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定義
物理老師說世界由原子構成,生物老師說人由細胞構成。我開始覺得一定有一方錯了,然后覺得世界由原子構成,只有人是特殊的。
十分簡單的問題,當時的我卻完全無法理解。
我以為自己已經(jīng)不會再犯蠢了,直到我看到那個常見的1000瓶酒和10只老鼠的問題,偶然看到的這個問題,完全沒有頭緒。搜索得到的結果讓我震驚了——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我是會的,但是當時根本沒有往那個方向想。如果是在leetcode看到這道題,大概能想到二分查找……
然后我意識到了,自己其實根本沒有理解二分查找。如果真的理解了背后的思想,沒有理由不去用,就像人想要喝水就會本能地用手去抓住杯子一樣,真的理解了一件事是會重塑自我的。
站在我這樣蠢人的視角下,天才就是真實存在的。我也想過是不是某種炒作,只是人本能地對自己不理解事物的夸大……嗯,有可能,但在我,確實看到有人擁有我沒有的東西。
譬如面對一個同樣的問題,A和B擁有同樣的知識庫,得出的答案的區(qū)別源于什么?
即使是天才,第一次看到1+1=這個問題,也必不可能寫出2,沒有數(shù)字的概念,沒有運算符的概念,甚至沒有語言的概念,在面對純粹的未知時,沒有天才和蠢才。
那么區(qū)別是從哪里開始產(chǎn)生的?
是認知的過程吧。你會在午飯后回到教室時思考最短路徑嗎,想象著可能的路徑,用三角函數(shù)計算出行走方向……我沒有思考過,因為我討厭這些東西,但我見過有人這么做。
明明早幾秒到教室也不會有什么改變,得不到錢,得不到嘉獎,但還是有人這么做了。
在做題的時候,大概這么做了的人就會回想起來,然后順利找出正確答案吧。
然后我就會想,同等的知識量,為什么自己想不出來,結論就是自己不夠聰明。
“只有主動的學習才算作學習……你學會走路是因為有人強迫你站起來嗎,不,是因為你自己想要站起來……”
在某個GAL里讀到過這樣的話。她說的很對,我記不起sin30度等于多少,但我還記得tan是對邊比斜邊……可能不是,但我在用它求3D世界物體位置的時候,得到正確的值(大概。
總之我是前一段時間才學會三角函數(shù),因為我想知道另一個問題的答案。過去背的那些東西,做過的題,像是根本沒有發(fā)生過的事。
但這也只是偶爾會發(fā)生的事,大部分時候我都懶得思考。不,或許不是懶得思考,是被什么奇奇怪怪的東西擋住了。曾經(jīng)跟同學說過我思考的問題,學霸沒空討論,學渣只是在嘲諷,中間的那些人表示不知道我在說什么……
然后我就說,LOL出新英雄了,可以時光倒流。
………
………
…
不管周圍和自身怎么樣,還是不能放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