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人探險隊船毀糧斷,被困南極冰面,如何煎熬700天后全部生還?
原創(chuàng):采鈺
原創(chuàng)不易,不要吝嗇給個鼓勵~~
很多人喜歡看荒野求生,看絕境中人的堅強與忍耐,看人為了活命能有多狠,也想看看人在死亡和絕望壓迫下,會不會變成野獸。
極限挑戰(zhàn)歷史上有真實案件,比如,1915年沙克爾頓探險隊,被困在南極冰面,沒人來救援。船毀了,天寒地凍,食物緊缺,不知道明天能否活著,28個人在抑郁和絕望下,所作所為卻令人動容

遠征被困
20世紀初是探險的黃金年代,大英帝國夢想著征服世界各個角落,卻在征服北極時敗給挪威人阿蒙森,征服南極點敗給美國人皮特里,大事已成定局,有個人卻想再次一搏,要首次橫穿南極,他叫沙克爾頓。
沙克爾頓1874年出生于中產(chǎn)之家,性格浪漫奔放,有些膽大妄為,15歲想到海上生活,父母幫他謀了份工作,后來逐級晉升,在24歲那年獲得船長執(zhí)照,但他并不滿足于按部就班,想有更大的發(fā)展。
1901年,沙克爾頓作為司各特探險隊的一員奔赴南極,打開了人生的新視角,1907年,他親自領(lǐng)導(dǎo)一支探險隊再次奔赴南極,卻在距南極點97英里處,因食物短缺和痢疾折返,只留下一面英國國旗。
回國后,沙克爾頓被尊為帝國英雄,被英王封為爵士,所到之處無不受到民眾熱捧,他寫了一本書,還到處演講,但他最想做的還是征服南極或北極,可惜,1909年,美國人皮特里抵達了北極點,1912年初,挪威人阿蒙森抵達了南極點。

沙克爾頓喜歡榮譽加身的感覺,他娶了有錢律師的女兒后,對財富的渴望與日俱增,他的致富熱情始終高漲,卻不愿被日?,嵤滤?,幾次創(chuàng)業(yè)都不成功,還是探險最適合他,他決定穿越南極。
沙克爾頓花2年時間籌措資金,在5000應(yīng)征者中精心挑選出隊員,這些人不在乎薪水微薄、環(huán)境惡劣、生死難定,全被冒險精神打動,經(jīng)過7個月準備后,一只由水手、醫(yī)生、畫家、木匠、廚師、地質(zhì)學家、物理學家組成的探險隊起航了,船上還有69條雪橇犬和2年的食物儲備。
沒想到,一戰(zhàn)突然爆發(fā),但英國海軍部讓船隊按計劃前進,沙克爾頓給船起名為“堅忍號”,意思是“堅忍以勝”,1914年11月,船隊到達南喬治亞島,那是個捕鯨島,是他們通往南極的最后一個港口。

令人沮喪的是,南極海域出奇的冷,據(jù)說冰面綿延數(shù)英里,捕鯨站長建議船隊等等,船長沃斯利建議干脆放棄,因為船的抗冰能力不強,但本次出行耗費巨大心血,沙克爾頓已年近40,這是最后的機會,隊員們也很樂觀,想著19個月后重返家鄉(xiāng),直奔前線。
船隊等了1個月,12月5日還是出發(fā)了,他們預(yù)計最遲月底就能抵達,沒想到出發(fā)第3天就遭遇巨大厚實的浮冰,海浪在冰山上挖出大冰洞,聲響震耳欲聾,堅忍號在冰縫里走走停停,每天不足30海里,而開闊水面輕松200英里。
1915年1月16日,海面情況更加惡劣,冰坂和冰山擋住了路,狂風大作船無法前進,只得停下,這一等就是6天,暴風停了,但浮冰把船團團圍住,堅忍號開足馬力全力向前,但整整3個小時,終究未能前進一步

