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老武術(shù)家談:傳統(tǒng)武術(shù)高層次練拳的共同性

2020-06-20 09:40 作者:武術(shù)人官方  | 我要投稿


《少林拳術(shù)秘訣》里面寫的是少林拳的內(nèi)容,但是對練其它的拳來說也是非常關(guān)鍵的,因為往高層次練拳有它的共同性。書中內(nèi)容是誰講的,是不是這么回事情,我們可以不管它,但是這幾點精神是有意義的。如果同學們想真正練好功夫,我想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往高層次練拳的幾個共同點。

  “(一)欲學技擊先學不動心”。技擊本身是要對敵的,還得先學不動心,養(yǎng)生就更需要不動心。孟子講:四十不動心??追蜃又v:四十而不惑。心不再慌惑,不再隨便地動。不動心就練的意志力,有見地。自己認準了,就堅持干下去,不受外界的干擾。這就是要把決心和恒心結(jié)合到一起。

  “人之一身,其主宰全在乎一心。心者,君也;手足者,臣民也。君有乾綱獨斷之明,而后臣民效指揮如意之勢。即儒家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者也。”我們前面講的“天君泰然,百體聽令”、“意氣君來骨肉臣”也是這個意思。心為君,它來指揮、調(diào)動全身。太極拳、少林拳都是這么做。有的講內(nèi)家拳、外家拳,實際上中國的拳術(shù)、氣功、修煉中真正的好東西,其精神都是一致的。


  “夫技擊之練習,無事之時,本極從容”,學習技擊,沒事的時候挺從容?!皞}促應變,則氣息上浮,手忙腳亂。”一碰上事,如倉促之間對敵,就亂了,神定不住了。“如是則雖平日技擊工深,終覺不能收效果于俄頃。此技擊所以歸功于不動心,能到此地步,技擊始有超神入化之境。否則終屬野狐禪,縱能具有好身手,究非正眼法藏也?!蹦阕约盒牟粍?,能沉下心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忙,這本身練的是意志力。而這個意志不光是定下心來就夠了,還得在應付周圍環(huán)境時能夠保持自然,不急不躁,能夠沉得住氣(把氣沉到丹田里邊)。

  有很多人不是功夫輸給人家了,而是意志上輸給人家了。我記得以前講過,說王薌齋有一次與一個很有名的摔跤大力士比武,正要比,一個小蟲子鉆到他耳朵里了,他一邊掏耳朵一邊招呼對方上手。這人一看:這時候他還有心思掏耳朵,這么自然,別比了,從精神上就輸了。他這算不算不動心?當然從更高層次來講,應該是耳朵癢,我不感覺它。可他首先敢掏耳朵,沒拿對敵當回事情,一是藝高人膽大,第二就是他覺得無所謂,我能應付你。有的時候還沒交手,目光就勝了。一般眼睛的光是不往外發(fā)的,但有好多練武功的人神藏不住,眼光非常利,直冒光。對敵的時候,目光發(fā)出來,非常嚴厲,對方不敢看你的眼睛,一對眼,他就敗了。拿目光取勝就是意志的問題,需要練不動心。


  練武術(shù)的不動心和練氣功的入靜還不完全一樣。精神集中,看東西集中,干事情集中,練拳集中,但這個集中和不動心還不能劃等號。過去講,迅雷不驚,山崩不亂。小乾隆六歲的時候,康熙問他:“弘歷,你學習怎么樣?”“不錯?!笨滴鯁査膳c蓮怎么區(qū)別,給他講《爾雅》。之后又問他武功練得怎么樣,弘歷自己不敢說了??滴跽f,好,現(xiàn)在我和你比一比。就把槍拿過來,讓弘歷打靶子。弘歷正趴著瞄準時候,康熙“啪”地放了一槍。沒告訴他放這一槍,以為他會猛一哆嗦??珊霘v只是回頭看了看康熙,看怎么回事。這就說明,這么小的孩子心能定住,處理事情非常妥當。當時一害怕,不妥當;一緊張,也不妥當;走火了,更不行。這都需要鍛煉。有了這個不動心,你才能夠處理得當。這就要快速思索、分析,而這一切都得從不動心來。來了事情之后,到腦子里邊轉(zhuǎn)一圈再走,不是馬上反應出去,這樣才能夠把心定住。心定不住,那就練不出功夫。

  “(二) 欲學技擊先學數(shù)息” 。大家都知道,數(shù)息也是練精神集中。練吐納能把呼吸練得深細勻長,最后能夠氣沉丹田,使生命活動和氣的出入結(jié)合起來。我們現(xiàn)在要松腰,練調(diào)息,氣歸命門打開命門內(nèi)竅,這樣既集中精神,又把神往里面斂。我們平時之所以神不能定,容易受驚,就是因為神不能守身(不能把自己身體守?。I衽艿酵饷嫒チ耍锩鏇]有看家的,就容易虛驚。神和氣(性和命)結(jié)合到一起,就不容易跑。調(diào)息的目的是通過數(shù)呼吸、調(diào)整呼吸使精神活動和氣的活動結(jié)合到一起,使精神的內(nèi)力(內(nèi)聚力)增強,這樣氣在身體里邊就穩(wěn)固了,神就容易定了。

