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永恒回歸】一場圍繞著人生意義的終極辯論 以...

前兩位數(shù)字是集數(shù),后面是分鐘,看第一集時沒想到這么好,就沒做筆記。
0215、“苦與樂如此緊密相連,誰想得到多少這一面,就必須嘗到多少另一面”
人的自我完成不是通過避免痛苦,而是通過“承認痛苦是通向任何善的自然的必經(jīng)的步驟”而達到的??嗪蜆凡凰儡E蹺板的一端和另一端,相反,痛苦和快樂是同時放進“生命”這個大袋子里的皮球,痛苦這個皮球越是膨脹,就越是撐大了生命這個袋子的容納空間,更多的快樂才裝得進來啊。
人沒法在苦和樂之間二選一,只能盡量多要痛苦,以此為代價,換取很少有人享受到的豐富的內(nèi)在快樂;和盡量減輕痛苦,也降低享樂的能力之間二選一。這取決于你有沒有勇氣,為了更大的快樂而承受更深重的痛苦。
0217、痛苦使我拓寬了我的維度
我年輕的時候就是個極度悲觀的人,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那些令我徹夜痛哭的痛苦,除了使生命不斷被白白消耗之外,還有什么意義。都說苦有回甘,但我好像怎么都等不來那一口回味的甘甜。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自己能聽懂很多人說的話,我能聽懂,是因為我能從他們描述的形形色色的痛苦中,精準地對應到我自己經(jīng)歷過的,我能從自己的切膚之痛中,去建立對別人的痛苦的全方位感知,我能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痛苦拓寬了人的維度,也因此拓寬了整個世界的維度。
美好的人生不死“避”出來的,相反,你要與它猛烈的碰撞,“避”的結(jié)果是使自己萎縮,而碰撞時一種敢于“打開”的姿態(tài)??颗鲎膊拍馨炎约旱娜萘吭阶苍酱?。痛苦也好,快樂也罷,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經(jīng)歷淬煉之后的那個充滿力量的自己,重要的是力量和強度的累積。與其糾結(jié)痛苦和快樂那個球更大,不如糾結(jié)自己的生命這個袋子,有多大。
0218、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靈魂都是污穢的,而完美的靈魂又不存在,人生因此必然在隨波逐流的污穢沉淪,和對這些污穢表示輕蔑之間搖擺,該怎么辦?
不完美是必然的,污穢就對了,與其自怨自艾,自我沉淪,不如反過來想,去慶祝這些不完美和污濁。它們是糞,也是肥,他們是構(gòu)筑“完美”所需要的材料。人之所以珍貴,恰是因其不完美,不完美,進化的歷程就遠沒有結(jié)束,人就擁有了進一步躍升的可能性,而可能性,是生命中最驚心動魄的浪漫。
“君不見,任何情況下,人和物都歡迎糞肥?!?/p>
0219、
對人和對樹,道理是一樣的
他越是想往高處和亮處升上去
它的根就越發(fā)強有力地
拼命伸往地里
伸向下面
伸進黑暗
伸進深處——伸進罪惡
0220、你的精神希望自由,你邪惡的本性也渴望自由
你要達到自由的高處,你的靈魂渴慕星空??墒悄愕牟缓玫谋拘砸部释杂?,精神獲得自由的人,還必須凈化自己
0222、權(quán)力的意志——超越生命的意志
叔本華的生命的意志是人類的本性;而尼采的權(quán)力的意志是人性自我超越和實現(xiàn),是由內(nèi)而外的,使生命得以自我實現(xiàn)的原動力
0226、酒神哲學
日神阿波羅是理性的代表,他將世界描繪成有秩序的,和諧的,明晰的,他在藝術(shù)上的典型范例是古希臘優(yōu)雅的大事石雕像。
酒神狄奧尼索斯是激情的代表,正如一個半醉半醒的人,他意味著本性的沖動,非理性,和人內(nèi)在的情緒的抒發(fā),他象征著強勁的生命沖動和能量,他在藝術(shù)上的典型范例是音樂,尤其是使我們忘乎所以地舞蹈不止的狂野音樂。這種美的觀念,更類似于迷狂。
尼采反對傳統(tǒng)的理性主義,倡導酒神哲學。
0228、人類最強烈的激情——尋求承認
激情不總是美好的,它也是引起沖突和暴力的導火索。人的廣泛的激情之中,有一種格外強烈的——尋求承認,每個人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骨子里最深切的渴望無非都是被看見,被接納。我們是通過被承認為一個“能進行自由選擇的主體”,而獲得最基本的自尊感,是這份自尊感讓我們能毫無愧疚地對他人說“不”。
自尊感偏低的人,往往擁有較低的在行動中發(fā)揮自己作用的能力,和較低的對生活的滿意度,這種“請把我當作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看待吧”的渴望,分為兩種:1、把我當作比別人更優(yōu)越的個體,即優(yōu)越意識。
2、把我當作和所有人一樣平等的個體,即平等意識
而在“優(yōu)越意識”激情的主導下,將會引起權(quán)力意志的陰暗面
0303、三段變化
我要向你們列舉精神的三段變化:1精神怎樣變成駱駝,2駱駝怎樣變?yōu)楠{子,3獅子怎樣變成孩子。
