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戰(zhàn)之殤》——我希望這個世界不要再有戰(zhàn)爭,我只想和我愛的人永遠在一起
戰(zhàn)爭,是所有人聞之色變的可怕名詞,一提到反戰(zhàn),我腦海里會涌現(xiàn)一大批歌曲,林俊杰的《Cries In A Distance》,Beyond的《Amani》,蘇打綠的《他舉起右手點名》,許嵩的《大千世界》...... 以及周杰倫的這首《止戰(zhàn)之殤》。 在戰(zhàn)爭的陰霾過后,描繪這個世界,只需黑白就夠了。
《止戰(zhàn)之殤》是收錄在周杰倫2004年的專輯《七里香》的最后一首歌曲,這張專輯出現(xiàn)在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也依然很經(jīng)典,有萬人大合唱的同名《七里香》,苦情歌代表《擱淺》《借口》,為中國移動量身定做的《我的地盤》,近期火起來的甜情歌《園游會》,開懟金曲獎的親情歌曲《外婆》,甚至八段旋律的《亂舞春秋》也開始被人們熟知,但...... 大家知道這張專輯的封面是什么嗎?
是周杰倫身穿軍裝,和一名手捧絨毛熊的海參崴女孩,在草屋前的合影。這張專輯的概念與主題做的并不夠好,很像是單曲雜燴,所以《七里香》也可以叫作《周杰倫2004年作品集》,本來專輯定的名字,是《止戰(zhàn)之殤》(雖然叫《止戰(zhàn)之殤》概念也沒有做到位),卻因為過不了審,才臨時改成《七里香》,他想反映給人們的主題主線不是青春,夏天與熱戀,而是Anti-War。 在全面聊到這首歌之前,首先讓我們看看這首歌的制作陣容: 詩:方文山 制作人:周杰倫 曲:周杰倫 編:周杰倫 合聲:周杰倫 合聲編寫:周杰倫 鋼琴:周杰倫 錄音工程:Gary楊瑞代(ALFA STUDIO) 混音工程:楊大緯(楊大緯麗風錄音工作室) MV導演:鄺盛
眼尖的朋友一定發(fā)現(xiàn)了,《止戰(zhàn)之殤》的詞被定義了為詩,這張專輯有兩首歌是如此設(shè)計的,《七里香》和《止戰(zhàn)之殤》,一首是專輯的同名主打歌,一首是整張專輯的最后一首歌以及原定專輯同名歌,可見這兩首歌在這張專輯中的地位。周杰倫在曲編上的全方面包辦,更是能看出周杰倫對這首作品的高度重視,那么,就讓我們從音樂方面去分析這首歌。 這首歌首先最讓聽眾驚艷的,一定是它的以詞作詩。 方文山找到了一個不同于我在開頭提到的所有反戰(zhàn)歌曲的視角——孩子,沒有大徹大悲地去描述戰(zhàn)爭有多殘酷,有多可怕,而只是通過簡簡單單的“是否院子里有秋千可以蕩,口袋里有糖”“是否醒來有面包當早餐,再喝碗熱湯”這樣的一個愿景,就控訴了戰(zhàn)爭中受傷最深的,永遠是那些處在無辜中的孩子們,以戰(zhàn)爭畫面的真實豐滿描述,就在你的心里插入一把匕首,一刀一刀地把戰(zhàn)爭的殘酷給你呈現(xiàn)出來。 殤這個字的意思: 1.沒有到成年就死去。 2.死在外面的人,戰(zhàn)死者。 光是歌名,就已經(jīng)蘊含了對孩童的同情與對戰(zhàn)士的緬懷,他們的愿望不是榮華富貴,不是功名利祿,而是“惡夜燃燭光,天破息戰(zhàn)亂,殤歌傳千里,家鄉(xiāng)平饑荒”,如果你要問我周杰倫最讓人心痛的歌詞是什么,我會告訴你“天真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她被芒草割傷”,孩子被磨滅了最原始的那份純真,無疑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這首詩很像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對畫面場景的描寫,但是反映出來的,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黑暗且殘酷。 方文山也成功憑借《止戰(zhàn)之殤》入圍了第16屆臺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
終于輪到周杰倫的作曲,作為制作人的他,代表著摩羯座的極致理性,對稱主義,無論給你一副多精彩的詞,他都會給你整出一首更極致的曲,絕對不會讓歌詞掩蓋了屬于他的光芒。 整首歌是莊重的周式嚴肅小調(diào),開始就是一段整齊的周式Rap,就像控訴一般的語氣,情感伴隨著“這故事一開始的鏡頭灰塵就已經(jīng)遮蔽了陽光,Biang~”那一串工整的六連音達到了頂峰,周杰倫無與倫比的律動和節(jié)奏,永遠是他能立足于華語樂壇的神兵利器,預副歌的歌謠般的吟唱,唱出孩童們的愿景,也在和副歌部分的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做好了充足準備,副歌部分平淡的旋律進行,沒有大起大落的橋段,雖說高音也有G#4的部分也不好唱,這段旋律的優(yōu)美程度就是不講道理的好聽,搭配上豐富的和聲顯得嚴謹而漂亮,你很難想到另外一個音樂人會如何描寫這樣一段旋律。 