  “此本道家休養(yǎng)之術(shù),而佛門初步時,亦呼吸如抽,如是則其頭腦昏瞆,不惟耳目失觀聽之能,而手足亦必無所措。溯其受病之由,實因氣息粗率所致,故技擊專家,必須使氣貫丹田,雖騰躍跳縱,猶能平其心氣,而后可以臨危應變,操必勝之機??梢姎庀⒁还Γ玛P(guān)重要,不可以尋常視之也。數(shù)息之功,即不動心之道。蓋心與氣本屬一體,古語所謂氣靜則神恬,神恬則氣足。技擊臻此境界,而后可稱上乘,可稱絕技。否則仍不過野道旁門,終難入于名家巨子之林也。至數(shù)息之法,又名調(diào)息,道家又稱聽息。蓋以氣息由于呼吸,呼吸由于肺部,而鼻為出入之門。凡技擊學步之始,先須使氣脈沉靜,直達氣海(又名為丹田,即小腹下部是也)。而用力之法,先宜講身體站立,足之前后跟踏地,挺腰開胸,兩手插腰,聽氣之出入,拋卻萬念,默記其度數(shù),或由一數(shù)至五,或由一數(shù)至十,不可記數(shù)太多,以免心神之昏亂。此數(shù)息之法也。”你看他們少林功里面還把一個數(shù)息的方法作為秘傳呢。過去這些東西都不公開講,而現(xiàn)在在氣功里面數(shù)息是很普通的東西。雖然如此,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的功夫。每數(shù)一個數(shù),腦子里很清明,心里非常清楚,數(shù)字很明確,你這樣數(shù)息能夠數(shù)多少?你數(shù)一二個鐘頭,看看有多少次跑神了?不是光知道方法就行了,得反復練才能出功夫。

  “至聽息則其功較數(shù)息為深。每于朝夕演習時,從容運使,不可著力。出一掌也,當平肩至腰,若氣自肩腋而來,直貫于掌沿五指之尖?!闭{(diào)息時,一出掌,氣要從丹田出來,從腋窩、臂出去,一直到掌。原來太極功里有單練呼吸的方法。我上次講“曲伸開合聽自由”時講過雙推掌,練雙推掌姿勢熟練之后,就需要結(jié)合呼吸來推。呼時往外推,吸時往回收,動作要慢一點。現(xiàn)在練拳術(shù)的說,練拳術(shù)的呼吸不能與練氣功的呼吸等同,氣功要求呼吸深細勻長,練拳術(shù)不能那樣。其實這個講法并不對。打基礎(chǔ)的時候,呼吸就得深細勻長。一開始每個動作都非常慢,把呼吸跟它結(jié)合到一起,呼吸深細勻長,內(nèi)氣連綿不斷,將來你再用快的呼吸法,短吸短呼,這樣練起來氣更好連。如果你前面沒有那樣去練呼吸,就只能停留在武術(shù)的呼吸階段,往武功上走都比較難,往武道走就絕對不可能。

  “靜心聽之”,心里很安靜,體會里面氣是怎么走的。太極拳講柔勁,別的拳講暗勁、化勁。胳膊一出,往前一走,要體會從里邊抽回來。太極拳的抽絲勁是從里邊抽,不是從外邊抽。形意拳講三勁,郭云深講從里邊體會這個東西。勁是從形體里邊走的,從里邊擰著出去,再從里邊抽回來。如果結(jié)合呼吸這樣去體會,感受就會更明顯?!氨蹚澲刚崎g,似有膨脹伸張之意。此外運腰挺足,亦復如是?!狈讲鸥觳策@么動,其實腰也好,足也好,都要結(jié)合呼吸(數(shù)息、聽息)來體會里邊氣的變化。

  “坐立行動,總以氣息沉靜為主。久之習養(yǎng)功深,無論如何跳躍,氣亦不為之喘促。此技擊家所謂下實則上輕,即練氣不浮之功效也。但有一事須注意者,氣以順為要,而不可過于逆制?!本毢粑臅r候要輕松自然,不要硬憋。智能功都講過調(diào)息的注意事項。這些具體問題就不多講。

  “(三)欲學技擊必須破生死關(guān)頭”。破生死關(guān)實際是關(guān)于人生觀的問題。死就死,無所謂,不貪生怕死。過去修道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死,現(xiàn)在要死了,我得快點修煉。不是怕死,而是生死一如。如果你把生死看得很自然,擔驚害怕的情況就沒了。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還怕外界的折磨?有這個生死的壓力,環(huán)境一惡劣,心里就害怕。真的要死了,心里還比較坦然,那個力量就不一般了。為什么?人要死的時候,最后這個念頭有很大的力量。過去在農(nóng)村,老人本來病很嚴重,都倒氣了,為了等一個人,這一口氣還能活幾天。什么道理?他就一個念頭,“我兒子要來了,等著見個面”,沒別的念頭,精力集中了,生命力就展現(xiàn)出它的特殊性。尤其是在臨死的時候,這個念頭可了不得。有的人臨死一念留下的信息,敏感的人還可以感覺到。“我要死了,我快點練功”,你說要死,不是怕死,而是拿它作為督促你前進的動力。過去講,莫到老來方修道,孤墳多是少年人。我年輕時玻璃板下壓著“死”,床邊貼著死,老頭說:“小龐你怎么凈想死?”我說:“也許一出門就被車撞死。誰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薄澳阍趺凑f這么不吉利的話!”“你說也是這么回事,不說也是這么回事,你怕死你就不死了?” 小孩和年輕人喜歡過年,覺得過年熱鬧,老年人卻怕過年。有句話:年難過,難過年,年年難過年年過。年青人過年挺美,老年人過年又少了一年。所以練功的人想到死,那不是怕死,那是拿死來督促自己快點練功。時間不多,不抓緊時間練功還行?我這么難受,我要死了怎么辦,死了還難不難受?你不怕死了,腦子里有過這個鍛煉了,那就好說了。

