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全獎保底:幸虧連夜緊急搶救

背景介紹
國科大物理系?GPA: 3.82/4.0
訪學GPA: 4.152/4.33
GRE Physics: 990 (95%)
GRE General: 324 (156 + 168 + 3.5)
TOEFL: 115 (R 30 + L 30 + S 25 + W 30)
Offer: Columbia Applied Physics PhD; Rochester Optics PhD
01
寫在前面的話
很多較有遠見和規(guī)劃能力的同學能夠在大一大二便確定自己的科研興趣和申請方向,然后朝著確定的目標持續(xù)努力,我想這會使得整個大學生活以及最后的申請季都輕松許多;而我雖然很早便有出國讀博的想法,但對自己的科研興趣一直沒有很好的把握,接觸前沿、上手科研的時間也稍晚,因此在大學四年于不同領(lǐng)域做過很多的嘗試、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大三暑研過后才真正選定光學作為自己的科研方向。
"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 "是哥大的校訓,中文意為“借汝之光,得見光明?!?,在訪學和暑研期間,尤其是申請季時,它曾激勵我度過數(shù)個難眠的夜晚;同時,由于我的申請方向主要是光學,把它作為申請總結(jié)的標題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貼切;最重要的,我想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科研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他/她雖不能帶領(lǐng)你跨過研究中所遇到的每一條山澗與峽谷,卻總會憑自己的深厚學識借光于你,為你指明前行的方向。
02
寫關(guān)于三維的重要性
網(wǎng)上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是,由于各國(尤其是中國和印度)計劃赴美讀博的人數(shù)逐年上升,申請人的平均素質(zhì)及申請意識也在逐漸加強,因而北美PhD的申請競爭日趨激烈,優(yōu)秀的三維幾乎成為各個申請者的標配,這反而降低了三維本身在application pool中的區(qū)分度,因此決定錄取與否的權(quán)重已經(jīng)大大向推薦信和publication偏移。我認為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尤其對于TOEFL和GRE General,就我所知道的情況來看,只要滿足一個一般的標準之后(100+, 318+),除了極個別學校,更高的分數(shù)對于PhD申請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GPA的作用則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首先由于各校算法和標準不同,其絕對數(shù)值當然是沒有意義的;不過與之配套的ranking卻有可能成為一個很大的亮點,我想對于強reputation的學校top 5%/普通學校top 1%,在申請中應當還是能夠起到相當?shù)淖饔玫摹6矣幸粋€好的ranking,哪怕不一定能讓committee做出take你的決定,卻依舊能為你帶來很多隱性的好處,例如讓你找到更好的暑研、增大申請季時教授回復你郵件的幾率等等,如果能再配合好的推薦信和科研經(jīng)歷,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印證,大大提升你的申請package的競爭力。就我身邊的例子來看,最后去了北美頂校PhD的未必有很好的publication,但一定有很不錯的ranking。尤其對于物理這樣的專業(yè),我覺得取得一個漂亮的ranking比起做出一篇頂級的publication應當還是要容易不少的。
最后關(guān)于GRE Physics,我覺得可能需要單獨強調(diào)一下,雖然其重要性確實有限,但對于要求GRE Physics的學校和教授,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還是有必要的;它不僅體現(xiàn)出你對物理學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向?qū)W校表明你是否能夠勝任第一年(有些PhD項目是前兩年)的TA工作,如果你沒有在簡歷上列出來,教授們在面試或者聊天時基本是會問一句的,一個940+ (90%+)的分數(shù)至少不會使氣氛顯得尷尬。此外,對于非物理專業(yè)申請Applied Physics、Optics乃至某些偏物理的EE方向,我的建議是盡力考一個尚可的分數(shù)出來,一方面是學校的要求,另一方也能彌補你在課程方面的缺憾。
03
科研方向的選擇
由于我自己的興趣比較廣泛,在大二大三曾嘗試過相當多的科研方向,很大一部分甚至是跨學科的,可以說有些不務正業(yè);兩年下來,并沒有得到很漂亮的結(jié)果,但是卻積累了不少實用的技能(主要是各種coding和simulation),這為我暑研的快速上手打下了基礎(chǔ)。對于本科生科研,如果有十分明確的興趣點和研究計劃,盡早進組、持續(xù)跟進項目當然是好的,這也是早日出paper的最佳方案;不過包括我在內(nèi)的多數(shù)本科生可能未必有這樣的遠見和能力,因此在早期順從個人興趣多做一些探索也是值得鼓勵的。
現(xiàn)在國內(nèi)很多高校提倡通識教育,大二之前不修專業(yè)課,鼓勵學生對不同學科進行探索,在具有了體系化的知識后再選擇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專業(yè),我對此是非常贊同的。我認為本科生進行科研也是一樣,相比于取得漂亮的科研成果和publication,更為根本的目的應當是對學科之下細分領(lǐng)域的研究前沿有所了解,多去嘗試,挖掘自己的興趣和長處,以此來確定自己以后的科研方向。而且就我和教授相處的情況來看,他們也并不要求本科生能夠?qū)δ骋活I(lǐng)域具有很深入的了解,學生以前在其它領(lǐng)域的科研經(jīng)歷一方面能為現(xiàn)在的研究引入新的思想和活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選擇目前的科研領(lǐng)域是深思熟慮之后的結(jié)果。