0303、駱駝,被著負重,迸發(fā)火焰,走向荒漠
駱駝是精神的第一個階段——負重。精神的強力渴望重的,最重的負擔,它像駱駝一樣跪下來,甘愿被裝上很多的重負,我會把它背在身上,而為我的強力感到高興。負荷的重力越大,承受的苦難越多,精神就會被淬煉得越發(fā)強力。接受魔鬼的誘惑,去那最高的山峰,去接受魔鬼的饋贈,在最動人的引誘勉強,使得靈魂經(jīng)受最殘酷的淬煉,使精神背負最沉重軛負擔,從而迸發(fā)出最強力的火焰。但這條路的盡頭是無盡的荒漠,就像背著重負趨向沙漠的駱駝,精神也如此急忙地走進它的沙漠。
0304、駱駝的敵人——道德,盲從
作為“駱駝”的精神已經(jīng)十分強大,但它的前面還有最后一個敵人,一條巨龍,這條巨龍的名字叫做“你應當”。道德是一系列以“應該”和“不應該”開頭的祈使句,道德的目的在于”美好的生活“這一前提都在發(fā)生松動,道德關心的只是完全的對錯,它并不總是有助于我們得到想要之物,有些情況下,它甚至是美好生活的阻力。第二,當個人幸福與整體道德發(fā)生沖突的時候,道德自上而下的權(quán)威性就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它是絕對它,因為不允許我們對其進行質(zhì)疑和反思。
這就是“駱駝”的問題,也是它必然將精神帶入荒漠的原因:駱駝一味負重,這些重量都是為了那些高高在上的“正確”和“應該”背負的。駱駝從來不問為什么,它對這些正確和應該懷有崇高的敬畏之心,但也意味著盲目甚至盲從。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消失了,而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世界,只能是一片荒漠。
0311、獅子,奪回權(quán)力
世界之所以真實的存在,是由于它被我正式地定義過,評價過,判斷過,沒有打上“我來過,看到過”印記的歐洲,僅僅是一張地圖,它對我來說,即使存在也和不存在無異,所以駱駝需要變成獅子。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是權(quán)力的象征,重估一切價值的權(quán)力。
在“自上而下”的權(quán)威性的道德理念中,進行善惡是非的判斷的權(quán)力,被壟斷在高高在上者手中,被他們碾壓在金字塔地步的普通人,就像駱駝一樣,沒有質(zhì)疑反思的權(quán)力和意識,他們的雙膝深陷在黃沙之中,不去思考這一切的重負從何而來。把這種權(quán)力搶回來,讓它回到每個人自己手中,便是獅子。
0313、孩子,清零,重啟
你要自由干什么,你能把你自定的善與惡給予你自己,把你的意志像法律一樣高懸在你的頭上嗎?你能做你定義的法律的放過和懲罰者嗎?所以,精神還需要第三個階段,孩子。
“孩子是純潔,是遺忘。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游戲,一個自轉(zhuǎn)的車輪,一個肇始的運動,一個神圣的肯定?!背耍切律鷥?,它是全新的,是在遺忘了一切的既有道德,將其全部清零的,重啟之聲
0314、
美好生活最高要義是創(chuàng)造性,所以錯誤的行為是順從既有道德,正確是重估道德,創(chuàng)造新的道德。駱駝是承受者,獅子是搶奪者,作為新生兒的超人才真正具備創(chuàng)造性,理想社會應該由他們組成。
0316、末等人、蒼蠅,舒服的死亡,空耗一生,
1、偶爾吸一點點毒,可使人做舒服的夢,最后吸大量的毒,導致舒服的死亡。末等人過的是飲鴆止渴的生活,以為那一點點短暫的虛幻的享樂,就是人生全部的幸福,任由他們吞噬掉自己的清醒,直至空耗這一生。
2、沒有牧人的一群羊,人人都想要平等。沒有同感的人,自動進瘋?cè)嗽骸D┑热说淖值淅?,沒有“超越”這兩個字,他們追求的不是優(yōu)越于他人,而是甘于泯然眾人的平凡,只要身邊的人都如此,這一切便沒有什么不好。
3、他的種族像跳蚤一樣消滅不了。
0401、獨立的自我意識要用生命去換
黑格爾:“只有通過冒生命的危險才可以獲得自由,一個不曾把生命拿去拼了一場的個人,誠然也可以被承認為個人,但是他還沒有達成——“承認作為獨立的自我意識”的真理性”。獨立的自我意識要用生命去換,不敢把命拿出來放在賭桌上的自我意識是不完整的。
0401、自我意識的組成
自我意識由三個部分組成:1、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2、我對自己是否滿意;3、如何有效的控制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的人。
我們的“自我”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人塑造的,第一個對“我是誰,我好不好,我該怎么樣更好”給出評價和判斷的,是我們的父母