  他是從禪宗的角度來講生死觀的?!胺蛏酪魂P(guān),為眾生之大關(guān)鍵,亦即佛氏之度世證果無上法門也?!逼粕狸P(guān)是佛家度人無上法門,不要怕死?!坝重M僅區(qū)區(qū)技擊一術(shù),所當視為先務(wù)乎?”并不是只有技擊是把它做為先務(wù)的?!敖駥樽幼髌x之喝棒”,為你從練技擊這個狹隘的方面講生死?!敖页鏊怪既f不可以玩弄光景之言視之以重吾之罪?!?你千萬別把我給你說的這些道理當作兒戲而不重視它,不然我就白講了。老師傳了道,你不聽,老師就有罪(沒有重道之罪。)

  “蓋技擊之為道,雖屬衛(wèi)身強體之術(shù),而終含有幾分克敵制強之意,質(zhì)而言之,即所謂之曰殺人之術(shù),亦無不可,如是則生死之一念,愈不可不先破也?!备慵紦艟鸵獙?,對敵就有勝敗,敗則非死即傷。

  “昔有壯士某,為河北之技擊大家,凡燕、秦、楚、越諸地,無不知其名者,以其操術(shù)之神,實有過人之處。據(jù)其自言,亦謂自束發(fā)時,即施力于此,性命以之者垂三十余年”,已經(jīng)練了三十多年了?!捌匠W砸詾榕e世無有能敵之者。后以強橫逞力太過,被擊于蘭州之一游方僧。斷其兩足,今尚留落豫、洛間。人有問之者,不敢復言技擊術(shù)。詢其勝負之道,以筋力論,聞此僧差某壯士遠甚?!边@個和尚和那個壯士差得很多。“當其竟斗時,一則氣息暴狠,欲得而甘心” ,他挺壯,想打死人家才甘心?!耙粍t穩(wěn)坐蒲團一塵不動”,和尚一坐,不動彈,“靜以待之,乘虛而入,如操左券。此由于生死關(guān)頭,早已勘破”,老和尚生死無所謂,你打死我無所謂。“故臨制勝,毫無畏怯,可見禪機之為功,又豈肉眼凡夫所能夢見者哉!”這里的故事細節(jié)我不了解,我想那個和尚并不是光坐禪就完事。他已經(jīng)坐禪多少年,內(nèi)功很厲害。你上來一腳想踹死人家,人家一掌把你的腳給打斷了。有功夫才能藝高人膽大。你坐著,人家來一腳,你拿手砍一下,人家照樣踢上你。你沒功夫也不行。你不怕死,踹你一下不還是死嗎?破了生死關(guān)后,不畏死,能夠出智慧,遇事應付裕如,不慌張,不會給人更多的破綻。不是說我不怕死就行了。如果這樣,會坐禪的和尚都能贏。象過去我認識的一些老和尚,禪功都不錯,真用武功來打他,照樣打他,他沒練過那個東西。因為練什么有什么,追什么是什么。我們講從技擊上破生死關(guān),你還得練技擊。

  過去在天津的地頭蛇,兩隊人為了爭地盤,比硬骨頭,看誰的骨頭硬。雙方先各出十個人,把腿放在石頭上用棍子打,把腿打斷了也不出聲。砸碎十個還不分勝敗,再把煤爐上的火碳放在腿上,一哼就算輸了。他們會功夫嗎?他們只是不怕疼,不怕死。解放前在德勝門外,有人為了和當?shù)氐牡仡^蛇爭曉市霸權(quán),比跳油鍋。他也沒有本事,但他不怕死,就往下跳,把曉市的權(quán)給他兒子掙下。象這些算不算破生死關(guān)?那是匹夫之勇,沒什么可學的。真正練功和過去修養(yǎng)的勇叫仁智勇。明了道理后再來修煉自身,不怕困難,不怕死,這才叫真正的勇。光不怕死不一定是功夫,不一定是修養(yǎng)。我們現(xiàn)在講的生死關(guān)是要有內(nèi)在的修養(yǎng)。

