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
魏延角色背景:
史實: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shù)有戰(zhàn)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zhèn)遠(yuǎn)將軍、漢中太守,鎮(zhèn)守漢中十余年。劉備即位后,拜鎮(zhèn)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謀劃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guān)中,仿效淮陰,與諸葛亮?xí)熶P(guān),遭反對。
魏延作戰(zhàn)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后,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quán),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并被夷滅三族。
?
萬象圖:魏延,字文長,義陽人。
少年時四海游學(xué),后因周公瑾之故自募兵勇,投筆從戎。
時值先主入西川,延承亡友遺志自相舉薦,后也因此故成為第六個得知天子事之人。
先主對之信任有加,出展鋒芒便被任為漢中太守,一時之間風(fēng)頭無量。
魏延背景故事(一):
晦明三十六,鳳凰垂翼,地火明夷。
黃原八月已入秋涼,中軍厚帳之中新碳正旺,臥與立兩人相對無言,只聽得焰火舔舌。
“陛下…”站立的將軍話才出兩字便被打斷。
“文長!”似是呵斥但聽起來總覺是有氣無力,“陛下此時正高坐成都議殿之中,不在五丈原大營。切勿胡言!”
魏延聽得此話眉峰之間更多幾個傾斜,“丞相…”
再被打斷。
“吾一向擅揣人心思,汝所欲問不必出口?!必┫嗾Z頓片刻又接著道,“困龍鎖已斷,我與他終會亡命今秋,此為人壽有盡,強(qiáng)求不得。喚你來此便是已認(rèn)生死之命,只另有要事吾需直言以問,汝亦須坦率而答?!?/p>
“不敢欺瞞丞相?!?/p>
“吾將身死?!必┫嗤鲁鏊淖?,往日深淵一樣的眼今時也多少流露出些許的不舍與無奈,“然漢賊一日不除,吾心便難能無愧,終不甘魂歸。現(xiàn)后事亟定,吾亦要問文長之思如何?!?/p>
魏延的眉頭自進(jìn)了軍帳就未曾舒展過,此時臉色更陰沉的似是要凝出水一般。忽的一聲地動山響,魏延單膝跪地緊低著頭道:“臣!建議分權(quán)而治,軍領(lǐng)、內(nèi)務(wù)、外事等均應(yīng)各有專人承接。除此以外,北伐之事也要再次擱置,并馬上著手撤軍事宜?!?/p>
丞相揮手示意將軍起身,但魏延執(zhí)意不起。
“罷了,汝愿跪便跪著吧。身死之后事汝所言與吾所想不謀而合,但問汝欲掌何職,可掌何職?”
“臣可掌軍務(wù)并參撤軍事宜,但此等又皆不能由臣心意。”
“如此為何?”
“若山陵將隕之刻授臣予軍務(wù)等事要,則軍中大將必忿而生怨,不久時則自相混亂,此實為長城之互傾?!?/p>
“因之楊儀,楊參軍?”
魏延不語只是伏低身子。
“既如此,斬楊儀汝可掌此事乎?”
“不可。臨崩斬重臣只將更亂國事,我與楊參軍素有嫌隙,但國家在前,我可從于他,他卻必不容我。如此二人終須有一人亡,臣請舍己?!蔽貉幼允贾两K只是跪在那里頭也不抬的回復(fù)著。
“文長。”丞相勉力坐起身子看向自己的將軍,眼神中更添了許多無以言明的東西,“吾本不愿汝能如此識大體,吾倒愿你能有些私心?!?/p>
“臣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韙,自負(fù)叛名,只求能再為漢家天下掙得一線生機(jī)。正如順平候之百戰(zhàn)百勝而不可一敗,蜀地亦萬不可再亂!”
丞相抬頭望向帳頂,半晌,“吾早將后事安排做表上呈主公,應(yīng)于吾魂歸之時恰入錦城。表中言明吾身死后任蔣琬為尚書令,費(fèi)祎備為后替。楊儀授中軍師,可便宜行事。至于汝,只說若不遵退軍遺命,則可由中軍師自行處置?!?/p>
“臣明白了,臣會將戲演的明白。”
“只是委屈文長…”
魏延猛的抬頭將這次丞相的話打斷。
“臣,何其有幸。臣,百死不辭!”