0503、尋求承認,用生命換得勝利,得到自由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是,他們的內(nèi)心時刻涌動著一股強烈的超越所有物質(zhì)的激情——尋求承認,在這股激情的主導之下,人不可避免地卷入一場場為了純粹的“承認”的暴力決斗,一旦得不到外界的承認,他立刻會感到自己的自我意識面臨崩塌,為此,他必須亮劍。斗爭的結(jié)果,是其中一方甘冒失去生命的危險,豁出去了,光腳的戰(zhàn)勝了穿鞋的。而另一方,在最后關頭意識到,還是活著好,輸了總比死了強,他慫了,認輸了。主奴關系形成。
主之所以為主,奴之所以為奴,不在于他們財富的多少,而在于他們對待“暴死”的態(tài)度。奴隸出于對暴死的恐懼,自己接受了被奴役的狀態(tài);而主人,通過證明自己,可以完全地超越“自我保存”這個最偉大的生物本能,得以向全世界宣稱,他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人。自然終止之處,自由方才輕輕開啟。
0597、自由和平等,尼采和黑格爾的分歧
反對平等意識,因為人的創(chuàng)造性無法從平等意識中生出,人的創(chuàng)造性來自于優(yōu)越意識。只有你發(fā)自肺腑地確信我比別人更好,至少有比別人更好的欲望,創(chuàng)造這件事才會發(fā)生。
極端的自由會破壞平等,但他會激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而絕對的平等,能保障每個成員獲得同等的尊重,但與此同時,會使所有人更低效的工作。前者代表尼采,后者黑格爾。
0511、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超越和重構(gòu)
主人道德:鼓勵人們獨立特行/追求創(chuàng)新的道德,其要以在于自由創(chuàng)造。
奴隸道德:弱者發(fā)明出來限制強者的工具,它強調(diào)同情和分享,這是要求前者給弱者分一杯羹,它強調(diào)人情和謙卑。
對現(xiàn)有的主奴秩序感到不滿,進行超越。但超越不是破壞秩序,而是重構(gòu)秩序。尼采要的是一個弱者變成強者的世界,而不是一個把強者拉回到弱者的世界。是弱者變強,而不是弱者變多。
0515、自尊感的來源,創(chuàng)造性or他人的承認
黑格爾筆下的原始人,基本上是他人導向的,人的自尊感來自于他人的承認。
尼采則認為,在于其創(chuàng)造性。取得成就的困難越大,一個人的自尊感就越強烈。
過份的依賴別人的承認,很容易迷失自我。所以當弱者把視線從獲得強者的承認,收回到尋求自身的突破和創(chuàng)造,
0515、強者注定孤獨
強者的道路注定孤獨,尼采本人就一生孤獨,他沒有結(jié)婚,沒有多少朋友,沒有什么學生追隨他,那他的一生幸福嗎?
0612、視角主義
不同的視角之下,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觀,人看待事物,都帶有不同的視角。所有理論都只是不同的人站在個人的視角對事實做出解釋,那么還有沒有客觀真理呢?沒有。所以,主觀性是所有東西的根基。
0614、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你如何確定什么是“真實的”呢?這個問題和什么是自由一樣,定義是不重要的,當你感受到了,自然就知道了。就像如果你一直在問“他到底愛不愛我”,真相多半其實是不愛。應為他愛你的時候,你能夠真實而明確地感受得到,遵從感受和直覺。一直在外面,和先進去再出來是不一樣的。
“你們的精神聽信勸說,去蔑視地上的一切,但你們的內(nèi)臟卻不聽信,這個內(nèi)臟乃是你們,最強的部分?!?/p>
0617、沒有絕對的真理,理性和感性論都是對也不對,只是視角
通過理性去獲得的知識,在流變和生成面前都不過是謬誤。反過來,每個人借由經(jīng)驗以及經(jīng)驗背后的活生生的生命去獲得的知識,為什么就不是一個個微觀的“真理”,既然一切都錯,那么,一切都對。我們都是對的,區(qū)別只是視角。
0618、知識是瞭望,下降到角落
知識是一種權(quán)力,它是一種為自己挑選生存環(huán)境的權(quán)力,一種對壓制和規(guī)訓說不的權(quán)力,一種為自己爭取自由的權(quán)力。
但誠如美最好要美得“美而不自知”,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有知識,常常是需要警惕的。它常常使我們對人群產(chǎn)生錯誤的,或者粗暴的劃分,它常常讓我們產(chǎn)生自傲,常常讓我們不容易看到很多很多角落。“知識分子的本能是瞭望,即便不是尼采那般去搶奪,也要記得,將知識賦予自己的能力,像查拉圖斯特拉描寫的那顆太陽那樣,下降到塵世,下降到那些角落里,當力量變的謙和,向可視的視界下降時,我把這種下降成為美?!?/p>
“我的陽光要沖向山頂,我的手要向深處尋求支援,我的意志要依附于人,在世人中間保持清潔的人,必須懂得,臟水也可以洗身。我要坐在你們中間,使我看不出你們和我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就是我最后的處世之道?!?/p>
0702、羞愧,紅臉頰的人
“人這個東西,乃是紅臉頰的動物。人為什么會是紅面頰的呢?不是由于人必須太經(jīng)常地自感羞愧嗎?……羞愧,羞愧,羞愧——這就是人類的歷史!”
