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子《齊物論》六:用好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

(六)用好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
所謂的理論家,就是指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在世界與心靈之間尋找或搭建橋梁,并為此尋找充分理由的人。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在神秘的造物面前,我們理直氣壯,卻又虛弱無力。我們雄辯滔滔,卻又底氣不足。我們懷疑一切,以至于我們無法相信自己。
我們俯身撿拾起大自然遺落的一枚果核,然后又扔出去。我們總想找到心儀的東西,但是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真正想要什么。我們總覺得那閃爍在太陽下的珍異比我們手中握著的更好,也總想發(fā)現(xiàn)更多。我們就這樣行走在天地之間。

今天接著上一講《齊物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莊子是怎么樣行走在天地之間的,也許會讓我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起品古人智慧,過好自己的人生。
這里莊子又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瞿鵲子問道的故事:
瞿鵲子向長梧子問道:“我從老師孔子那里聽到這樣的談?wù)摚ト瞬蛔鍪浪椎默嵓?xì)事務(wù),不謀求私利,不逃避危害,不熱衷于欲求,不因循成規(guī);以沒有表達(dá)的意思為自己的見解,說出的話語又不表達(dá)確切的意思,因而自在地遨游于世俗之外。孔老師認(rèn)為這是荒誕不當(dāng)?shù)难哉?,而我卻認(rèn)為這正是領(lǐng)悟了美妙的大道的實踐體驗。先生認(rèn)為如何?”
長梧子說:“這些話即使上古的黃帝聽了也會困惑不解,你的老師孔丘又怎么能夠理解呢!而你也謀慮得太早了點,就好像看見雞蛋便想立即得到報曉的公雞;看到射鳥的彈子便想立即獲取烤熟的斑鳩肉。我姑且給你胡亂說說,你也就胡亂聽聽如何?
長梧子接著說:為什么按照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不去管他是是非非,把世間萬物同等對待呢?與萬物融合一體,置各種混亂紛爭于不顧,把卑賤與尊貴視為平等。人們總是忙于世務(wù)的奔波勞碌,熱衷于爭辯是非;圣人卻好像十分愚昧無所覺察,糅合古往今來多少變異、沉浮,渾為一體而不被困擾。萬物也都是這樣,并以此相互包容蘊藏。

緊接著,莊子又講了一個驪姬的故事:
原文: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麗姬原本是麗戎國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兒。晉國征伐麗戎時俘獲了她,她當(dāng)時哭得淚水浸透了衣襟;等到她被送到晉國的王宮,被晉侯寵為夫人,吃的是美味珍饈,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也就開始想,當(dāng)初為什么還要傷心地哭泣實在是沒有必要。但這又怎么能夠預(yù)料的到呢?
就如同夢中飲酒作樂的人,早晨醒來后很可能會痛哭飲泣;夢見痛哭飲泣的人,早晨醒來后又可能會以打獵作樂。當(dāng)人們做夢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夢中。
往往在夢中還會卜問夢的吉兇,醒來以后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只有領(lǐng)悟了大道的人才清醒地知道人生只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卻自以為清醒,竊竊自喜什么都知道。什么尊貴如君,卑賤如奴,實在是太淺陋了!孔子和你都是在做夢;我說你們在做夢,其實我也在夢中。這番話,在愚蠢的人聽來,覺得是十分奇怪和荒誕的。萬世之后假若降生一位大圣人,悟出這個道理,也只是早晚的事而已!

“假使我和你展開辯論,你勝了我,我不勝你,那么,你果真就是正確的嗎,我果真就錯了嗎?或者是我勝了你,你不勝我,那么我果真就正確,你果真就錯了嗎?究竟我們誰是正確的,誰是不正確的呢?還是我們都是正確的,或者都是錯的呢?我和你都無從知道,那么別人也就必然更加糊涂了,我們又能讓誰作出正確的裁定?
讓觀點跟你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跟你不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你不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評判呢!讓觀點不同于我和你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評判!既然我、你與他人都不能相互溝通,那么又能等待別的什么人呢?
“什么叫做用“自然之道”來調(diào)和一切的是非呢?把不正確的看作是正確的。正確的如果真正是正確的,那么正確的不同于不正確的,就是不言而喻、不必爭辯的;‘是’假如果真是‘是’,那么‘是’不同于‘不是’,也就不必爭辯了。辯論中不同言辭跟變化中不同的聲音一樣相互對立,就像沒有相互對立一樣,都不能相互作出公正的評判。那么就以自然之道來調(diào)和,用無盡的變化相互順應(yīng),以此了卻一生吧。忘卻歲月的流逝,忘掉生死、忘掉是非,抵達(dá)無窮無盡的境界,因此圣人總把自己寄托于無窮無盡的境域之中?!?/span>

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好與壞,都是可以轉(zhuǎn)換的,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寫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任何事情,都有兩個面,關(guān)鍵是你從哪一方面去看待,當(dāng)你用好的心態(tài)去看待人生,人生處處都風(fēng)景;當(dāng)你用詩意的眼光來看人生,滄海桑田也是人間。
錢鐘書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如你覺得快樂,并非全是因為你洗澡洗得干凈,花開得有多么美麗,或者飯菜是否合你的胃口,主要是因為你心里沒有什么掛礙,人生自然。”心之所安,一路風(fēng)景!
讀莊子《齊物論》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END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驀然回首,邂逅經(jīng)典文化。
?歷史?哲學(xué)?讀書?國學(xué) 書法 ?美文?
有態(tài)度,有溫度
關(guān)注【邂逅經(jīng)典文化】
也可以去視頻號搜索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點擊關(guān)注陪你過有智識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