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一道三支一扶面試題目 透視面試法則

今天,我們講解一道三支一扶的面試題目。通過解剖一只麻雀,讓大家對面試題目的作答原則有個整體的認識。
目前,農村很多地方出現了群眾不信任干部的情況,對干部的承諾半信半疑,對一些村里實施的新辦法、新措施信心不足。在未來的工作中,你如何建立與群眾之間的信任??
初看這道題,可能很多學員的第一反應是回答干部如何取得群眾的信任,然后從加強與群眾之間的溝通,學習政策、吃透政策精神,貫徹落實政策……巴拉巴拉等方面做答。甚至在回答的過程中將平時儲備的話術用的無比漂亮,心里感覺美滋滋,殊不知這樣的作答已經脫離了題干,陷入了套路化的陷阱。讓我們看一下某些大機構給出的答案:
當前很多地方出現了基層干群之間的信任危機,這是非常危險的。這種不信任會惡化干群關系,延滯新農村建設步伐,更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盡快加以改 變。?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群眾在我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边@句話從工作方法上講,就是要求我們同群眾打成一片,努力提高群眾對領導干部的信任度。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與群眾之間的信任:?
首先,樹立群眾意識和服務意識。公務員的本職工作就是服務群眾,我會堅持做到以民為本,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始終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思考,做決策。?
其次,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會深入基層,多和群眾溝通,多去了解群眾的問題和難處。信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溝通和維護的過程,只要保持一顆為群眾服務的心,就能夠感化群眾,獲得群眾對我們的信任。?
最后,在具體的政策貫徹落實中,一方面,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時刻將群眾放心中,答應群眾的事情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政策實施前期,做好宣傳,讓廣大群眾了解到政策對自身的好處與意義;在執(zhí)行過程中,加強監(jiān)督和控制,防止政策落實中出現偏差,損害群眾利益;在政策后期,調查群眾對政策的反饋,總結經驗和教訓,爭取在下次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根據群眾的反饋,開展政策的學習和教育,讓群眾了解政策,了解公務員的工作。?
總之,干群關系信任的建立最重要的方面,是我們公務人員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真正站在群眾的角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當我們真正做到這一點時,一定能夠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那么打開這道題正確的姿勢是什么呢?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面試題目,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問什么答什么,也就是說回答要緊緊結合題干,將題干中的信息挖掘透,尤其是題干中最后的提問部分。那么我們來看這一道題,題干總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話引出了群眾不信任干部情況,干部承諾得不到群眾信任,工作不好開展,村里的辦法、措施實施受阻,體現了干部得到群眾信任的必要性。而在問句中“在未來的工作中,你如何建立與群眾之間的信任? ”首先,這里的“你”需要定好位?!澳恪笔且幻麆倓偖厴I(yè)有志于三支一扶的大學生。這嚴重的有別于普通村干部,必須要結合畢業(yè)大學生這一實際情況去談。
首先,轉變意識,努力由大學生變?yōu)榇謇镆粏T。我要放下大學生的架子,融入群眾,努力學說土方言,串家門、嘮家常、走田地、學農活。熟悉群眾的生活習慣,與群眾交流時,群眾坐磚頭,自己絕不坐馬扎,從觀念和生活上讓群眾接受自己。(這里面也可以補充,比如女生可以談脫掉連衣裙,高跟鞋、換上樸素的衣服等)
其次,力所能及幫助群眾。群眾之事無小事,從幫助群眾的小事做起,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群眾娃娃讀啥學校、看病到哪個醫(yī)院、添置家電買啥牌子,調解鄰里矛盾。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結合本村實際,創(chuàng)建特色品牌進行推廣,為大家闖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可以結合自身專業(yè)談,比如法律專業(yè)可以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村民糾紛、征地補償等)
最后,認真落實三農政策。將黨的三農政策學懂吃透,并向村民宣講,遇到村民不懂的地方,及時給予指導,讓村民從政策中把握機遇和發(fā)展方向。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結合基層實際,在確保原則性的前提下保持靈活性,在政策得到實施的同時也讓群眾滿意。
大家感受一下,如果主體部分這樣答,是不是更加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更接地氣,更能夠打動面試考官呢?當然,這樣的答題內容并不是憑空想出的。一是源于嚴謹的審題,向題干要答題方向,從題干中挖掘內容。二是向情境要內容,將自身置于題干中的情境,設身處地地構思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