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素材:教育強國的5個典型案例
申論素材的積累在公務員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素材的整理、應用是一篇好的申論文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將為大家?guī)黻P于教育強國話題的5個典型案例。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五個風格各異的人民教師,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三、張桂梅:“點亮大山女孩的人生夢想“
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迎來了它的13 歲生日,也迎來了又一屆新生。
在全校的開學第一課上,“七一勛章”獲得者、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同孩子們站在一起,又一遍重溫對祖國和人民許下的承諾。
扎根邊疆教育一線多年,張桂梅曾目睹許多女孩因家庭貧困或性別歧視輟學,心底萌生了創(chuàng)辦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2008 年,她推動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從擔任華坪女高校長以來,張桂梅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了學生身上,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張媽媽”。經年累月的過度操勞,讓她的身體漸漸不堪重負。她數次病危入院搶救。在一份診斷書上,醫(yī)生密密麻麻給她列出了骨瘤血管瘤、肺氣腫等 20 多種疾病。在人民大會堂“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她貼滿止痛膏藥的雙手,曾讓無數人動容。
“有人問我,為什么做這些?其中有我對這片土地的感恩,更多的則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睆埞鹈氛f,“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p>
四、于漪:“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
于漪,這是一個在談到新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變革時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無數中國教師心中的偶像。近 70 年的從教生涯,于漪用“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
開設公開課近 2000 節(jié)、培養(yǎng)三代特級教師、著述數百萬字……已年過 90 的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人民教育家”于漪,被譽為“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
在于漪看來,語文不僅是教孩子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更是在建設他們的精神家園。她曾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推動了語文教學的改革發(fā)展,此后又提出語文學科要“德智融合”,真正將立德樹人落實到學科主渠道、課堂主陣地。
“教師的工作應該是“雙重奏’,不僅自己的人生要奏響中國特色教育的交響曲,還要引領學生走一條正確健康的人生路。”于漪反復強調教師的使命與擔當,“人是要有點氣象的,我們的教育者更要有氣象。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情懷波蕩,躬身踐行?!?/p>
五、李保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作為一名農技專家,他35 年如一日,長期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和科技創(chuàng)新第一線;作為一名大學教授,他把論文和科研成果寫在大山上,讓萬千農民擺脫貧困。
他是“人民楷模”、開創(chuàng)山區(qū)扶貧新路的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國。
李保國生前是河北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矢志于山區(qū)開發(fā)與治理,先后取得 28 項研究成果,推廣 36項實用技術,打造了“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探索出一條生態(tài)改善、產業(yè)發(fā)展、農民脫貧致富的山區(qū)發(fā)展之路,讓140 萬畝荒山披綠,帶領 10 萬農民脫貧致富。
“是共產黨員,我就要為人民服務;是教師,我就要為學生服務。”這是李保國的口頭禪。為了能讓學生們更好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李保國把大批學生“趕”到田間地頭去。
他常說:“搞科研就要像農民種地一樣,春播秋收,腳踏實地。扎不進泥土地,就長不成棟梁材?!?/p>
長期的科研工作,豐富的實踐經驗,李保國把“帶著泥土和露珠”的成果及時更新在教材和授課中。
#知問教育# #知問公考# #湖北省考# #公務員考試# #湖北事業(yè)單位考試# #國考# #武漢公考培訓機構# #24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