秋風(fēng)星落,建興十二年,龍死荒灘。諸葛武侯遺命蔣琬、楊儀等停止北伐,退軍節(jié)度。然蜀中大將魏延自持武力,悖令曰,‘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揖懿粡牧?,更燒毀部分棧道,終為中軍師楊儀遣人所斬。
建興十三年,楊儀有背漢之論為費(fèi)祎檢舉,遂貶為平民。同年其于鄉(xiāng)野犯上造次,為郡中捉拿。值吏兵至,楊儀于家中自裁。
?
魏延背景故事(二):
建興九年姑洗春早,丁丑,寅正二刻,天將明。
遠(yuǎn)天外,云霧含日,霞光氤氳。鹵城近郊,峰巒相連,將兩軍戰(zhàn)線擠在寬窄不足百米的山路上。
前軍萬千玄甲寂靜無聲,敵陣黑云壓城勢若天崩。
攻守兩軍相近百步之內(nèi),敵我相呼的似乎都是同一口氣。肅殺之下,雙方氣勢漸漸地各自凝為一個整體,雖依舊無聲,但都只待著對方能稍現(xiàn)一絲氣滯。
忽然一聲馬嘶打破均勢,攻敵一側(cè)軍陣緩緩而開,有一將長刀指地策馬向前。馬,長嘶。刀,朱紅似血。
墨色尚且籠罩著山谷,而這一點(diǎn)乍出的朱紅剎時引得所有人側(cè)目。就像是,一副山水之上被意外濺入了一滴血。
“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那將咆哮一聲,躍馬而前。
“討賊興復(fù)!”
“一匡天下!”
寅正三刻,夜更昏。
刀與劍以擊,人和馬相撞。戰(zhàn)陣初接便是水火交匯于一處。喊殺聲動,山水圖中的一點(diǎn)朱紅正在逐漸攤開。紅色的刀橫斬而出,帶起一陣人潮人海中的漣漪。片刻不曾停,梟首而倒的此刻仿佛并非是人,只是一袋袋沙,一樁樁枯木。畢竟戰(zhàn)場之上,悲憫與書生同樣無用,與其感傷不如省下力氣揮舞兵刃。
縱輕騎,破重圍,長刀正如其名,驚鴻照影。迎面所相見之不過一瞬而已。
所向披靡終亦見敵軍中陣有人壓勢而來。
“大魏陽曲候,雍州刺史郭淮,敢問來將名號?!北娷妶F(tuán)簇,衣甲正新。
長刀難得稍有停歇,“大將,魏延?!敝灰宦暥驯阍贌o答話,催馬續(xù)戰(zhàn)。
卯正三刻,風(fēng)微冷。
鹵城偏僻,若不是臨近戰(zhàn)事,怕縱是千百載這里也死不得這許多人。
“將軍,丞相有令,命所部整軍一刻后轉(zhuǎn)襲費(fèi)瑤側(cè)翼,借精銳騎兵直沖中軍大營?!眰髁畹谋袷遣拍嫉?,眼見沾了血泥之后臉上泛白。
魏延才破了郭淮軍陣方能退至后線稍稍歇息片刻,這會軍令既至便只能再遣人牽馬整備。提著驚鴻照影路過傳令士卒,順手拍了拍那人的肩,“此戰(zhàn)過后汝等若尚在,吾則典當(dāng)長刀老馬,為諸君沽酒以歡飲達(dá)旦。”
“屬下這就去整點(diǎn)殘部收拾軍馬?!庇袆?wù)實些的不等吩咐自去處理。也有喜好說笑的打起哈哈,“將軍一言既出,吾等可都是親耳聽得,屆時切莫賴做不記?!?/p>
“正是此話,不過將軍寶刀換的酒,誰若飲了還不被將軍捆得結(jié)實再掛到寢房刀架之上……”
玩笑幾句眾人奔走,方還人聲嘈雜的后軍小帳此時就只有魏延還在原處。
“兵者不祥之器,君子已是不得已而用之。只若真能有個天下無戰(zhàn),鑄劍為犁之時,舍了驚鴻照影又何妨。我所放不下的從來不就只是家國天下四字而已嗎?!敝皇菍④娊耙粫r無人,這幾句自言自語也沒人聽得。可就是被聽了去,誰又能相信戰(zhàn)場之上斬敵破陣的將軍是個不喜征戰(zhàn),只想著耕讀的人呢。
