何解放軍飛機或船只的猜測。臺軍還明確了“第一擊”的概念,包括進入臺灣所謂“領?!钡娘w機或船只。所以說,如果解放軍艦機進入臺島12海里范圍內(nèi),臺軍會先進行警告,而不再是直接開火。
邱國正還把“任何此類反應都被稱為自衛(wèi)反擊,”聲稱臺軍方將保持高度謹慎,不想引發(fā)兩岸戰(zhàn)爭。
如果說臺軍宣布進入臺灣島所謂的領海領空就算第一擊是對大陸示強,而現(xiàn)在又宣布先進行警告算是服軟,當然他們自己說是為了避免兩岸戰(zhàn)爭。事實上,這種說辭改變最根本的原因是臺灣地區(qū)并沒有國際承認的“領?!保绻且獔?zhí)行自己定義的“紅線”,那么意味著臺軍將有很大概率打響兩岸統(tǒng)一的第一槍。
在佩洛西事件發(fā)生后,解放軍進行的鎖臺演訓,當時就有052D逼近花蓮外海,實際上早已經(jīng)突破了12海里范圍,臺軍當時沒敢吱聲。解放軍無人機隨后又穿越了金門島,臺軍最多也就是進行了警告性射擊,也就是打“曳光彈”,根本無法對解放軍無人機構成威脅。
最近一段時間,臺海進入新常態(tài),最核心的標志就是原來兩岸基于“九二共識”達成的默契“臺海中線”消失了,解放軍軍艦和飛機已經(jīng)常態(tài)化逼近臺灣島進行巡航,臺軍確認每天至少有4-6艘解放軍軍艦駐守。這就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臺灣島原本就是一個沒有戰(zhàn)略縱深的小島,失去臺海中線意味著失去戰(zhàn)略縱深,而前進部署解放軍艦機如果要發(fā)動軍事打擊,臺軍將失去快速反應能力,也就是因為沒有時間做出反應,只能被動挨打。這對于“首戰(zhàn)即是決戰(zhàn)”的兩岸軍事沖突形態(tài)來說,是非常要命的。
所以臺防務部門負責人才有了“進入臺灣島12海里”就算是第一擊的說法,等于要給解放軍劃紅線。這次邱國正雖然改口,但是仍然把解放軍進入臺灣島12海里當成是“第一擊”,只不過反擊的順序做了改變,由直接開火射擊變成了先進行警告。
這么一改,實際上又往后退了一步,的確能降低兩岸發(fā)生擦槍走火的可能,但是也進一步降低臺軍的戰(zhàn)略防御縱深。因為臺軍光警告就可以進行無數(shù)次,這個標準完全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所以,失去臺海中線只是第一步,未來也會失去12海里這條線,最終解放軍將負責保護臺灣島,臺軍唯一的出路就是一步步退讓,直到兩岸完全現(xiàn)實統(tǒng)一。
邱國正的這次澄清或許是為了釋放善意,或者也是為了避免把臺軍架在火上烤,只不過是自娛自樂罷了。因為解放軍艦機什么時候進入臺島12海里,完全不會理會臺軍如何應對,只要對方敢打出第一槍,那么我們就會讓臺軍打不出第二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