  “由是觀之,則破生死關(guān)頭之于技擊一術(shù),實為必要之道。然此事又豈率爾空談所能見功者乎!”光說說就行了嗎?不是?!胺痖T之畢生修養(yǎng),乃以此為究竟證悟,然而緇衣萬千,求其于此中勘破塵根,悟徹輪回,而不墮落于游光幻影者,已屬百難覯一;況君等凡夫,處此欲海茫茫之中,求能超拔乎生死之域,恐戛戛乎其難矣!子既求技擊之臻于絕頂,必須于此道有所得,而后可以神明于法之中,超其象于塵磕之外。余雖知其難而又不能不以此難為期許者,非故高其說以阻人勇進之心。究余之所望,人之哇哇墮地,而此一大關(guān)頭,即為吾人歸根結(jié)蒂所當知者,又豈僅技擊一端,須于此中著力已耶?倘與我佛因緣,由一指而入正覺,斯則予之厚望也夫?!边@一段講,李鏡源你要先從武功練起來,而后再入到佛道里面。過去講:先以欲鉤牽,后令人佛志。你喜歡什么,就先滿足你什么。你想練功夫,教你練功夫;你希望長生不老,教你長生不老……到最后,再教你入道,最好入到大道上去。武術(shù)是從方法、招數(shù)上來談的,武功是從內(nèi)氣來談的,武道是從劍仙的層次來談的。修養(yǎng)到武道上,也還是劍仙的層次,還得再往上走,歸于大道。

  “以上乃三原寺僧傳授李某之言,此所謂傳理不傳法者(講了道理,但沒講方法,這有什么用呢?),雖然了了三端(很簡單的三條),談何容易。李自得此旨,歸而求之,如墮五里霧中,后乃結(jié)廬于嵩山中,發(fā)篋讀書,并于朝夕肄習技擊術(shù)。久之于儒書有所頓悟(宋明理學講太極理氣這些道理,‘用力久久,豁然貫通 ’。看儒書,對儒書有所貫通,有所頓悟),乃再誦釋典(再看佛家的道理),悉心求禪蛻之學(然后又從禪宗上來做)。如是者又十年(又搞了十年),遂參悟生死之機(這樣把生死關(guān)頭破了),而其技術(shù)之神妙驚奇,亦為古今冠(古今第一了),后著有《塵枝禪機》一書(這本書沒見過,后邊說它散落人間,失傳了),專闡發(fā)此旨。惜其子某不善繼述,使此籍湮沒不傳,良可嘆息。前荊襄某寺僧,猶有能言其技之神術(shù)之精者,但以年湮代遠,文獻無征,遂使此術(shù)如廣陵散之遺落人間,洵可慨也?!?/p>

  李鏡源學少林技擊得到覺遠上人的指教,覺遠上人給他講了不動心、數(shù)息、破生死關(guān)這些道理。這幾點的確是理上的問題,如果能認識它,并能通過實踐磨練從內(nèi)心里有所體會,然后變成實際行動,那就是真練功夫。我們真要想練功夫,就需要知道高層次的道理。這幾堂課每課都講了高層次的東西,將來有一二個人能夠這么走下去,我就知足。太極拳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這些內(nèi)容書本上都有,不需要我來講。我給同學們講課,低層次的也講,中層次的也講,高層次的也講。有的前輩說,他賣東西不賣一般的,就賣珍珠、瑪瑙,有錢就來買,沒錢看也別看。我們則是什么都賣,金也賣,鐵也賣,木頭渣子也賣,破爛也賣,你愛買什么,就買什么,愿意要哪個就要哪個。你能多要就多要點兒,不能多要就少一點兒。這些年我基本上都是這么做的。

  《少林拳術(shù)秘訣》把李鏡源寫得很神妙,后面講的滕黑子技術(shù)也很神妙。他也是跟一個老前輩學過理論。滕黑子沒有文化,只會練,而且練到了一定程度。到了晚年他授徒的時候,他說我也不會講,我就給你們寫一篇小紙,你們拿去。我就把滕黑子教的東西給大家念一念。

  前面寫滕黑子的一些事情?!坝栉磁c曹師相見以前(我沒有和曹老師相見以前),兩臂之力,能獨手舉三百斤之物(一只手舉三百斤),不以為怯(也沒什么膽怯)。自以為筋力強大,世鮮有敵之者。及與師遇(跟老師相遇之后),師命予盡力搏斗(老師讓我有什么能力就都使出來),以驗功夫之程度深淺(看你功夫有多高),予至此遂出其平生所常練習者,以為較試(跟老師試一下)。不謂一舉手(剛一舉手),師以力輕制之,而予以已不能動轉(zhuǎn)。始知平生所用功夫,只可與外家遇,以蠻力相爭,或可操勝算。一逢名手巨子,終非其敵,從前未免枉用其力耳。自是遂棄其所學,專習師法,此為予求拳技術(shù)之第二時期也?!闭f他以前有這么大力氣,仍不行。他學拳經(jīng)過三個階段,這里不細說了。

  “騰氏又曰:吾乃武人,識字不多,故于曹師之微言妙諦,惜難盡記。然予之恒心,艱苦耐勞心,猛勇精進心,實較他人為勝。自得師授后,垂三十余年,猶不敢少倦(三十年堅持不懈)。曾記師言,謂予所得者,多屬外功,后師見予在可教之列,于閑居暇日,輒為余講解內(nèi)功。予亦漸有所領(lǐng)悟,惟其語多佛門精義要旨,當時曾求師為予書錄一紙,以備時常演習,此內(nèi)功之津梁也。后滕氏傳授門徒,于外功畢業(yè)時,亦擇其人而以此紙授之。故記載于此,可以窺見一斑也?!彪谧哟耐降軐W好外功之后,便把曹老師寫給他的這段話傳給他們,讓他們?nèi)パ杏憽?/p>