辰時初刻,天光正亮。
朱紅的長刀已不再似黎明之前那般刺眼,但對于那些見過它渴飲鮮血的人來說仍不能將之無視。長刀側(cè)提的將軍再次開始沖鋒,借著馬力與刀刃的鋒銳,很多時候甚至不需要做出什么多余的動作,只是將刀橫架在馬背上便好。
殘存的敵軍棄甲曳兵而走,魏延沒想著再去追擊。只是抬頭看著山谷正中已然升起的太陽嘆息一聲。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yuǎn)。
魏延背景故事(三):
雁陣驚寒,秋霜鋪滿一地凄涼顏色。
今朝晨起,詫聽得雁唳一聲。推開小窗,乍見一雁徑直而來,額上獨(dú)掛一羽紅翎,正是老友所飼傳書信客。
魏延久不曾見周公瑾雁帛,今忽然而來竟泛起一陣不寧心緒。才伸手欲接雁足,卻不成想那雁毫無收勢,一頭直撞在窗角,又是哀鳴幾聲就再無動靜。
一石與信同裝錦袋之中,石小但卻有許多不明紋飾。便先安置好紅翎雁,才攤開來書。
?
瑜曰:文長老友,經(jīng)年未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
今秋霜重,仆本欲入西蜀占其地力、籍其物產(chǎn)壯吾軍勢,再圖興漢。然今有負(fù)薪之憂,恐無力西討,料人事亦將近矣。
天下雖廣,非漢何為?仆與君交日久,今臨終卻無力翰墨慰問,只觍顏拜兩事相托。
一者事關(guān)漢家天子與南陽諸葛氏之秘辛,茲事體大仆隨書另附一石,石紋藏字君應(yīng)自知解石之法,望君閱后務(wù)必毀之。
二者入軍西蜀之事不可不為,仆久知君有懷投筆卻無路請纓,今遺義陽暗部予君,君若承仆所托,請往荊州投左將軍劉玄德賬下。
僅此二事,仆不敢央君萬一,但懇君念天下生民之重萬勿流書于外。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 ??????????????????????????????????????????
?????????????????????????????????????????????天下興亡,悉托于此。
瑜白
公瑾一向康健,怎驟然星隕巴丘?
事出倉促,一向沉穩(wěn)如魏延此時也不免手忙腳亂,一番動作之后卻是提來木桶。木桶注滿清水,將紋石浸泡其中,幾個呼吸之間,石上部分紋飾自動脫落露出幾行規(guī)整的小字。
“原是如此!怎可如此!竟是如此!”一時間太多的事都充蓄在小小木桶之中。閱盡石上小字,魏延呆坐良久:
漢賊不兩立!若至尊處江湖,吾自當(dāng)以命效之。天不假年,公瑾早逝,想我漢室四百年大廈如今懸發(fā)將傾,何其可嘆!然回想公瑾有言,請吾領(lǐng)暗部往荊州投左將軍劉備,借此思之,紋石秘錄他亦知情。如此想來,三顧茅廬、聯(lián)吳抗曹并提議劉豫州吞荊益宗室便都說的過了…
收回神,取過寢房刀架上朱紅長刀,將紋石拋向半空再揮手幾個撩斬,待到落地已是碎礫而已。
士隱千日,原以為終不過老死田間,卻不想好友急逝,又得托此大任。石已碎,書尚留。魏延最后看了幾眼老友遺筆,取過火燭將之點(diǎn)燃。恍惚火光之后,收拾殘燼混入墨中,魏延鋪開桌案邊作祭文邊自言自語道:“公瑾,此為吾做為文人所寫的最后一紙行文,今之往后魏延只作書表,再不談文章!”
