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風向生變,年輕人加速向貨架電商回流?
都說年輕人心思變起來自己都害怕,事實看來確實是這個樣子。幾年前,直播電商興起,無數(shù)人突然涌入這片流量洼地,年輕人瞬間成為直播帶貨的優(yōu)質(zhì)客群,李佳琪一聲“OMG,買它!”無數(shù)人立刻剁手不停。
可現(xiàn)在一場“遷徙”卻在悄悄開始進行——走過當初的狂熱,不少年輕人竟然又開始將眼光更多投回了貨架電商。

這個夏天,靠著不叫賣,不催促,不吵鬧,跨行試水的東方甄選“董老師”,成為了一股直播間的“清流”,獲得了年輕人歡迎,有人說“原本只想買根玉米,卻看哭了”。
“董老師”的受歡迎,就直接折射出了年輕人逃離叫賣式直播間的趨向。但事實上,“聽膩了吆喝,只想安靜買貨”的背后,更多的還是年輕人對直播帶貨眼光變得“挑剔”的一個縮影。

當下再走進直播間,是不是正品、物流幾天能送到、最低價是只在直播間有嗎、退換貨方便嗎、物流是不是能送上門……類似疑問頻繁出現(xiàn),直接表明年輕人在便宜之外,對直播帶貨提出了更多要求。
然而在另一邊,貨架電商卻吹響了向消費體驗全方位進軍的號角聲。阿里開啟送貨上門,京東進一步強化物流,唯品會則將特賣的優(yōu)勢不斷擴大,加強售后……
年輕人很快發(fā)現(xiàn),和直播電商相比,這些電商在價格上并沒有劣勢,并且在消費體驗上還可以給予用戶更多安全感。

《億邦動力》的一次報道就很典型,有人在直播間里守候一個多小時后,拼盡全力才搶到一雙耐克鞋,卻發(fā)現(xiàn)天貓上一款更新潮,京東次日即可送達,唯品會上這雙鞋的特賣價,與號稱最低價的直播間里并無不同。
貨架電商的優(yōu)勢“進化”,進一步推動著年輕人從直播帶貨重新用回貨架平臺的遷徙步伐。95后白領(lǐng)玥玥就表示,最近半年自己都很少進直播間。反而購物重心開始逐漸向京東、天貓傾斜,手機上還下載了買服飾最常用的唯品會。

眼下天貓、京東、唯品會,以貨架模式為主的電商們敞開了大門迎接年輕人回歸,直播電商也在開始向貨架電商發(fā)力,回流似乎更加劇烈了。
但事實上,無論眼下局勢如何,本質(zhì)上直播電商和貨架電商都沒有根本對立。雙方仍舊各有優(yōu)勢,如果一定要看成對手,那么誰更以消費者為中心,更及時地看清年輕人多變心思,誰就將在這場拉鋸戰(zhàn)中,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