04
海外交換/訪學及暑研
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強烈推薦大家在大三或大四上學期進行海外交換/訪學。這是體驗海外學術(shù)和科研環(huán)境的一個絕好機會。如果你能很好地適應國外的學術(shù)環(huán)境(課程、科研氛圍等等),這不但印證了你選擇出國讀博是正確的決定,也能夠向國外的學校說明你能夠在他們所提倡的環(huán)境中成長為一個優(yōu)秀的PhD;當然,對于并不適合出國讀博的人來說,這樣的體驗也能使之及時止損。我自己是大三下在哥大訪學,期間無論是對那里的教學方法還是科研氛圍都感覺到比較滿意,也得到了一張不錯的訪學成績單。
至于海外交換/訪學的途徑,大家可以考慮自申官方項目(一般是以visiting student的身份,具體項目和申請方式可見對方學校官網(wǎng))或者國內(nèi)學校合作交換項目(選擇有限)。我當時所參與的是哥大的Columbia SEAS Visiting Student Program,這里必須要感謝我在GGU的mentor(MIT博士)和咨詢師,我獲得校內(nèi)的推薦資格時距離這一項目的網(wǎng)申截止僅有兩天一夜的時間,是他們兩位連夜幫助我梳理自己的科研經(jīng)歷和SoP,在我寫出初稿后幫助我修改潤色文書和CV,最終趕上了信息提交的priority deadline,使我能夠順利獲得哥大訪學項目的錄取。我正是在這次訪學中認識了現(xiàn)老板,之后就一直在他的指導下進行科研,最后如愿以償?shù)厥盏搅?/strong>return offer。
對于海外暑研,即使加上暑假之前的預研和回國之后的跟進,實際的科研時間依然是較為有限的,在如此短的時間里開始一個全新的項目并取得讓教授滿意的結(jié)果實際上是有一定難度的。對于我自己來說,我的暑研實際上和訪學時的學期科研是連在一起的,因此我能夠有接近半年的時間進行實地科研,也有足夠的機會向老板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和科研熱情。這也是海外交換/訪學的另一個好處,方便得到暑研的機會,并以學期科研接續(xù)暑研,延長實地科研的時間。
05
光學領(lǐng)域的申請建議
目前光學的細分領(lǐng)域較多,除了相對傳統(tǒng)的激光領(lǐng)域和成像領(lǐng)域,新興的nonlinear optics, nano photonics, optical metamaterial, integrated photonics以及目前廣受關(guān)注的quantum optics等等正有后來居上的趨勢,總得說來光學是較為偏向engineering的一門學科,與實際的生產(chǎn)生活結(jié)合較為緊密,應用廣泛,因此寬泛的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和計算模擬等技能都有可能在光學及其交叉學科中得到采用。而目前的學術(shù)前沿則更多集中在光與物質(zhì)的相互作用上,quantum optics和optical metamaterial等便是極好的例子。
就北美的情況而言,除了Rochester的Institute of Optics等少數(shù)幾個特例,各大高校的光學課題組基本歸屬于Engineering Department (EE, ECE)或者Applied Physics/SEAS等,也有一些屬于AMO Physics,基本以quantum optics為主,因此大家在選擇目標高校和課題組時一定不要局限于optics這個關(guān)鍵詞。此外,具有一些基本的數(shù)值計算和模擬的技能(FDTD等)對于光學領(lǐng)域的科研和申請都是很有幫助的。
我自己在申請時的選校主要是EE及Applied Sciences部門下的光學方向,也混申了少數(shù)幾個AMO的頂校,這里必須要提到我在GGU的mentor(MIT在讀凝聚態(tài)物理博士),他對于AMO方向的教授完全是如數(shù)家珍,在我選校和申請時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可惜我最后決定主申光學方向,因而并沒有對AMO方向進行非常詳細的調(diào)研。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我在今年2月~3月之間收到了幾個不同學校教授的郵件,表示有意向招收我,有的教授我甚至未在PS/SoP中提到(每個學校的PS/SoP我都提了三到四個教授),他們均是實驗室組建不久的助理教授,不過因為我比較想去現(xiàn)老板的組,因此婉拒了他們的邀請,最終也就沒有收到這些項目的offer。因此,大家在申請季也可以積極和目標院系新入職的教授進行聯(lián)系,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06
標準化考試的備考
最后,我想簡單談一下標化考試的備考。我自己是在大二寒假就考了一次TOEFL,有了一個能用的分數(shù),這對于海外交換也是必要的。之后在訪學和暑研回國以后又考了一次,因為在國外待了將近八個月,英語的閱讀口語等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因此幾乎沒有備考就得到了理想的分數(shù)(115),GRE General雖然分數(shù)一般,但也是一次通過,沒有多花精力。大家同樣可以采取這一策略,在暑研之后考一次GT,可能會比較容易得到好的成績。關(guān)于GRE Physics,我的建議是順其自然在大四上學期考就可以了,因為一年只有一次機會,如果大二和大三上學期考,由于尚未學完四大力學、固體物理等課程,想得到高分還是要耗費很多精力;我在大三時便未得到滿意的分數(shù),在大四上學期學了固體物理、現(xiàn)代光學等選修之后,做了幾套真題,就比較輕松地考了下來。不過對于非物理系的本科生,大概要花比較大的精力去準備該項考試。
07
結(jié)語
平心而論,申請這一年過得并不容易,但是國內(nèi)和國外的老板對我的悉心指導和支持讓我能夠始終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GGU的專職咨詢師在關(guān)鍵節(jié)點時對我的及時敦促也使得我能夠在進行科研和課程學習的同時在申請的各個階段都能夠做到有條不紊,我在GGU的mentor也一直在鼓勵我,為我提供科研和申請上的建議,正是他們二位的陪伴使我能夠堅定地走下去,最終得償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