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星鳳:旅順博物館藏羅振玉舊藏碑帖展
2022年11月15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內(nèi),以“墨林星鳳”為主題的旅順博物館藏羅振玉舊藏碑帖展開幕。此次展覽共選取羅振玉曾經(jīng)收藏的59件碑帖,多為明清精善之本,拓片價值非常珍貴——
2023年2月12日下午,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我專門參觀了這個展覽。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唐太宗李世民書《溫泉銘》、歐陽詢書《化度寺塔記》和柳公權(quán)書《金剛經(jīng)》拓本。
可惜,這三件珍貴的唐碑拓本被法國人伯希和購買,收藏于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16年,羅振玉先生通過影印的方式,將這三件唐碑拓本合編為《墨林星鳳》。
羅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號雪堂,出生于江蘇淮安。中國近代著名的金石學家、古文字學家、敦煌學家等,被譽為“甲骨四堂”之一。
1928年,羅振玉遷居旅順,他的“大云書庫”也搬遷于此。1940年,羅振玉逝世。1945年,蘇聯(lián)軍隊進駐旅順,大云書庫收藏的文物流失,一部分被旅順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圖書館、大連市圖書館等單位征集。
羅振玉收藏與治學兼善,并且傾其所能結(jié)集付梓,使得珍貴史料得以流傳。這里展出的拓本涵蓋明初至民國時期,碑帖落款處均有羅振玉的題跋或鈐印,包括刻石、碑、墓志、造像題記、畫像石等類別。
1.秦并天下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秦代刻石,主要是秦始皇巡游天下所立,包括泰山刻石和瑯琊臺刻石等。羅振玉收藏有這兩種刻石的拓片數(shù)張,僅瑯琊臺刻石就有明拓本、清初拓本、嘉慶束鐵時拓本、陳壽卿精拓本。
2.漢刻豐碑
西漢石刻僅存十幾種,字跡粗狂,內(nèi)容簡單。東漢時期,書學昌盛,大興刻碑,形成中國古代石刻發(fā)展的第一個高潮。目前,有明確紀年的東漢碑刻160多種,已經(jīng)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包括石經(jīng)、畫像石、墓志等。
這里展出的東漢馬姜墓志拓片,曾被羅振玉認為是墓志的濫觴。1929年,這塊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刻于東漢延平元年(106)九月,外觀呈不規(guī)則橫方形。
3.北朝遺珍
曹魏時期,兩度禁碑,導致這個時期留下的碑刻較少。其中,以正始石經(jīng)流傳較廣,包括《尚書》和《春秋》殘石。兩晉時期,繼續(xù)禁碑,并且影響到南朝。
北朝時期,刻碑無禁,取石方便,墓志流行,各種石刻不可計數(shù)。北魏時期,社會安定,佛教興盛,留下很多佛教色彩濃郁的石刻。同時,造像題名和碑石題記開始出現(xiàn),中國古代石刻發(fā)展到第二個高潮。北朝末期,北方石刻形成固定格式,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時期。
4.隋唐大觀
隋朝立國短暫,碑刻數(shù)量少,以墓志為主。唐代,社會安定,文化發(fā)達,各種石刻類型多,中國古代石刻發(fā)展到第三個高潮。唐代石碑形制巨大,雕刻精美,文詞華麗。五代以后,戰(zhàn)亂頻發(fā),碑刻藝術(shù)的高潮也隨之結(jié)束。
在羅振玉收藏的唐代石碑拓片中,有許多來自西安碑林保存的石碑,包括《皇甫誕碑》《顏氏家廟碑》《玄秘塔碑》等。數(shù)百年前,這些藏本捶拓于西安碑林,有幸再次回歸,足稱省親之旅。
這里展出的乙速孤神慶碑明代拓本來自咸陽市禮泉縣叱干鎮(zhèn)乙速孤神慶墓前,原碑已經(jīng)遺失,僅存石碑拓片。這塊石碑刻于武則天載初二年(690)二月,苗神客撰文,釋行滿書寫。
1917年?4月,旅順博物館成立,收藏歷代碑帖1500多種,包括端方、陳寶琛、羅振玉等晚清碑帖收藏大家的數(shù)百件藏品。其中,以羅振玉舊藏最具代表性。
此次展覽由旅順博物館和西安碑林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按照石刻的年代(秦至五代)編排,一方面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一次盛宴,另一方面對羅振玉收藏的碑帖進行學術(shù)考訂,更深層次理解碑帖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