2月初,船不遠處有浮冰裂隙時,隊員們?nèi)螄L試脫困,都沒成功,2月14日,船前意外出現(xiàn)一條狹縫,所有隊員帶著鋸子、鑿子、鐵鎬,終于鑿出一條150碼長的通道,還在冰層上鋸出一個v形豁口,船再次全速朝浮冰撞去,還是沖不出去。
剩下的400碼冰區(qū)厚度高達12英到18英尺,無法人工開鑿,那個年代沒有炸藥,2月24日,沙克爾頓承認船無法脫困,也無法尋求援助,只能在船上過冬,等待解封。
棄船逃生
等待的日子生活節(jié)奏明顯放緩,大家每天只工作3小時,除了捕獵海豹外,其它時間閑的發(fā)慌。遠征陷入困境,時間久了,船員們開始焦躁不安,不滿日益增多,不少人排斥底層船員,還有人霸凌水手。

之前有支船隊也被凍住一個冬天,最后隊員們失去理智,爆發(fā)了內(nèi)斗。鑒于此,出現(xiàn)不和時,沙克爾頓強硬干預(yù),他讓所有人遵守嚴格的日常作息,所有人無論何種出身資歷,都要工作,都要服從。
矛盾暫時被壓下,但5月初,南極的極夜開始了,沒有溫暖,沒有生命,也沒有運動,目之所及一片黑暗,人們無法集中精力,甚至不能好好吃飯,為了克服種種瘋狂癥狀,隊員們開始圍著船散步。
隊員們努力發(fā)掘新的樂趣,他們每周六晚上喝酒,每周有留聲機音樂會,組織過球賽,舉辦了攝影講座,還有戲劇晚會,還舉辦過一次理發(fā)比賽,所有人,包括沙克爾頓都成了禿瓢,而狗和貓成了他們最親密的同伴。

船上補給充足,隊員們在漫長的等待中依然樂觀,等冰雪消融繼續(xù)探險,可半年過去,還在等,幾次冰層斷開近在眼前,但就是沒斷裂,期待的心一次又一次涼。
終于在8月1日,浮冰裂開了,船在被困7個月后重獲自由,10月中旬,船撤離脫離浮冰,開始自主漂浮,但噩夢隨之而來,一大塊冰擦過船尾,船尾柱幾乎扭斷,大量海水涌入,然后凍住,船被壓的沒入水中,排水泵工作了三晝夜,收效甚微
成千上萬噸冰塊從前后左右擠壓過來,船體發(fā)出陣陣尖嘯,一大塊浮冰死死抵住船首,另一塊正好卡住船尾,第三塊垂直沖擊船體,從中間將船撞成兩截,浮冰隨著海浪的波動,越過船舷,在甲板上碎開,船又沉了些。

人們只得在浮冰上搭起帳篷,有人在睡袋下鋪些木板,有的鋪了帆布,但有幾人直接躺在冰雪上,大家累了三天三夜,可船太吵根本睡不著,半夜,冰縫在帳篷間越變越寬,人們只得轉(zhuǎn)移住地,一忙又是一個小時。
很難想象,幾天前,隊員們還睡在溫暖的床鋪上,在長桌子旁用銀餐具就就餐,現(xiàn)在睡在冰面上凍的渾身僵硬,吃飯坐在積雪上,每人捧著一個鋁板,干的濕的葷的素的混在一起,而餐具是一把小勺和自己的手指。
沒有無線電,沒辦法請求救援,更何況沒有直升機,沒有雪地車,外界沒法救他們,甚至不知道他們遇到麻煩,想逃出生天,只能靠自己,而最近的陸地在182英里外,可惜島上荒無人煙,已知最近的是保利特島,在346英里外,那里有救援物資。

行動是克服沮喪的最佳方式,沙克爾頓計劃拉著雪橇和小船,帶著一行人,前往346英里外的保利特島,為減輕重量,除了生存必需品,其它物品通通丟掉,鑿子、書籍、望遠鏡、私人照片全得丟掉。
沙克爾頓把黃金雪茄盒、幾枚金幣扔了,女王贈送的《圣經(jīng)》也扔了,每個人僅帶2磅重的東西,額外允許的是一把五弦琴,那能令人振奮,為了節(jié)省口糧和輕裝上陣,三條小狗和那只貓被殺了,而一年前,那只貓掉進海里,他們掉頭把貓撈起來。
輾轉(zhuǎn)扎營
10月30日,船隊出發(fā)了,船太重,15個人一起拉也很難,更難的是,不出幾百碼就遇到冰脊,隊員們得鑿出小型隧道,或堆起坡道,大家分批接力,緩慢艱難的挪動,第一天行進了1英里,第二天半英里,第三天不得不停下。