人不管是因為背負原罪,還是因為起心動念不符合《圣經(jīng)》要求的善,只要他投入基督教的敘事,一生都會不停地陷入做錯事的羞愧,而面頰緋紅。
0705、有道德的人
“你們的道德就是你們的本身,不是什么身外之物,不是皮膚,不是外套:這就是來自你們靈魂深處的真實……”
0706、同情和共情
1、同情心常于道德感相關,比如我同情流浪貓,是因為在我心中,主人遺棄寵物是不正義的;而共情不發(fā)生在“某件事破壞了我心中的正義感”之時,它發(fā)生在“我能想你之想,感你所感”之時,它發(fā)生在我能真切地感知到流浪貓的饑寒交迫之時。
2、同情心是一種俯視,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我們總是忍不住認為自己比別人都好,至少會如此期待,但更多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平庸,這時,我們可以借由對另一個弱者的同情來安慰自己的平庸,補償那顆不被滿足的之戀之心。尼采說:“確實,我不喜歡那些慈悲的人,他們以同情他人而感到幸福。另一方面,讓我們自感幸福的同情,也把被同情的人固定在了弱者的位置上,傷害了他的那份希望自己比別人都好的自尊和驕傲。但我?guī)椭麜r,我就殘酷地傷害了他的高傲。”;與之相反,共情是一種平視,“想你之想、感你之感”的前提是,把你的感受拉高到和我自己的同等的高度,尊重你的感受如同尊重我自己的。
0707、教士、順從
他們的精神溺死在他們的同情心之中,當同情之水漲得越來越滿溢時,浮到水面上來的總是極大的愚蠢。
他們像是囚犯,像是被打過烙印的人,他們稱作拯救者的人,給他們戴上枷鎖:虛假的價值和虛妄的語言之枷鎖!
0710、上帝,可憐
這個神是人,只不過是人和我的可憐的一段,上帝只是人的某一段痛苦經(jīng)歷的映射。我覺得世界是一位神的夢和詩;是一位不滿之神的眼前飄蕩的彩色的煙。
0711、反抗
人們被某一套外部的、別人要他們遵守的道德蠶食掉自我。而上面兩種方法:同情、和順從(上帝)都已經(jīng)無效,那么剩下的方法只有反抗。
而反抗有兩種:一是反擊反抗規(guī)則背后的人,我能直接感受到的是某個人對我的壓迫,所以,把他趕下來,自己坐上去,我的枷鎖就解除了。
二是反擊規(guī)則本身,因為真正壓迫著我的,不是某些具體的人,而是這個不合時宜的規(guī)則,那就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合時宜的規(guī)則。
0718、平等所造成的傷害
強者的疏離與孤獨,弱者的空虛,沒有信仰,缺乏斗爭的激情,被壓縮的理性,這是現(xiàn)代性對人造成的傷害。
信息查正在被一點一點地抹平,傳統(tǒng)媒勢危,公知逐漸變成貶義詞,越來越普通人的聲音被聽見、被放大,言論場變得空前嘈雜的此刻。如果你在網(wǎng)上沖浪時,感受過一個個彼此疏離的人,被互相隔絕在各自的信息繭房之外的孤獨,如果你體會過被無盡的碎片化信息塞滿,卻仍然無法理解這個世界正運行在一條怎么樣的軌道上的混亂和迷惘,如果你有過一切的意義與主義、信念與情懷都被在迅速地消解之后,卻再也聽不見“自己”的空虛,如果你在任何一場互聯(lián)網(wǎng)談論中,面對過被多數(shù)人的意見挾持而被迫保持沉默的憋悶,你就會能明白尼采的這句話:
“我們是完全實際的,沒有信仰和迷信:他們這樣自鳴得意地拍拍胸膛——哎,偏偏沒有胸膛。”
0721、權(quán)力的意志。一切的價值,都是生命超越本身而向上的標志
自由意志是人固有的,并非上帝心血來潮開了一個恩,人沒有道理因為誰把一個本來就屬于你的東西還給你,而感恩戴德。僅僅因為自由意志還還遠遠不夠的,它必須進化為權(quán)力意志,才能讓弱小的,不完整的人,發(fā)展成強大的和完整的。
沒有什么價值能高過人本身?;浇桃埠?,民主社會也好,不管它多么政治正確,不管它被多少人擁抱,不管它看上去如何天經(jīng)地義、堅不可摧。只要,它無法使人更強健、更勇敢地活著,只要它的最終結(jié)果是迫使人地下頭顱、掏空胸膛,只要在它之下人心中的閃電湮滅于一片黒寂,它就什么都不是。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韙,我也要高喊一聲“我不!””
