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膠的幾大誤區(qū)(二)
?????? 越粘的越好,國家隊打啥我打啥,老化膠皮不更換,依賴刷油或者完全不刷油,這也是配膠的幾大誤區(qū)。配膠的問題其實有延續(xù)性,因為現(xiàn)在網(wǎng)絡比較發(fā)達,大家可以在網(wǎng)上學習到很多配膠的知識。但這個也是有利有弊,有可能你以為正確的信息,其實是誤導。還有就是在日常的打球環(huán)境下,有些球友可能會分享自己的配膠思路,但未必每一個人分享的配膠思路都是正確的。如果你不加思索,滿盤接受,就可能進入了配膠的誤區(qū)。
?????? 有些球友以為越粘的越好,前幾年還有人炒作老款的大字狂飚三,因為老款的大字狂飆三粘性更好,于是這膠皮就被炒作了起來。但這個炒作其實不是很給力,畢竟現(xiàn)在的狂飚三粘性都在減弱,這個其實是大趨勢了。越粘的越好,那肯定是錯的思路了。我以前打過有機藍省,那個確實是比較粘,新開封的膠皮甚至是不走球的,因為球感覺要被膠面粘住了。這么粘的膠皮,其實挺影響手感的,球接觸膠面的時候,感覺粘性太強了,這球彈跳的感覺就模糊,因為粘性影響太大了。所以,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在的膠面粘性在減弱,否則太黏的膠面會影響弧線的判斷,影響小球的控制;而且太黏的膠面會影響擊打的出球速度,還會影響擊打的落點判斷。總之,粘性減弱是大趨勢,增加海綿裹球是大趨勢,抓球感不能太依賴膠面的粘性;而且太黏的膠面會影響出球的速度,影響攻防轉(zhuǎn)換;防守的時候,太粘的膠面導致出球的弧線太短,不夠頂。
?????? 國家隊打啥我打啥,這個其實是非常大的一個誤區(qū)。首先,國家隊打的基本上都是特制底板,而且打的也是特制膠皮。業(yè)余的你幾乎弄不到國家隊特制的底板,所以很難真正的做到國家隊打啥你打啥。因為底板和套膠是有機的組合,你只買特制狂飚或者只買特制底板,這都是明顯不夠的。必須特制底板加特制套膠,這才是真正的模擬了國家隊的器材,但試問,你的發(fā)力夠打透國家隊器材么?特制底板現(xiàn)在難買,尤其是選手注的林高遠alc和vis,不過特制狂飚三倒是好買,明星國套應該是完全對標特制狂飆三的產(chǎn)品,至少我打的時候覺得他們的性能表現(xiàn)是一樣的。但問題又來了,馬龍打42度,業(yè)余的有幾個能打透的,更不要說步伐不到位的時候,業(yè)余的難以發(fā)力的老大難問題了。所以,國家隊打啥你打啥,這個肯定是不靠譜的,只能畫虎不成反類犬。但話又說回來,跟風沒錯,別太跟風就行,比如市場版的林高遠alc,市場版的無機藍省刷油其實就很好打了,不用太瞄著國家隊器材,容易得不償失。
?????? 老化膠皮不更換,這個也是一個誤區(qū)。因為老化膠皮的粘性通常是很弱的,海綿肯定是沒啥內(nèi)能的,雖然它不容易吃轉(zhuǎn),但同時,它制造旋轉(zhuǎn)的能力也很弱。關鍵的問題是,你用老化膠皮打球,根本就沒法練技術(shù),因為老化膠皮應該來說,它是違規(guī)的,而且它和正常的膠皮的性能差異太大了。老化膠皮,它的膠面可能已經(jīng)沒啥彈性了,粘性是消失很多了,海綿沒有內(nèi)能,整體來說,無論是薄摩擦還是海綿的裹球都很差了。用老化膠皮拉球,手感肯定差,而且粘性太弱,海綿不裹球,你拉球根本就沒重復性,不會有精準性。我就遇到過使用老化膠皮的球友,他的動作是越打越怪,因為老化膠皮和正常膠皮并不一樣。在我建議之下,他終于換了套膠,后面才開始慢慢的接觸弧圈球技術(shù)。
? ? ?? 依賴刷油和完全不刷油,這是兩種極端。我遇到過一個球友,他給新買的天極二藍海綿刷了五次油,好家伙,這是打算一次刷爆炸?。∥覍に贾?,國家隊也沒這么狠的刷油吧。那個顆粒感確實是爆炸的,膠面感覺都要被撐爆了。他這么個刷法,實際的效果其實不太好,刷這么多油,影響壽命不說,彈性太好了,他一拉球,球就亂飛。一般來說,新膠皮,有機狂飆刷三次,無機狂飆刷兩次就行了;這種直接刷5遍油的,這就離譜了。刷油太多,那肯定是容易漫天飛;但不刷油,那是真的難打,動作肯定越打越怪。因為狂飚三本身就是依賴刷油的,如果不刷油的話,海綿沒法增彈軟化,擊球的時候手感很悶,拉球的時候裹不住球,出球的弧線不穩(wěn)定,打球的時候非常費勁。用不刷油的狂飚三,不如直接買729的粘套,這種才是不依賴刷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