照這個速度前行,情況只會更糟,浮冰漂移都比人走的快,沙克爾頓決定在浮冰上安營,希望有一天能靠近陸地。
物資在沉船下面,在4英寸的冰層下,人們敲破冰墻,沉入水下,連鑿帶刨打穿一個洞,給養(yǎng)立刻浮上來,核桃、白糖、大米、小麥、蔬菜、果醬,有四五噸之多,駕駛室成了新廚房,鍋爐改造成火爐,而企鵝皮和海豹油是燃料。
隊員們逆境生存能力相當強悍,他們很快就習慣營地生活,白天找海豹,晚上打牌,3周后每個人都大變樣,臉上胡子拉碴,被海豹油熏的又油又臟,有人用雪搓搓臉,更多的人故意讓臉變硬,以抵御嚴寒侵襲,至于洗澡,想都不要想。

漸漸的南極夏天到了,熱浪使隊員們處境越發(fā)艱難,帳篷里悶熱異常,浮冰逐漸碎裂,沙克爾頓決定自找出路,很多人擁護這個決定,但往前行進很難。
浮冰融化后像泥淖,隊員們經(jīng)常踩空,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最苦的是拉船的,“木匠”麥克奈什累的要散架,憋了一肚子火,從出發(fā)時就抱怨,2天后干脆撂挑子,公開用法律表示,堅忍號沉沒后,自己的職責就已結(jié)束。
沙克爾頓召集所有人,宣讀雇傭船員條例,這場騷亂很快平息,但船隊只走了一周就無路可走。冰層特別薄,一直在開裂,更可怕的是他們無法前進,也無法退回,因為走過的路全四散裂開。

第二次行軍再次受挫,5天只走了9英里,隊員們下這么大的決心,還是失敗,他們感到不寒而栗,而新營地的生活更加艱難。浮冰不夠結(jié)實,常有人掉進冰洞里,衣服始終濕漉漉的,食物只夠50天,唯一的樂趣是晚上在不那么濕的睡袋里睡覺
可能是上天眷顧他們,元旦那天,隊員們獵殺了幾只海豹和企鵝,多儲存些食物總沒有錯,但沙克爾頓認為有1個月的食物就夠了,他會在1個月內(nèi)帶大家走出冰川。
沒想到,才過10天,食物就明顯匱乏,沙克爾頓準備殺掉所有雪橇犬,隊員們非常氣憤,狗忠誠勤勞,和他們共過患難,感情深厚,是伙伴,但和活命相比,一些狗還是被勒住嚼子,一槍斃命,然后也吃了。以海豹為食2周后,新鮮狗肉真是山珍美味。

食物配給不足,導(dǎo)致幾乎所有隊員都便秘,船遇難后沒有手紙,只好用冰疙瘩,幾乎所有人都嚴重擦傷,而藥品早已葬身海底,酷寒天氣,眼淚、鼻涕在鼻端凍成冰柱,揪下來總會帶下皮膚,鼻端留下無法治愈的創(chuàng)面
隊員們近4個月沒洗澡,也沒任何新游戲,日子灰暗、單調(diào)的令人發(fā)瘋,除了能改變困境的風,他們只關(guān)心食物,幸好上天待他們不薄,在海豹油庫存告急時,捕殺到600只企鵝。
隊員們以為,離開沉船1個月就能登陸,沒想到5個月后還在漂浮,周遭是一成不變的茫茫白色,長久的苦悶、煩躁,他們常因抽鼻子、打呼嚕這些小事爭吵不休,而最后一點面粉也沒了時,爭吵空前激烈,有人開玩笑,要不吃人肉?