“善與惡,富與貧,貴與賤,一切價值的名稱:應當是斗爭的武器,應當是表示生命必須不斷超越本身而向上的響亮的標志。”
0726、聽命于自己,心臟
“我還要對你們講關于生命以及一切有生命者的本質(zhì)方面的我的意見,一切有生命者。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只有當我們的內(nèi)在擁有一個一位更高處的主人,他不斷發(fā)出怒吼,超越動物性、停止平庸和弱小的自我欺騙,去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強健更勇猛的自己,只有這種主奴之間的猛烈撕扯,讓我們原本的被奴隸充滿的自我開始變得不一致,一股重新變得一致的激情才會重新在我們內(nèi)心熊熊燃燒,它喚醒了我們內(nèi)心由崇低到崇高的強力,那顆原本有血有肉的心臟,具有思考和創(chuàng)造之力的心臟,此刻重新回到我們的胸膛。
0726、
愛是創(chuàng)造,是因為他肯定了每個人由弱變強的可能,他把每個弱智都當成未來惡強者來看待,所以真正的愛,是把這種可能、這個未來創(chuàng)造出來。
0808、過去,線性時間、因果律,懲罰,秩序和穩(wěn)定
過去是:這就是意志的切齒痛恨,和最寂寞的悲哀。對已經(jīng)做成的事無能為力——對一切過去的事,意志只是一個發(fā)怒的旁觀者。
線性的因果律之殘酷,不僅在于“過去之因決定了現(xiàn)在之果”,還在于“現(xiàn)在之因同樣會決定未來之果”。要命的是時間不會停止奔騰,如果它的每一個腳步都深陷因果,未來歸因于現(xiàn)在、現(xiàn)在又歸因于于過去,那么,當時間之足將第一個腳印踩在“過去”,烙印下第一個清晰的“因”,從這一刻親,它后續(xù)的步伐便毅然注定。如果因果律確實而嚴格,實際上我們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未來。它不過是某一個過去的冗長回聲。
這是一條漫長、嚇人的下坡滑道,我正一步步滑下去,停不下來,我也掙扎過,可就是停不下來。這條路的名字叫做“懲罰”。
懲罰:生存必然是行動和負罪的永遠反復,這,這就是生存之懲罰的永恒性。
前后相繼的外部世界,以因果聯(lián)系為橋梁,映射到我們的內(nèi)在,就是清晰而靈性的思維,這確實給我們帶來強烈的秩序感和穩(wěn)定感。但是,秩序和穩(wěn)定的背后,寫著一個不可更改的過去,和無力改寫的將來。無法改變意味著必然,而必然與自由凜然對立。
0816、自由和承擔
自由本質(zhì)上是一種承擔。承擔意味著,你決定把自己活在什么地方,承擔到什么份上,就活到什么份上。你如果只承擔到浪漫與詩意,就只活在浪漫與詩意里,生活現(xiàn)實與沉重的那一面就被你砍掉了。但你砍掉的是生活嗎?不,你砍掉的是在那一半里活著的自己。只有當你把現(xiàn)實與沉重的那一面一并承擔起來,我才看起了全部的生活,也因此拼湊了完整的生命。因此,承擔的幅度,就是生命展開的幅度,而生命展開的幅度,不就是自由的幅度嗎?
承擔多少責任就打開多少生活,就在多大的層面上實現(xiàn)自我之完整,就擁有多少強力,去擁抱多大的自由。
為什么年紀越長,離心中的自由越遠?因為自由本質(zhì)上是一種承擔。
0819、我既是宇宙
當我們把自己看成是完美圓圈中的點,你會十分清楚地意識到,我就是中心,我是起點,我是開始,我是一切未發(fā)生之因,我是一切曾發(fā)生之果?,F(xiàn)在,由我來承擔起整個源泉的無限之責任,我不再是一張被無數(shù)骨牌重壓而只能倒下的空洞回聲,我不再是被一個既往的幽靈緊緊捆住而無法動彈軛歷史之傀儡,在我之前,一切都不曾倒下,在我之后,一切飯菜輕輕開啟,不再有任何他者能成為我推脫責任的借口,我亦無法把原本完整之自我隨著責任一并甩出去。相反,整個世界自由我,除了我之外,沒有任何人,只有我能將過去未來的全部生命一肩承擔,于是也將過去未來全部生活一并打開,于是,我的自我不再是圓周上一個小小的點,而是連續(xù)曲線上無數(shù)個點的同時的累加,這是一個空前龐大而完整的自我,它充滿了整個宇宙,它就是宇宙本身,它就是整個圓周。于是,它擁有了強力無限,于是它享受的自由亦無限。沒有什么未來早已注定,你即是原初,你擁有了原初的自由。
0821、Be a gamer ,瞬間
永恒回歸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循環(huán)與重復。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人生就像西西弗的神話那樣,永恒重復著不斷搬石頭的過程。無論你怎么做,你都永遠逃脫不了到山腳重新一遍又一遍地搬石頭的命運。留給你的只剩下無情無盡地重復,不管你做什么,都是徒勞的,你身處的這個圓走不會變大一點,也不會變小一點,哪怕是一點點。無論你做什么,人生始終紋絲不動,能做的都做過了,它還是一動不動,永恒回歸,描述的就是這種絕望。那么我們的選擇、行為和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
答案是:Be a gamer。
當我們說西西弗永遠在重復著無盡的徒勞時,我們是站在一個局外人的立場,以一個高空視野俯瞰著它。我們看到的是他一生的從前往后,是他從前往后中一切有可能路徑的集合。
