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第一關,把體內殘留的濕熱清干凈,中醫(yī)一方讓你無濕熱一身輕
雖說立秋也有差不多一周了,但是我們還是能感受到暑熱之氣的威力,之前我們就一直講,夏天、尤其是暑伏天氣,天地間的濕熱之氣是最重的,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呢,容易受到濕熱之邪的侵襲。

那到了夏末初秋這個時候啊,暑氣未消,而且今年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雨水特別多,空氣濕度比較大,那清理我們體內殘留的濕熱可以說是入秋的第一關。那為什么我們總說要清濕熱呢?不清會怎么樣呢?
濕熱,其實是濕邪和熱邪相互糾纏形成的,它既有濕的特點,又有熱的特點:濕邪粘膩,誰到了這都粘住走不動,容易影響氣機運行;那熱邪呢,容易耗氣傷津,時間長了還容易導致陰虛。

所以體內有濕熱的人啊,經(jīng)常會感覺口干、口苦,但是不想喝水,總感覺全身都很沉,有的人還會有關節(jié)的酸沉疼痛,胸悶、肚子脹,嘴里黏黏的不想吃飯,大便黏,一看舌頭,舌質紅,舌苔比較膩或者是黃膩。

針對這種情況啊,給大家分享一個方子叫做三仁湯,這個方子啊,清熱利濕,宣通三焦氣機。這“三仁”,是杏仁、蔻仁和薏苡仁,杏仁宣上;蔻仁寬中;薏苡仁滲下。“三仁”既行氣,又利濕,加上滑石、通草和竹葉,除了利濕,還清熱,最后是半夏和厚樸,行氣除滿,把體內郁積的濕邪沖開。

全方把三焦之氣理順了,氣行自然就推動水液的運行,把體內停留的濕邪給沖開,同時暑熱邪氣也清了,濕熱也就清干凈了。
當然了,我們說中醫(yī)的優(yōu)勢啊,就在于辨證論治,每個人他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在臨床用藥的時候呢,也要再次的進行加減變化,而不是說我今天給你說個方子你拿回去就用,一定要讓專業(yè)醫(yī)生再次把你辨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