  “(一)解脫功夫(解脫也就是生死關(guān)的問題。)夫解脫云者,乃佛氏明心見性之真詮,豈塵世凡夫一時所能領(lǐng)悟。以技擊小術(shù)而遽語及此,此未免陳義過高。況此技之宗旨,雖以達摩師為衣缽之祖,然此只可為佛門中人告而世俗之耽精斯術(shù)者,終不免墮入于塵障中(雖然少林拳術(shù)是達摩祖師傳的,普通人練它,弄不好就到塵世間搞技擊去了),而以克敵制勝為究竟之目的。如是語以解脫,直無異夏蟲而語冰(你給這種只熱衷于搞技擊的人講解脫,好象給夏天的蟲子講冰,他眼光太短淺,看不著),井蛙而語以海,似覺有自相刺謬之譏。雖然此術(shù)之深造,有外功、內(nèi)功之別,既得其外,不能不研究于內(nèi),否則終不克臻于神妙之域。吾今以昔所得于師者,為子一講授之,不宜以尋常視之也。(講這些道理是讓你不要輕視它。)

  “何以謂之解脫?即人生于世,易為五根六塵所纏縛,若不求解脫,則無論操何業(yè)、習何術(shù),實為此等人之當頭喝棒也。夫世人氣質(zhì),未有不備者,況當少年血氣方剛之時,爭勝逞強,時所難免,而又益以技擊之術(shù),更足長其驕矜跋扈。一遇不平及橫逆等事,鮮有不飆然而起,劍及履及者。故此技擊之功,須與身心解脫之法以并進,不可視為緩圖也。

  “佛門十三宗,以禪宗為解脫法之最,蓋以禪宗尚超悟,而解脫者即超悟之不二法門也。吾人既墮生斯世,就極大之主旨,實不能不皈依正覺。解脫世間一切苦惱喜、怒、憂、樂,而頓悟人生之本源,始無負此一身。又安可假佛氏無上宗法,以為微技末術(shù)之濟,是無異既入寶山,而徒手空返,假道慈航,而淪沉苦海,未免為佛氏之罪人也。(《易筋經(jīng)》里面的“膜論”講,要清虛、脫換,從一般的練功上升到修道的層次,從而得到解脫。)

  “予之以斯言相傳授,其借此而證悟皈依者,已有數(shù)人??梢娙A嚴凈土,各有因緣,常有目不識丁之人,一言了解,便入正覺。世所謂拋卻屠刀,立地成佛之語,非欺我也。今子于技擊之術(shù),其外功已覺造詣甚深,惟此精神上之作用,不能不假涂佛法,以求臻猛獅活虎之境,而園(圓)滿其功行。然吾之所屬望于世者,究不止此,子其勉乎哉?”你有了外功的基礎(chǔ),進一步必須從精神上來解決問題,即你要一心于這個 “技”,有了這個“技”,還要從這個“技”中脫出去。太極拳講,你把太極拳都忘了才好呢。忘了,什么都沒有了,空了。能夠忘而空,是初步的解脫。心里老有這個拳,那就還受著拳的制約,你還脫不出去,還沒達到自由。進一步,上次講了,他睡著了,你打他他能馬上起反應——參照系打上烙印了。到那個時候還不行,還得再把它忘了,那才叫解脫?!褒嬂蠋熌愠迷鐒e講,我們離這差得太遠。”正因為差得太遠了,才給同學們講。不是現(xiàn)在要搞它,現(xiàn)在先給打上個烙印,練的時候知道這個東西,將來到了一定程度,也許十幾年、二十幾年之后,再悟它?,F(xiàn)在不要說這一點,精神集中還做不到呢。那么講這個是不是太空了?因為有個別人做得不錯,而離我們說的精神還不夠。

  有的同學一練功就覺得空了,那個空不是真空,真空了,人就變了。我們一練功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那還空得了?你真的能做到空,就不應該再有難受。哪兒難受就把精神往哪兒集中,那兒就空了,難受的感覺就沒有了,否則就說明沒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不要管它,快點把它放掉,要認真地從形體練起來。不要小看形體,先把形體練好了再說。形體你還沒練好,你想空,連個真正意識空都不是,只能是個意識造型的空(或是潛意識里想的)。

  “夫技擊術(shù)之所以必須乎解脫者,以此術(shù)操之愈神,其害世愈大?!本毼涔υ接斜臼?,害人越大。我的一位六十年代的朋友在解放之前認識一個人,這個人練武功,就練手指,他給自己規(guī)定,碰到什么東西都用手指“梆梆梆”敲幾下再走。他在雜貨鋪里邊賣貨,一次來了個朋友家的孩子,有十來歲,他開玩笑在孩子頭上隨便敲了一下,沒想到把孩子的頭骨打進去一塊。所以功夫練到一定程度,稍不注意就害世非常厲害。過去練重手只許練一只手,練了這只手,這只手就是廢手,就不敢用它干事了。你用這只手,稍稍不注意就出事。比如說和人家一握手,就可能把人家的骨頭攥斷了?!八品墙饷撘磺兄疅琅c氣質(zhì)之備,則道德乖舛,品格斯卑,此解脫法之所以為技擊術(shù)所必要也?!?練功到一定程度,有了功夫,如果這時不去調(diào)整神,內(nèi)在的氣質(zhì)還是那樣,沒有解脫煩惱,人家一說你就惱怒,這樣容易出事。你真能解脫了,說你不行就不行,該干好事就干好事。