而一個gamer 的視角是,當我全身心地投入一場游戲時,滿心滿眼都只有前面的游戲,天上地下、古往今來都與我無關,我只剩次在,只存在于瞬間。沒有完成時,只有現(xiàn)在進行時。就像一個賭徒,撲克牌就那么幾張,所有能出過的點數(shù)都出過了,剛到無聊的只是站在一旁看盡一切的荷官。身為一個賭徒,他永遠不會厭倦,哪怕他知道這張桌子上蹦不出一個什么全新的點數(shù),與他而言又有什么關系,他關心的永遠只是下一把會開出來什么,當他的手抬起來要伸向那一排撲克,而又未觸碰到其中的任何一張,這道優(yōu)美的弧線,這短暫的一瞬間,才是整場賭博中最令人心醉神迷、欲罷不能的部分。因為只有這一刻,一切才是未知的。這一刻之前,該輸?shù)?,該贏的,都既成事實。這一刻之后,買定離手、塵埃落定,唯有此刻,才是一切的確定中唯一的不確定,它是一切已經(jīng)注定好了的事實中唯一的中空。尼采給它取名為“瞬間”。永恒回歸最偉大的奧秘,就在于這個偉大的唯一的瞬間。而這個瞬間的奧義,是中空,一切已發(fā)生與將要發(fā)生之間的短暫的間隙,深深的空無。
當心被過去之煩惱或未來之焦慮塞滿,它就處于一種信息飽和的狀態(tài),此時人的感官意念是完全粉堵住的,對于此在的這個瞬間發(fā)出的所有型號,人是遲鈍的、麻木的,而將過去和未來清空之后,人便重新?lián)碛辛饲逍押挽`敏,對此在和瞬間的清醒和靈敏,在這一刻,讓我煩惱的事已然逝去,讓我焦慮的事還沒又發(fā)生,這一刻什么都沒有,只有寂靜、只有空無,只有那份安住于瞬間的專注。
那既然做啥都沒用,那么,忙活半天又有啥價值呢?是的,美啥價值,既然沒啥價值,那就做啥都可以!
0903、終極目的,愛和創(chuàng)造——永恒
死亡的存在,使生命看上去一點意義都沒有,終極目的回答死亡的方式是把人放回到整體。個體的死亡并不是完全的一片空無,而是在成就整個宏觀社會應有的秩序,他們貪戀的不是個體的“小生”,而是群體的“大生”,他們愿意用“大生”換取“小生”,而這種換取,就是對“我為什么一定要死”的回答。
而在這種“人生目的”的觀念中,有幾個共同的特點:1、他們都不是能獨自完成的,時間上,他們需要好幾代人,空間上,他們需要眾多人的協(xié)助、共同奮斗;2、它們都描述了一個相對完美的世界,一個所有現(xiàn)存的問題都盡可能被解決了的世界;3、它們都共同傳達出對全人類的深刻而強烈的愛。這就是人類社會中,那些稱得上是“終極”目的的共有的特點。
我們心中的意義感來自于愛和創(chuàng)造,這是因為,我們需要借由愛和創(chuàng)造來超越有限的生命。生命之有限是被死亡規(guī)定的,我們對有限的厭惡、活著說逃避,集中地反彈在了我們對永恒的熱愛、或者說追求中。照相機發(fā)明出來是為了記憶永恒,護膚品層出不窮是為了青春永駐,最動聽的誓言叫做天長地久,人簡直執(zhí)拗得可愛,越是沒有什么,久越是想要什么,可是,注定要消亡的人,要如何謀求永恒?靠愛和創(chuàng)造。
1、愛是一種任何人之間的深刻的連接,這個鏈接不會隨著死亡輕易地斷掉,只要還有人記得我的名字、嘮叨我的過往,我就借由它們依舊與世界相連。并且,愛一個人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在他人身上留下痕跡的過程,愛使得個體的有限生命得到了某種延續(xù);2、創(chuàng)造最直接的定義就是擰出一個之間從來沒有過的東西,一個只因我而存在的東西,比方說一副傳世的畫作、一個跨時代的產(chǎn)品,它們都會對世界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會在我時候形成一片漣漪,持續(xù)的發(fā)酵,于是也拉長了我的生命。
愛和創(chuàng)造是對“死亡必然性”的一種心理補償,使人們從有限超越到永恒,在這里,作為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目標、一個輝煌壯闊的目的,寄托了人生的意義。
0909終極目的的問題
1、終極目的宣揚的想讓是一套機遇整體利益的道德觀;2、終極目的許諾給人的永恒是精神上的、一種類似信念的東西,而當人沉湎于這種精神追求,他不僅將自己危險地分裂成了身體和精神兩個部分,還對這兩部分做出了高下之判,精神高于肉體;3、終極目的所指向的那個完美世界,并不是現(xiàn)實世界本身,它是在現(xiàn)實世界的對面再造出的一個世界
0910、肉欲、統(tǒng)治欲和自私自利是真善美
精神講的都是謊話,無私與利他使人忘記去愛自己,順服于完美世界讓人放棄去統(tǒng)治他的大地和生活,而這三件事才是最壞的,它們像重重地壓迫著人們的魔鬼,而只有肉欲、統(tǒng)治欲和自私自利才是真的、善的和美的,它們才能讓人重新變得輕盈、學會飛翔。
0912、終極目的與魔鬼
對于一個把終極目的視作畢生信念的人來說,他存在的意義、他生命的價值是目的賦予的,沒有目的,他就無法知道自己是誰,以及為什么活著。終極目的如此露出了它的獠牙,它將永恒和意義許諾給人的同時,也要求人必須為此付出代價,他的肉欲、他的現(xiàn)實生活、以及他對“自我”的統(tǒng)治。終極目的認為,只有完美世界才是永恒和穩(wěn)定的,與之相比,短暫又無常的現(xiàn)實生活不值得留戀;只有精神的光芒才能綿延千秋,與之相比,肉欲乃是幻夢一場;只有心懷蒼生、并為之無條件奉獻出自己,才能在道德上企及崇高,與之相比,貪圖一己私欲豈不意味著墮落為動物性的本能?