登陸大象島
這時他們發(fā)現(xiàn)保利特島就在西方57英里,如果冰坂打開,不用1天就能登陸,但冰非常堅硬,他們只能望陸興嘆,但大家的主動性再次被激發(fā)。
連著兩天滂沱大雨,又開始下大雪,什么都濕透了,隊員們又冷又餓,快垮了,幸好射殺一只大海豹,獲得1000磅的鮮肉,2周用的海豹油,更可貴的是胃里的50多條小魚,大家美美的吃了頓海鮮。
1916年4月初,遙遠的海面隱約出現(xiàn)一座雪山,沙克爾頓判斷,那是大象島,是時候行動了!幾天后,一行人駕駛著小船在狂風巨浪中前行,3只救生艇載了28人,人們直著身體擠坐在一起,腳插在間隙里,沒人知道多久才能登陸。

隊員們奮力劃槳,手磨出水泡,換班時,必須把手從船槳上剝落下來,雨雪飄落下來,把衣服浸透,腳一直泡在冰冷的海水里,為了不讓腳凍壞,他們必須不停活動腳趾頭,希望發(fā)痛的感覺能一直保持,因為一旦舒服就意味著腳凍壞了。
隊員們試圖輪班睡覺,但狂風呼嘯,巨浪滔天,根本無法入睡,能在冰上歇息一晚,都很難得,還要擔心鯨魚,三天船系在一起,如果鯨魚把拖繩牽走,船肯定會漂的無影無蹤,隊員們必死無疑
一天只喝一杯熱飲,只吃餅干,很多人得了痢疾,身體一直被水打濕,導(dǎo)致頻繁小便,嘴唇凍傷后腫脹開裂,根本無法下咽,但更痛苦的是口渴,出發(fā)太突然,沒帶淡水,他們干脆生嚼海豹肉,以獲取水分

在生死邊緣航行5天后,隊員們終于登上大象島,在海上漂浮了497天,他們終于再次踏上陸地,所有人都筋疲力竭,船長快80個小時不眠不休,其它人快精神崩潰了。
登陸時,許多人暫時性失常,有人彎腰抓起一把石子,有人全身撲在地上,有人醉酒般走路搖搖晃晃,有人坐著無法控制的顫抖,有人陷入半瘋狂和自己嘟囔,還有一個人,一直拿著斧頭,直到殺死10只海豹才放下
上岸后,人們先找到一處泉水痛飲一頓,又煮了一大鍋鳥湯,美美的睡了一覺后,這才感覺自己又活過來??刹痪茫麄兙桶l(fā)現(xiàn)這島最多臨時歇腳。大象島非常偏僻,遠離所有航道,連捕鯨船都不會來,留在這兒等,相當于等死。

沙克爾頓決定帶5名隊員出海求救,余下22人留守,他們選擇去800英里外的南喬治亞島,距離遠些但順風,最有可能成功,大家立馬把狀態(tài)最好的小船“凱德號”加高加固,為防翻船,放了2噸壓艙石。
敢死隊帶上4周的食物和冰水出發(fā)了,留守隊員為他們歡呼送別,努力表現(xiàn)的積極熱情,其實沒人知道什么時候獲救,能不能活下來。
船只有22米長,海面卻波濤洶涌,海浪高度令人震驚,船一直被卷到高處又狠狠拋下。海水不斷傾瀉進小船,為了不讓船沉沒,6個人分成兩組,每組一人掌舵,一人觀察,一人排水,每12小時輪換一次。
海上搏命
本就狹窄的船艙再放著壓艙石,擁擠不堪,休息時根本沒法躺下,沙克爾頓一行人吃飯時只能彎腰埋頭,咀嚼吞咽很難,他們的衣服始終被海水打濕,腳和腿凍的腫起來,后來連嘴唇和耳朵都凍僵撕裂。
和吃、睡不好相比,更可怕的是方向跑偏,船長沃斯通過分析太陽和地平線的位置關(guān)系,來確定方位,然而天空陰云密布,幾乎不見太陽,在驚濤駭浪下,地平線也很難辨認,船起伏搖晃時,就連使用六分儀,都得兩個人協(xié)助
一維度的偏差就是60英里,在800英里風雪交加的航程中,船長大部分時間靠直覺,判斷方向和距離,這簡直在拿命搏一線生機。

