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非常見海魚-蝴蝶魚
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
蝴蝶魚的名字來自于它們斑斕艷麗的體色,也是珊瑚魚類的代表,在水族館中很受歡迎。它們的身體通常以銀色為底,糅合黃黑為主調(diào)的色彩搭配,如珊瑚叢中的蝴蝶一般,十分奪目。
蝴蝶魚的體型都不太大,通常在12-22厘米之間,最大種類也不過30cm。除了顏色鮮艷,它們的嘴巴一般呈管狀,小巧而突出,也是外觀上的一大特色。
蝴蝶魚多生活在溫暖干凈且有珊瑚礁的近海環(huán)境,常被視為珊瑚健康狀況的生物指標(biāo),用于評估珊瑚礁的生態(tài)。中西非地區(qū)有正式記錄的蝴蝶魚約有3種。
1.霍氏蝴蝶魚(Chaetodon hoefleri)

從眼睛到尾鰭基部一共有4道黑色條紋,英語叫Four-banded butterflyfish;常見于近岸巖礁水域,深度10-150米,獨(dú)居或成對出現(xiàn);捕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最大體長27cm;分布范圍從毛里塔尼亞到安哥拉。
2.強(qiáng)壯蝴蝶魚(Chaetodon robustus)

和前者外觀相似度極高,只是黑色紋帶由4條變成了3道,英語叫Three-banded butterflyfish;僅分布在中東大西洋,包括茅利塔尼亞、維德角群島、幾內(nèi)亞灣、圣多美等海域。生活于近岸礁區(qū),體長14.5cm。
3.馬氏蝴蝶魚(Prognathodes marcellae)

又名海棲前頜蝴蝶魚,嘴巴尖而突出,黑帶繼續(xù)減為2道,身體前后各有一道;沿海物種,深度12-140米,記錄體長11.6cm;分布范圍從佛得角、塞內(nèi)加爾到幾內(nèi)亞灣及安哥拉等地。

中西非附近海域由于地形、氣候等比較單調(diào),像蝴蝶魚這樣的珊瑚魚的種群并不算興旺,加上經(jīng)濟(jì)價值不大,多數(shù)時候處于被人無視的狀態(tài)。當(dāng)然,對于魚兒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