可問題是,完美世界是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目標,佇立在未來的,真正如夢幻、如泡沫的難道不是它自己嗎?所以尼采說,這才是精神的謊言,它把虛妄的偽裝成了真實,又反把真正的變成了夢魔。終極目的使人活著就為了服務于他的目的,此時,終極目便成為了他的統(tǒng)治者。
就像玄奘說的話里,找不到一個“我”字,他所有的句子,主語都是“貧僧”,從“我”到“貧僧”說明他不是沒有自我,只是他的自我被終極目的“符號化”了。高僧也好,圣僧也罷,都是終極目的賦予他的符號,他活在了這些符號里面,他的一切行為和動機都是出于這些符號對他的要求,符號取代了他自己。
本質(zhì)上,他的自我是由終極目的構(gòu)建的,是目的告訴了他,他是誰??墒牵斔炎晕壹耐杏诮K極目的時,目的又反過來,將這個自我徹底地虛化。
在終極目的的答案中,自由來自于克制你的欲望。
終極目的就像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把“為什么活著”的答案交給你,與此同時,你也得交出對生活和欲望的掌控權(quán)以及對“自我”的定義權(quán)。如果是你,你愿意換嗎
0920、在斷裂中成長,我來對價值進行評估,構(gòu)建新的我,最驚心動魄的勇敢
完美世界確實是永恒的、穩(wěn)定的,同時也是靜止的。現(xiàn)實生活短暫無常,而這不也意味著充滿了偶然與意外。它是動蕩的、不均衡的,它永遠在持續(xù)地運動著自己,于是也不停地發(fā)生著斷裂,而人的成長、人的“自我”的構(gòu)建,恰恰發(fā)生在這些斷裂之處。就如易先生的出現(xiàn)就是王嘉芝的偶然與意外,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原本的計劃、構(gòu)想和事件真實的運行之間發(fā)生了錯位,她突然就看見了那個自以為和諧、統(tǒng)一的自我止咳正面臨撕裂,而所有的撕裂都在提醒人們,你的生活已然出現(xiàn)了問題,并且,你此刻的自我相對于這些問題來說,是不足夠的,你必須進化得更強勁勇猛、更具穿透力,才足以修復這些裂痕。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電影結(jié)尾說出“快走”的王佳芝,遠比最開始那個天真矇昧的女學生更具力量,她的眼神褪去了隨波逐流的稚氣,留下的是一束淡淡的、堅毅又沉靜的光,這束光閃耀自,我想要什么、而不是目的塞給我什么,我想什么、而不是目的要把我鍛造成什么,我來對一切價值進行評估、而不是目的代替我做出判斷。而這一切的源頭,只是易先生作為一個意外闖進了她的生活,這是我們必須熱愛現(xiàn)實世界的理由,它永遠有意外、永遠有偏差,于是人才有契機,去發(fā)現(xiàn)他的我,構(gòu)建他的我,然后超越他的我。
自我是不斷地生成的,就像壁虎斷尾、蝴蝶破繭、蛇脫皮,它是一個持續(xù)的運動、演化的過程。而終極目的是一上來就直接給訂了一個自我,它是一個現(xiàn)成的答案、一個固化僵死的符號,并且這背后的“我”的主體性被徹底架空。
這一點在王佳芝和玄奘的對比中非常明顯,玄奘的自我是終極目的為他搭建好的,他并沒有參與整個過程,他只需要接住最后的答案、拿穩(wěn)就好了。而王佳芝沒有把她的“自我”托付給終極目的,這個答案是她通過下沉到生活里一點一點地親自找到的,而她一旦找到,就心甘情愿地為之赴死。這種對自我的絕對忠誠與熱愛,才是普通人的一生中能夠企及的最驚心動魄的勇敢,最壯闊的浪漫。
0923、三件惡行,真善美
現(xiàn)在將跨過一座什么橋梁走向未來?——————因為肉欲,人必須跨過自我走向未來。
高高著由于什么強制屈就低下者?——————因為統(tǒng)治,高高由于他的統(tǒng)治欲屈就于現(xiàn)實的生活。
是什么命令最高者再向上生長?——————因為自私,是那股炙熱的對自己的熱愛,命令著最高者不斷向上生長。
這就是肉欲、統(tǒng)治、自私自利之真、善、美的地方。也是尼采所說的按照“”常情”的稱量。