  像有些人原來因病練功,練了一二年病好了,后來當上了當?shù)貧夤ρ芯繒念I(lǐng)導,最后卻得癌癥死了。什么道理?病有形體的病、氣的病、意元體的病,意識沒解決,得了意元體的病,就麻煩了。你本來就是普通人,平時沒本事,別人瞧不起你,等你練了幾年功,有本事了,捧的人多了,一抬八丈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高了。別人說:“你有什么本事?!”“?。∧阏f我?”受不了了。很多人不注意陶冶性情,涵養(yǎng)道德,有點兒本事之后,脾氣也長了。過去練功要從事上解脫(從俗事上解脫出來),從意識上解脫,不解脫不行。宗教說的解脫是信佛后把什么都看空了,我們要從積極的方面來理解它,取其積極意義。對待生死關(guān)也是如此。只有這樣來理解,我給同學講的才有實際意義。

  在我們現(xiàn)在功夫不高的時候,練功就強調(diào)陶冶性情,涵養(yǎng)道德。不然真正苦練一年后,你無意當中隨便一伸手,就可能把人打壞了。你沒練什么手法,他打你,你隨便一動,就可能把他的手法破了。你真想好了要打人,可能就僵了,沒勁了。60年代我剛練通臂拳時間不長,我主要練氣功,不練技擊,當時跟著老師練松肩。有一天一位朋友上我家,問我:“鶴鳴你練什么呢?”我就告訴他我練什么。他說:“這有什么用?我才不干這個。”他練別的拳。他沖我一杵,我沒注意往回一掛,差點把他掛個跟頭。從意念上練,從氣上練,不知不覺地出功夫了。所以有些東西,你從意識上去練和從形體上去練是不一樣的。當時真要想掛人,可能就不行了。因為你一想掛,你就實了,你這個當中拳還沒來,你這是個實,這邊一虛,一碰你就倒了。我們不要想練拳打人,到外面逞強好勝去,要從事上解脫出來,從自己意識上解脫出來?!霸斖朴靡饨K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我們是要干這個的?!拔覀兝蠋熤v的是武功,內(nèi)氣來了一掌就能把人打成內(nèi)傷”,有了這個思想,自己的氣就橫了,就容易出差。

  實際解脫是一種涵養(yǎng),能沉得住氣,內(nèi)心時刻很平靜。要比功夫就比涵養(yǎng)。像儒家功夫就注重內(nèi)在的修養(yǎng),考狀元既要考文學,還要看修養(yǎng)水平。過去當宰相的都是有文化的人,“宰相肚里能撐船”是什么意思?有肚量,容得下東西,有涵養(yǎng)。過去聽老人們講故事,說從前有兩個人,年紀差不多,兩個人都在家門口插了一面小旗,上書“今科狀元是我”??荚囍盎ピL,這兩個人都謙虛了點,一個把家門口的旗取下來了,來訪者則把旗裝在袖口里面。兩個人坐著談道,連談三天三夜,被訪的這個人腿一動彈,來的那個人說:“今科狀元是我,你已經(jīng)定不住了?!薄拔逸斄耍衲贲s考我不去了。”過去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坐著談道就等于比功夫,比定力。修養(yǎng)就修養(yǎng)這個東西。過去做學問學東西,要學到自己身上來。荀子講: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說以前的學者做學問是為了解決自身的問題;現(xiàn)在的學者是為了給人講,或?qū)憰o人看。我們練氣功也好,練拳也好,首先是要解決自身的問題。

  我為什么不給同學們講一招一式?你們買本《太極拳術(shù)》(顧留馨著,趙樸初題書名),各個招式的動作要領(lǐng)和功用里面都有,自己看看就行了。我給同學們一招一式地講,沒有意義。我昨天看了看同學們練太極拳的情況,一個月時間練成這樣就不錯了,但我也不夠滿意,因為你們年輕。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在1963年學太極拳的時候,利用每天早晨這個業(yè)余時間,三個禮拜學完了108式的太極拳,學完了就帶著師兄弟打拳。同學們這么年輕,打成這樣的姿式矮度就不夠了。打弓箭步,你得前弓后繃弓下去,前邊的大腿基本是平的。同學們練功要從難從嚴。練功是給自己練的,要盡量吃苦。二三十歲或三四十歲的時候吃點苦,應該問題不大。真能吃苦,練什么有什么。我們保衛(wèi)處的同志們從前年開始練扔沙袋。一般在18歲至35歲之間練這個最出功夫。去年我在豐潤那邊看小竇他們?nèi)由炒?,雙手慢慢地扔過去,一接。我說這可不行,你們不用再增加重量了,扔快點,一個手接過來。慢扔的實用價值不大,以后要快練,加強難度。我們練太極拳也是這樣,先把姿式練標準。從形體上練,姿式要到位;從功上練,那另外說。我剛練太極拳時,三個禮拜學完了108式。以后,我又從另一老師練太極拳。老師一看:“不行,這叫什么?從頭練,蹲著去?!彼鞘菑墓ι弦蟮??!岸字ァ本褪蔷氄厩f?!耙院笤S我不來,不許你不來??!”每次你得比老師先到,老師練完拳你才能走。早晨練完功,八點鐘上班。教師也上班。哪有脫產(chǎn)練功的?都是在職練功。蹲了三個月,老師說:“你這孩子不錯。行了,可以教了。你的腰松開了?!蔽覀儙讉€師兄弟就我三個月松開了腰。松腰后,一開始練老式太極上式,攬雀尾變單鞭。我心里想:108式我都學了,還學這個!從起式,攬雀尾變單鞭……反復打這一式。老師看看,不言語走了。一個禮拜也沒說什么。老師不說話,你也不敢言語。每天早晚這么練,練了三個月,老師說:“湊合著往下學吧。”一個攬雀尾變單鞭,練了三個月,還來個“湊合著往下學”。為何有如此不同,前者是從姿式上要求的。步數(shù)有多大,這一掤有多高,離身體有多遠,過去都有尺寸(按同身寸算)要求,完全按姿式來給你刻。這后者是從“功”的層次練的,要求形體的“轉(zhuǎn)關(guān)”與姿勢變換間的“沾、粘、連、隨”等。