建安庚寅迎寒,故友公瑾辭俸不祿。
乍聞禽唳霜天,紅翎承至托吾雁足。
嗚呼子瑜,天不假年,若星漢明珠沉沒江湖。
嗚呼公瑾,修短早亡,使?jié)h庭大廈淪危將覆。
吊君豐度,才子佳人,漢臣良婿。
吊君青霜,鏖戰(zhàn)赤壁,揮灑自如。
吊君文華,曲誤自有周郎顧。
吊君玉尺,云龍自非池中物。
嗚呼哀哉!文長柬友,國色無光,漢失良臣。
嗚呼哀哉!吾友公瑾,藉用白茅,伏惟尚饗。
角色人際關(guān)系:
一、同世相交
孫權(quán):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于時務(wù),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楊戲: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沖外御,鎮(zhèn)保國境。不協(xié)不和,忘節(jié)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陳壽:延既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dāng)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guī)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張耽:使以故之明君靡不慎于將相也。然議者舉將多推宿舊,未必妙盡精才也。且韓信之舉,非舊名也;穰苴之信,非舊將也;呂蒙之進(jìn),非舊勛也;魏延之用,非舊德也。蓋明王之舉,舉無常人,才之所能,則授以大事。
?
二、后世評說
何去非:蜀師每出,魏延常請萬兵趨他道以為奇。亮每拒之,而延深以憤惋。孔明之出者六,蓋嘗一用其奇矣。聲言由斜谷而遂攻祁山,以出魏人之不意。一旦而降其三郡,關(guān)輔大震。卒以失律自喪其師,奇之不可廢于兵也如此!而孔明之不務(wù)此也,此銳于動眾而尤其智以用之也,嗚呼!非湯武之師,而惡夫出奇卒以喪敗其眾者,可屢為哉???
程公許:魏延驍勇,欲以奇兵間道與大軍會,孔明信用其說,安知三秦之不歸于漢?
胡寅:兵行詭道求勝而已,延之計可用甚明。而孔明不從?;蛑^孔明長于治國而短于將略;或謂孔明疑延不敢委也。
洪邁:魏延隨公出,輒欲請兵萬人,與公異道會于潼關(guān),公制而不許,又欲請兵五千,循秦嶺而東,直取長安,以為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史臣謂公以為危計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謂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方以數(shù)十萬之眾,據(jù)正道而臨有罪,建旗鳴鼓,直指魏都,固將飛書告之,擇日合戰(zhàn),豈復(fù)翳行竊步,事一旦之譎以規(guī)咸陽哉!
陳普:羽不能當(dāng)一面,魏延何敢比淮陰。
?
角色相關(guān)
愛好
魏延從無意留戀世俗器物,只對身側(cè)長刀驚鴻照影愛不釋手。乃至床榻之側(cè)專設(shè)刀架,以求入眠醒轉(zhuǎn)皆可一見。
傳聞|事跡
子午谷奇謀
漢軍北伐之際,魏延常請領(lǐng)兵萬余,曰:“聞咸陽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fù)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dāng)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dá)。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p>
諸葛武侯蓋以不若坦途穩(wěn)健為由拒之。
白雀石泉
?
建興九年,第四次北伐途中,行軍林中,有木無水,眾將疲累。延巡視之際忽見有白雀落于山巖,遂興至刀劈巖體,恍惚山動,乍然見清泉石涌。
專屬武器
驚鴻照影
少時入山尋獵誤入神秘界域,因勇而無畏自礪殺陣而出,遂得小世界之神秘饋贈——驚鴻照影。
驚鴻照影為軍中長刀制式,刀脊并長桿卻有緋紅紋飾且無光自熒,但逢長刀橫斬旁視之人皆似見驚鴻照影,而后敵酋梟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