尼采把“人生的意義”從靜止的名詞還原成動詞,又把這個動詞的主體性交還給了人,于是人在與他的主體性不斷碰撞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真切的自愛之心,是這股自愛之心把他從整體中拔出來,他不再需要通過他者來丈量自己,相反他十分清楚,現(xiàn)在沒有樓梯給他爬,他只能把自己當作梯子,爬到自己頭上,這就是“個體性”的覺醒。
有限的是死亡為生命設下的節(jié)點,無限的是他對自身的超越。人也不需要馴服偶然,相反,他得學會在意外之上,翩翩起舞。
0937、
“我寧愿喜歡喧囂、雷鳴和暴風雨的詛咒、也不愛這種從容的、不確定的貓咪的平靜。生命是野的,愛是野的。”
0950、
“我行走在世人中間,就像是在人的碎塊和斷手斷腳之間?!庇谑悄岵商岢隽恕皭凵?,他要人愛生命勝過于愛他的智慧。
09101、打碎、重生,開啟新的循環(huán)
既是王佳芝改變了她的命運后,但會是還會再一次墮入圓周的無限循環(huán)嗎?再一次將空洞的命運一遍遍重復嗎?不,尼采說,改變?nèi)f之后,還要超越它?!叭绻麖默F(xiàn)在起,你不再有任何梯子,那么你必須懂得,爬到你自己頭上”
現(xiàn)在那個我已然完整了,它已經(jīng)完成了對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再一次統(tǒng)合,所有的矛盾都已經(jīng)化解,它是和諧的,它是完整的,那就,敲碎它。讓它重新碎裂成一個個離散的信息點,再次墮入黑暗的王國,與其他信息點混雜在一起、亂絮紛飛。如果說,一個“我”就代表了一種價值,比方說殉道者的價值是犧牲,弒母者的價值是借由自我絞殺完成對母親的贖罪,那么,就讓我們把這些剛剛建立起來的價值聯(lián)通“我”一并敲碎,讓我們再一次回到那白茫茫一片真干凈的價值中空里,像孩子回到母體,然后開始新生,再一次鼓起勇氣、調(diào)動能量、縫合碎片、組成一個全新的我,由它去開啟下一次循環(huán),如此往復,直至永遠。因為“改寫”不是終點,故事一旦講完,剩下唯有重復,蓋棺論定的從來都不是命運,而是那個每改寫一次、就僵死一次的“我”。因此,真正的“我”是一個不斷刪去重寫的過程,是不斷被摧毀的舊價值和重新構(gòu)建起來的新價值之間的短暫中轉(zhuǎn),我們是以中轉(zhuǎn)站的姿態(tài),活在這個永恒的過程中,
任何一個已經(jīng)封筆定稿的故事里都沒有我,我在哪里?我在舊的故事和新故事之間、我在新的我和舊的我之間。我是什么?我是是那座中介的橋梁,是那架向上攀緣的梯子,是母體中永遠等待著新生的孩子。
09103、永恒
永恒的不是那個不斷重復著自己的命運,永恒存在于瞬間,真正永恒的,是我們會一次次回到這個瞬間里,將自己敲碎。
09104、目的,只關乎你的心意
但是,沒有目的也同時意味著沒有方向,沒有價值的同義詞就是沒有判斷標準,既然啥都沒有,我怎么知道,我要講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構(gòu)建一個怎樣的“我”,迎接一次怎樣的新生呢?
“以后我還想要這樣?!本褪钦f,你要創(chuàng)造一個怎么樣的“我”,確實不取決于外在的什么目的,而僅僅關乎你的心意。區(qū)別只是,你對這個創(chuàng)造物——也就是這個“我”的熱愛,是否強烈到你愿意在永恒回歸中一遍遍地重復它。
舉個例子,通過自我絞殺來完成對母親的殉葬,這樣一個弒母者的人生,我是否愿意在永恒回歸中把它過無數(shù)遍,如果愿意,就去把它創(chuàng)造出來,如果不愿意,就把它打碎,另起爐灶,這,就是標準。
所以,尼采許諾給我們的永恒,實際上為我們的創(chuàng)造和超越施加了前所未有的責任。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時間拉得越久,對責任的要求久越苛刻。尼采干脆把這個期限推至無限,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沒法為所欲為,更重要的是,他想讓我們意識到,當我們以權(quán)力者的姿態(tài)侵入、接管自己的人生時,作為場域內(nèi)唯一的負責人,我們應當對自己的生命懷有怎樣成都的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