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差點被拐,阿里程序員研發(fā)人販子克星,科技助力天下無拐
失而復得,久別重逢”,向來是人生幸事??蓪τ谏贶娏紒碚f,這幸運的代價稍稍沉重了些。
3個月前,離開他15年的兒子,終于從廣東回到了濟南的家中。最近,也已順利入校讀書。
這90多天來,申軍良每天都在微博上分享兒子的點滴變化,但失而復得的喜悅似乎未能將心病痊愈。
過去15年,申軍良不曾睡過一個好覺,常在兒子被搶走的噩夢中驚醒。
時至今日,與兒子久別重逢后的他,又陷入了新一輪焦慮中。
0115年尋子終有回響
2005年,申軍良原本有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一家人住在增城的出租屋里。
按照正常的發(fā)展,過不了幾年就能過上穩(wěn)定的生活,孩子也能享受不錯的教育資源。

但這一切被一場“入室搶劫”破壞了。誰也沒想到,住在斜對面的鄰居竟然是心懷叵測的“拐子”。妻子于曉莉永遠記得,那天她正在做飯,突然闖入兩個男人,用帶有藥酒氣味的東西捂住了她的眼睛和嘴巴,睜不開眼,也說不出話。等到掙脫時,剛滿周歲的兒子不見了。為此,于曉莉受了打擊,得了精神病,“整天恍恍惚惚的,哭個不?!?。申軍良的天也塌了。他辭掉了工作,幾乎變賣所有家產(chǎn),打印了上百萬張尋人啟事,差點把廣東的幾座城市翻了個底朝天。

可一切努力猶如大海撈針,留給他的是50多萬的負債,最后只能租毛坯房住,家里連個板凳都沒有。尋子心切的申軍良,甚至將希望,寄托在一次次顯而易見的騙局中。
對他來說,每一次受騙,都意味著兒子活著的可能。“失去孩子的父母只有尋子的路上,才會覺得對孩子有一個交代,才會感到有那么一絲絲的心安。”后來,申軍良走遍大半個中國,在替別人找回54個孩子后,終于與自己的兒子久別重逢。無疑,這是個值得慶幸的故事,但遠沒有迎來結(jié)局。很多跟申軍良一同尋子的家庭,仍未取得孩子的線索。

其實,每個丟失的孩子背后,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和被毀掉的人生。
沒有人能否認,從28歲到43歲,不是一生中最好的15年。申軍良從2005年就收入可觀的企業(yè)主管,變成一個為尋子家徒四壁的父親。這期間耗費的青春和金錢,又該找誰去補償呢?更嚴峻的事實是,目前被拐賣的兒童數(shù)據(jù)仍在攀升。02你不以為意的疏忽,可能暗藏危機據(jù)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8年,公安部2017年共立案拐賣婦女兒童案件為6668件。盡管較往年有減少,但仍意味著平均每天有近20名婦女兒童被拐賣。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統(tǒng)計局國家數(shù)據(jù)網(wǎng))
另外,在公益網(wǎng)站“寶貝回家”上,截止2019年有48000多個家庭在尋找孩子。
光是發(fā)布的失蹤兒童詳細資料,已經(jīng)超過5萬帖。
當然,這只是冰山一角。
巨大的數(shù)據(jù)背后,有法律的漏洞、人販子的唯利是圖,當然,也有可能是一個你不以為意的疏忽。
去年12月中旬,人民網(wǎng)就曝光了一則新聞:
在人群密集的火車站,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女子趁大人不注意,迅速抱走小姑娘,想要放到自己的嬰兒車上。
幸虧母親和路人反應迅速,從人販子的手中奪下了孩子。