  同學們現(xiàn)在就按簡化太極拳的要求練,以后再給同學們編一套很簡單的養(yǎng)生太極拳。同學們一開始學的時候,姿式必須到位,符合要求??梢远嗫春喕珮O拳的教學光盤和錄像。你一招一式練下來,這一招開始是什么樣,到了終點是什么樣,一起一止要有節(jié)奏感。這就必須弄清每一招每一式分解動作的標準要求是什么,剛開始就按那個要求做。學拳容易,改拳難。我以前練太極拳有個毛?。合掳皖W沒收住。后來換了個老師,一練拳老師就說:“下巴頦!”一不注意,它就出來了,改了近八個月才自然。現(xiàn)在我給同學們講收喉頭,用喉頭找玉枕,一放松,百會提起來,這都是當時我克服毛病的時候體會到的身形要領(lǐng)。如果一開始能夠注意這些問題,把每個動作按要求做合度了,以后練功就省事了。我希望同學們首先按李德印講的分解動作練。能夠把每招每式按分解動作做下來,而且能夠做到身形中正,動作慢、輕、圓、勻,就基本達到了第一階段的要求。

  剛開始練的時候大腿發(fā)酸,說明我們平時馬莊站得不夠。平時大馬莊站夠了,即使前弓后繃的弓箭步大腿基本是水平的,按同學們這個年齡,也至少能一口氣打五遍簡化太極拳。若練的時間太短,運動量就不夠。那時我們練一套中等速度的太極拳,一遍最少45分鐘。以前我練一套特殊的太極拳,要求處處走圈,一動大小都是圈,練一遍需四個半鐘頭。你要給自己加大運動量。你把姿勢矮一點,練同樣的時間,運動量就不一樣。

  另外,高矮姿式是有分別的。練拳開始,坐腿下蹲,這個高度定下后,這一套拳打下來基本上都在這個高度上前進后退,叫平送腰胯,從前到后,從后到前,平著送。這就要靠兩腿的前后的虛實變化。

  原來我們打拳,向太極功上走的時候,起式后,做三個推揉來問氣,看氣球有多大,你的氣有多寬,問好了氣,打這一套拳只能在氣圈里邊走,出手不能出這個圈,一出這個圈就是出隅(角)。你功力高,這個圈就大,功力低圈就小?,F(xiàn)在同學們還談不上這些東西,但我們要懂得這些道理。與一般練太極拳不一樣,我們一開始直接從太極功上走,搞松腰開竅,通過抻氣、拉氣來體會內(nèi)外氣,把太極功用到拳里面來,這樣就不知道走了多少捷徑。太極功走捷徑,捷徑也還得有功夫,你沒有功夫也白搭。無論多好的訣竅,都不是一說就行,還得做。

  現(xiàn)在就是學一點,干一點,而且得拼命干。怎么干?先把姿式做標準,懂得動作的起始、運作、終點,每一個姿式的關(guān)鍵在什么地方,終點什么意思,怎么往下招變。自己抽時間看一看太極拳拳譜。“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要點給同學們講了,要靠你們自己來領(lǐng)會、修練。把姿式練得合乎要求了,進一步就需要練靈活、連貫、松靜、完整。同學們一開始以腰為主宰還主宰不好,但應該有這么個意念。動作合度、嫻熟是基礎(chǔ),在此基礎(chǔ)上,才能談得上靈活、松靜、完整、連貫。這是最簡單的形體要求。然后再分虛實,練呼吸,用意識,再進一步走向虛靜。你會松靜、連貫、靈活了,再分清意念的、形體的虛實。然后就要用意識,想這個動是干什么的。用意識想象的時候,要會夸大想象。比如練拳術(shù)時,想像人是三丈高的大石頭人,手是20多斤或100多斤的大鐵手。我一掤,一下把他扔出一丈遠。你會這么夸大想象,練起拳來神氣就不一樣了。這是練太極拳非常關(guān)鍵的訣竅。