行駛到第8天,灰色的天空出現(xiàn)一道白線,沙克爾頓以為天空放晴了,沒想到巨浪撲面而來,那是一場極其罕見的暴風,附近一艘500噸的漁船都翻了,所幸凱德號奇跡般經(jīng)受住了考驗,但淡水被海水污染了,他們很可能被渴死
航行第10天,其中2人已到了鬼門關(guān),喝杯熱飲后,他們繼續(xù)堅持,第14天,海面有巨型海藻漂過,天空有幾只海鳥,要靠近陸地了,沒想到新的磨難出現(xiàn)。
一陣風吹來,不久變成颶風,咆哮了整整9個小時,船長沃斯利力挽狂瀾,再次創(chuàng)下了奇跡,終于在出發(fā)第17天,于1916年5月10日開進南喬治亞島。

小隊6人的臉都黑黑的,被蓬亂的長胡子遮住一半,身體長期浸泡在海水里變的慘白,臉上、手上都是凍傷疤,膝蓋以下傷痕累累,那是被壓艙石磕碰的,他們穿越800英里茫茫大海,累的虛脫,可問題是,捕鯨站在另一邊。
無論船還是船員,都經(jīng)不起另一次航行,他們只能徒步穿越小島,跨越22英里,這條路線有峭壁、雪山、冰川,從未有人走過,他們當然也沒有地圖。
沙克爾頓決定帶2人一起出發(fā),其它3人留在原地。用船上的螺絲釘做了登山鞋,僅僅帶了一段繩子,一把斧頭,和些許食物,晚上霜凍讓雪變硬,更易于穿越,他們在凌晨3點,趁著無風出發(fā)了。

雪地下隱藏著很多冰川裂縫,走錯一步就會送命,3人艱難的走動,爬過山坡以為能下山,看到的卻是懸崖,只得后退,再攀一座還是找不到出路,數(shù)次折返后,他們終于找到最可能成功的路線,此時天已黑了,走下去肯定來不及,多半要凍死在山上
沙克爾頓提議,3人緊緊抱住,順著百米峭壁滑下去。這個辦法和跳崖無異,萬一撞到巖石和冰錐呢?沒時間猶豫,再怎么危險,也被凍死在山上強。
登山繩盤成墊子,3人緊抱著坐在墊子上,沙克爾頓用力一蹬,他們便飛速向山下沖去,運氣很好,一下就沖到山下,停在一處松軟的雪堆里,他們站起來相互握手致敬。

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和極寒跋涉,讓他們累的要崩潰,他們在一塊大巖石后坐下,一坐下兩名同伴就睡著了,沙克爾頓也馬上要失去意識,但這種嚴寒天氣,睡去就是凍死,他強睜著雙眼,撐過5分鐘,然后告訴兩名同伴,已睡了半小時,該趕路了。
連續(xù)跋涉36小時后,幾乎不吃不喝的3人用最后力氣,向斯特羅姆內(nèi)斯灣的捕鯨站走去,他們胡子拉碴,臉黑黑的,長發(fā)披肩,衣著破爛,終于在1916年3月20日下午3點到了,他們的經(jīng)歷贏得所有捕鯨人的敬意
尾聲
到捕鯨站第3天,沙克爾頓一行人就借條船,先接回留守的3名同伴,然后去大象島,接回22名伙伴,可惜又遇到浮冰,只能回航,轉(zhuǎn)眼3個多月過去,22名兄弟是死是活,只有天知道。

為了保持希望,每天早上,領(lǐng)頭人懷爾德都會大聲喚起隊員:做好準備,可能今天老大就來救我們了??傻搅?月,還是沒人來,希望越來越渺茫……
1916年8月26日,22人的食物只剩一點腐壞的海豹肉,南極的冬天要來了,日子將更加艱難,可一艘船越來越近,所有人都跑了出去,船上的人手拿望遠鏡挨個數(shù)著:一個,兩個,三個……一共有22個!都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