無獨有偶,40多年前出生于河南駐馬店正陽縣的韓旭杰也有相似經(jīng)歷。1977年,母親因打青霉素過敏,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只能讓1歲多的小旭杰自己爬著玩。誰知一時疏忽,旭杰爬到了院里,剛開始還能聽得見聲音,再后來就沒有了蹤影。
心急如焚的母親,一路向周圍的鄰居打聽。所幸,在患有老年癡呆的鄰居比劃下,因為位置準確、尋找及時,韓旭杰得以成功救出。
與他一同找回來的,還有一張第二天去武漢的票。
“如果再晚一點點,我可能再也見不到親生父母了?!?韓旭杰曾說道。
長大后,韓旭杰時常關(guān)注兒童走丟的求助,發(fā)現(xiàn)因傳統(tǒng)的尋人啟事方法太過滯后:時間、范圍上都受限,耽誤了拯救孩子的最佳時機。
“只有比人販子更快,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孩子?!?/p>
于是,在阿里從事程序員工作的韓旭杰萌發(fā)了一個利用科技力量進行“互聯(lián)網(wǎng)打拐”的念頭,與公安局一拍即合。
03
科技助力天下無拐
我們知道,四五十年前,在廣播、電視的加持下,信息的傳播速度呈幾何級增長,但尋人的時間還是以“年”為單位?,F(xiàn)在科技進步了,大多數(shù)地方的事情,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傳到全國,只需0.1秒,無形中為打拐提了速。
這種情況下,“團圓”系統(tǒng)應運而生。
起初,韓旭杰的任務只是利用編程方便民警查詢打拐信息,但后面不斷提出建議注入科技手段,系統(tǒng)變得更加完善。
如今,全國6000多名基層打拐刑警,都在使用“團圓”系統(tǒng),只要接到報案,核實清楚具體資料,就會在第一時間通過平臺發(fā)布。

▲圖為團圓系統(tǒng)主要研發(fā)者韓旭杰
與此同時,距孩子丟失地點方圓百里內(nèi)的人們,會通過高德地圖、支付寶、淘寶、QQ等25款國內(nèi)高使用率的APP收到一張“尋人啟事”——失蹤兒童的姓名、照片、性別、年齡、失蹤時間與地點、事件詳情,以及負責此事的民警聯(lián)系方式,都會顯示。最終,失蹤的孩子會經(jīng)過AI人臉識別、大數(shù)據(jù)分析等技術(shù)手段確認比對后找回。

可以說,每一個看到通知的人,就相當于一個便衣警察。所有力量加起來,在天空中織成了一張無形的巨網(wǎng),讓犯罪分子無處可藏。
值得注意的是,尋回失蹤兒童的概率與時長密切相關(guān)。
所以,當發(fā)生孩子失蹤案件時,不需要等待24小時,應立刻、馬上報案。
也許你會問,如果不是拐賣也可以報警嗎?答案是肯定的!
“團圓”系統(tǒng)的適用范圍不僅僅包括被拐賣,哪怕是離家出走,迷路,溺水,甚至是貪玩不見,都可以向團圓系統(tǒng)報案。
如今“團圓”系統(tǒng)上線3年,接到兒童失蹤案3978件,找回3901個孩子,找回率達到98%,成功尋回的平均時長也從132小時縮短至了78小時,被稱為“人販子的克星”。這意味著,當科技逐漸深入生活,犯罪瀕臨瓦解。
另外,面對孩子走丟的情況,大家除了求助“團圓”系統(tǒng),還要學會「10人4追法」,即以孩子失蹤地點為中心——
4個人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向?qū)ふ摇?/p>
4個人前往城市重要交通樞紐(汽車站、火車站、機場等)尋找。
1個人在第一時間報警。
1個人在家等待。

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多維度為找回孩子爭取時間。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保護傘,那么,對“有可能的失蹤情況”未雨綢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

①出游在外,眼睛是放在孩子身上還是手機身上?
②是否有不厭其煩地向孩子強調(diào)安全問題?
③有教孩子背誦家庭住址、手機號碼、父母姓名嗎?
④有告訴孩子,一旦和父母走散應該如何處理嗎?
科技輔助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證孩子安全的作用,但更加重要的還是家長從源頭開始,就對孩子的安全上心,有防范意識。
看過今天的文章之后,家長們不如反問自己上面的四個問題,從現(xiàn)在開始查缺補漏,讓安全更上一層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