  你做好了多少準備,就調(diào)了多少的氣。比如說,你以為這盆水只有七八斤,你就作了七八斤的準備,你把七八斤的氣變成力,傳到手上來,一端盆,不料它有十幾斤,你一端沒端起來,再要氣氣過不來,從丹田過來的氣路斷了,這就閃腰了。一不注意把腰扭了。我們?nèi)粘5纳顒佣际沁@么自覺地去支配的,已經(jīng)自動化了。你只要看好這個東西,你再拿保準是平衡的。因為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驗,習慣了,一看這個東西,意識就自動調(diào)節(jié)調(diào)動氣。沒經(jīng)驗不行,一盆水銀,弄不好一端就抻了腰。所以腦子一想也可以起作用。平時你推推100斤、200斤、500斤的東西試試,找找感覺。練拳的時候,一推,想像有500斤,我要把它推出去。你會想,想得好,你的功夫就長得快,也能長氣力——長了氣,氣遇到具體物能變成力;沒遇到具體物,氣出去又回來了,沒放出去。

  練太極拳要注意五趾抓地,腳上抓上力氣就夠了。十六部身形要求我們都講過,這兒就不需細講了。例如形斷意不斷,意斷氣不斷。只要兩手有照應,你就用意念把兩只手用氣連起來。平時揉氣球,變小,變大。一拉氣球這么大,兩只手還能照應,好了,野馬分鬃這么一走,兩手用氣球連著,這兒就不空了。若這兒沒氣連著,就空了,這從武術(shù)上來講是個禁忌。兩手分開了,當中沒有意念,就被人打空點了,對方手一托著就打你中了。如果你意念連著那兒,他那手一托,你馬上就會回中。好多動作都是用意念連起來。在武術(shù)里面,只要一說什么手,神、意、氣都需帶出來,否則就不叫武術(shù)了。同學們現(xiàn)在還做不到,因為你的氣量還不夠。好多動作,你里邊的神氣夠那個量,你才能這么做。比如拿寶劍一晃,別人一看劍動得很大,其實劍走中路,劍還在中點上。只是拿身形一晃,把兩邊的劍打開了,劍尖沒有離開。你量不夠,沒這個氣勢,光比劃是不行的。為什么教同學們從太極功上練起來?要先充實里邊,不是光讓你走個架子就行了。

  現(xiàn)在我們是功和架子一塊來。虛領(lǐng)頂勁,身體要動起來,看著很柔和,可綿里藏針,綿里裹鐵,里邊暗藏著松沉勁。你得松開,動作不能飄。將來練太極功之后,再練抻氣、拉氣,感受就會變樣。你們現(xiàn)在練坐功,還沒有放松,還繃著勁。我為什么讓你們先繃勁呢?物極必反,讓你繃勁繃到頭它就會放松了。現(xiàn)在讓你繃勁又沒勁繃,讓你放松又放不開??噭艅e繃上邊(上身),否則容易憋氣。會陰部、小腹部、大腿根、股四頭肌、腿使勁繃。一吸氣,大腿繃勁,一呼氣腳后跟往外蹬,腳尖往上翹。每個呼吸都這樣使勁,看有沒有感覺?等你會繃了,慢慢就會放松了。你真要會放松了,你就會體會到肩與胯合是兩者連在一塊了。肘與膝合,氣一動彈,都連到腰。手掌一動彈,腳一動彈,手與腳是對應著的。通過練坐功,松腰開命門竅,就可以體會出外三合、內(nèi)三合來。

  這些不是我的太極拳老師教的,以前不這么教。有好多東西是從老師那兒演化過來的,有的是自己反復揣摩出來的。我學過西醫(yī),懂解剖學;搞過中醫(yī),懂經(jīng)絡(luò)、氣血、氣化;以后又搞氣功。我有這幾個方面的優(yōu)越性。另外老師喜歡也是一方面。老師說個事,當時你別逞能,說完之后你記住,過上幾天老師再一說,你說老師你怎么說的。老師想:“我沒說這么多,這孩子怎么會這么多,孺子可教!”我是搞醫(yī)的,那點解剖學知識我還能不知道?老師們不知道這些。一說你就會了(其實我早就會背),老師都愿意教好學生。所以我對老師講,你別這么夸我,我上學就背這些東西。我們學解剖學干什么呢?就是讓你清楚骨骼、肌肉、血管、神經(jīng)、內(nèi)臟,你用哪兒就想那個實實在在的東西。我學中醫(yī)基礎(chǔ)干什么呢?經(jīng)絡(luò)循行這些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從1959年初開始,學了半年多經(jīng)絡(luò),到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四十年了,我還能背全身的穴位、經(jīng)脈。你要學它,你就努力去鉆它,要不就別學它。就看同學們想不想學它。別說你把我們這些課程都掌握了,你就大概齊讀了之后,在腦子里把它整合出一個模模糊糊的整體,那就挺不錯了。


老武術(shù)家談:傳統(tǒng)武術(shù)高層次練拳的共同性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磐石市| 吉水县| 衢州市| 台江县| 甘南县| 城固县| 黑河市| 峨山| 丰都县| 冀州市| 泸定县| 唐海县| 准格尔旗| 宁蒗| 女性| 道孚县| 应城市| 北海市| 巢湖市| 金华市| 隆德县| 怀集县| 玛纳斯县| 石台县| 和林格尔县| 红河县| 沈阳市| 上高县| 梁平县| 合肥市| 澳门| 井冈山市| 永泰县| 富川| 北川| 紫云| 沙坪坝区| 长宁县| 焦作市| 平阴县|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