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嘗三草,不把郎中找”,“三草”是什么?
春回大地,萬物萌發(fā),肅殺暗沉的景色慢慢被勃勃生機替代,對涵養(yǎng)情緒、疏解郁氣、調理身體大有幫助。
中醫(yī)把春天調養(yǎng)擺到重要位置,突出“食療、食補”手段,有句老話說:春日嘗三草,不把郎中找,表明了吃對、吃好、會吃三種應季草本食物,對健康是有用的。

01
第一種:“升陽草”—韭菜
中醫(yī)認為,韭菜味甘、溫,很適合暖胃、溫腎、升陽,能夠溫中行氣、疏肝解郁、溫腎升陽、壯胃潤腸、解毒散瘀。在春天食用能發(fā)揮最大功效,很多地方民俗中,立春“咬春”,當中就有韭菜一席之地。
很多人認為韭菜“壯陽”。實際韭菜對應的“陽”字,是指人體的“陽氣”,對維持人體功能、扶正祛邪、防病健體很有幫助。

肝屬木,春季應時而生,韭菜蓬勃生長特點,與升肝陽、散肝郁、解肝火相呼應,被認為是春天養(yǎng)肝的良配。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韭菜富含大量纖維素、胡蘿卜素、維生素B族、維生素C、硫化物等,對減少壞膽固醇吸收和動脈硬化,預防腸胃疾病、冠心病,殺菌消炎有良好作用,可有效提高免疫力。
不過,韭菜在中醫(yī)里歸為“發(fā)物”,有舊疾、頑癥的人慎用,且不能與白酒、菠菜等一起食用,孕婦不能吃。

02
第二種:“養(yǎng)肝草”—菠菜
菠菜在過去用于便秘、痔瘡、消渴、頭暈、目眩等病癥治療,助肝藏血?!侗静菥V目》認為其通血脈、開胸膈,可平肝明目、下氣調中,是一味養(yǎng)肝益肝疏肝的良藥。
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菠菜中含有豐富的鐵元素,鐵元素是補血必備的物質,但菠菜中的鐵元素人體吸收一般,但也比不少蔬菜要高,所以說它是“養(yǎng)肝菜”也對。

新鮮菠菜含有豐富的鉀、鎂、葉黃素、葉酸、維生素K、膳食纖維、硝酸鹽等有益成分,防眼疲勞,增強免疫力,預防便秘,降血壓和通血管。
不過,菠菜的短板也很明顯,有兩條:
1、它含的草酸成分較高,食用前需焯水,去掉澀味,草酸是引起結石的根源之一。
2、它有一串不宜同食的名單:韭菜、黃瓜、牛奶制品、蜂蜜、黃豆類制品等,亂吃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
?

03
第三種:“靈丹草”—薺菜
薺菜是春季常見的一種野菜。民俗說: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中醫(yī)認為,薺菜味甘、性平,入肝、肺、脾經,可涼血止血,利尿行氣,清熱解毒。入藥可醒脾、利水、明目、止血,而民間流傳最廣的是薺菜“祛陳寒”,把冬天積存的寒氣趕走,防止寒邪傷正。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薺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腸胃蠕動,調節(jié)便秘,含有大量胡蘿卜素,是保護視力、解決夜盲癥的好幫手,維生素和黃酮成分,對預防膽固醇堆積、骨質疏松效果較好,且能消炎。
由于薺菜鮮嫩,所以不能久煮,防止營養(yǎng)成分被破壞,它適用于大多數(shù)人群,但體質虛寒者慎用,便溏者不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