間奏的一個小停頓,就像是戰(zhàn)爭的暫時休戰(zhàn)期,直接帶入第二段主歌的中間部分,還是無窮無盡的炮火攻擊,最后一段的周式經(jīng)典復調(diào),副歌部分多種和聲搭配上哼唱出一段另外的旋律進行,但不跳脫框架,加上預副歌的最后一句,使整首歌來到了最飽滿的部分,正如歌詞一般,即使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孩子受到的傷害也難以彌補,失去了他們原有的快樂生活成為幻影,卻無法將原因歸咎于誰,因為戰(zhàn)爭開始的那一刻,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編曲部分,這首歌是很罕見的周杰倫本人獨立編曲,但是卻是我心中非常優(yōu)秀,完全不輸三巨頭的一首作品,將基礎(chǔ)能力運用到極致,才是最為致命的,他真正做到了簡約到極致,“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一個從頭到尾用鋼琴延續(xù)的Loop,既優(yōu)美又能給人記憶點,而且這首歌的鋼琴部分,正是周杰倫本人彈奏的。 前奏以鋼琴部分帶入,伴隨著用沙錘模擬的鉛筆聲音,一筆一畫的寫出“止戰(zhàn)之殤”,鋼琴,貝斯,鼓的響起就讓你瞬間進入到那種肅穆莊嚴的氣氛,主歌基本一直在延續(xù)前奏的彈奏方式,仔細聽鋼琴或被分為兩個部分,一段是Loop,另一段是旋律之外的錦上添花部分,急促而緊張,讓人聽到就會覺得是在描述黑色的畫面,副歌部分彈奏全新的旋律,和人聲互為映襯,和諧進行,明明樂器沒用多少,但就是能讓你感受到很厲害的效果,周杰倫作為頂級制作人的可怕,在這首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間奏的鼓聲前半部分不停,依然進行著急促的鋼琴分解演奏,在鼓聲停止后,鋼琴的演奏后又再次加入了沙錘的聲音,再次強調(diào)這首歌的主角是孩子們,整體部分與第一段區(qū)別不大,在副歌時候第一段的演奏明顯沒有第二段副歌用力,更是表示情感的加深。 最后一段間奏的電話音的效果,是周杰倫繼《回到過去》《愛情懸崖》之后再次使用,但是上述兩首是運用在人聲主旋律與樂器上,而這次他僅僅只用在樂器上,顯得蒼白又無力,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這段Loop一直在重復,它就是沒有給到你膩煩感的感覺,沙錘在這里是充當主角和鋼琴一起踩點演奏,在最后一段副歌開始之前有一個小的“扒拉”的聲音,模擬了開槍的聲音,最后再以簡約收尾,合成器的細微利用搭配鋼琴,結(jié)束整首歌,隨風而逝。
演唱部分難度極高,除了要把控節(jié)奏感,同時副歌好幾個部分都在G#4上徘徊,周杰倫在演唱這首歌的感情,冷淡中透露著同情,吐露著控訴,把歌詞都改成了平聲去演唱,或許是為了歌曲服務(wù),但是還是有一點小瑕疵,但瑕不掩瑜,吐字不清,本就是周杰倫的個人特色。
這首歌的主角一直都是形形色色的孩子們出現(xiàn)在畫面,前奏的鋼琴,孤獨無助的眼神,麻木的神情,迷茫的路途,都在每一個細節(jié)中表現(xiàn)了出來,而周杰倫在MV中扮演的是一個說書人的角色,這個切入點是很獨特而且做的很到位的,鄺盛導演對冷色調(diào)的把控,整個MV的制作都毫無疑問是華語樂壇的一流水平,所以這也是我在這首歌加入MV評價的原因,無論從曲,詩,編曲,制作,演唱,甚至MV,色調(diào)都達到了高度一致。
鄺盛憑借《止戰(zhàn)之殤》入圍了第16屆臺灣金曲獎最佳MV獎。 總評:9.4/10.0(對,我就是在強行挑刺,從質(zhì)量來說,Loop太單一的重復以及周杰倫的咬字問題,我給不了滿分) 加上意義性與影響力:10.0/10.0
無論是音樂性還是在意義上,這首歌都將周杰倫的人文主義關(guān)懷,表現(xiàn)到了最頂峰,周杰倫從來不會刻意去營銷人文,但是一個偉大的歌手,格局一定會比普通的流行歌手大的多,這也是他可以在樂壇上青史留名的原因,他依靠的,永遠是他的音樂作品。 《七里香》延續(xù)了《葉惠美》的大制作和周杰倫一貫的人文主義,并繼《雙截棍》《爸我回來了》《龍拳》《梯田》《懦夫》《雙刀》之后達到了頂峰,這首歌是周杰倫目前最宏大主題的作品之一,簡單的鼓點和鋼琴,就能描述如此壯大的場景。 周杰倫一直是一個專注于音樂制作,對社會上的各種問題充滿關(guān)注,用擲地有聲的音符表達出心中所想的人文藝術(shù)家,《七里香》這張專輯只有四首情歌,有六首涉及了各種各樣的主題。 有多少人罵他如今在《最偉大的作品》里敷衍了事,只會寫最簡單的情歌,卻不知道他寫過多少首人文主義的歌曲? 人文這個主題,做過了就沒有必要再做一遍,反復營銷一個主題,那也喪失了這個主題本身的意義。 在這張專輯的最后一頁,有一段手寫的俄文,那段俄文并不正式,看起來像是孩子寫出來的一樣:
“我希望這個世界不要再有戰(zhàn)爭,我只想和我愛的人永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