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極端的)碎片化的感知(第二彈)
我tm真想不出為啥這玩意能有第二彈。 1、沒有完全的共情和完美的作品,有的只是個人經(jīng)歷的交織映射。 2、適應性是極強的,我可以隨意穿越到過去經(jīng)歷的任何階段的任何時間點。在同樣的人際關系里面對同樣的現(xiàn)狀和問題,以同樣的缺陷的性格犯下同樣的錯誤。 3、適應性是可怕的,心有時是僵硬的。我想只要外界條件允許,我可以成為任何人。即使對方是這個時空的我所敵視的,人格上和道德上所不能接受的。 4、在無法完全用語言量化的地方,在我腦內的內陸帝國里,這個想法早已被其他念頭挑戰(zhàn)過成百上千次而依然存在。這想法化作意志,沖破墻壁,以肉身的我為坐騎,入侵到了現(xiàn)實世界?!拔摇倍寂滤?,它又怎能輕易被“你”否定磨滅。 5、以人為主體,我很看重弱點。因為與市場的爭鋒而趨同的特點不同,弱點很難被復制,弱點更加獨特且迷人。弱點是人的行動的局限性,是其無法控制的下意識。物理學認為一切皆可量化,但弱點帶來的失控為藝術提供了無限可能?!斑吔纭北淮蚱屏恕?6、放棄堅守自我,才能真正成為自我。 7、我想在那句話上做一個小小的改動:萬物可虛,萬事可允。 8、合理和理解,可以是兩碼事。 9、在充斥著指指點點的世界里,想要長久地創(chuàng)作,只能時刻告誡自己:我的作品,與我無關。 10、續(xù)九:創(chuàng)作可以是一門技術活,技術的學習是由菜變強。那么單論技術,過去(現(xiàn)在)的我的作品爛,現(xiàn)在(未來)的我的作品好。這就能說明過去(現(xiàn)在)的我爛,現(xiàn)在(未來)的我好?未必見得,興許現(xiàn)在(未來)技術好的我更爛。 11、“天賦”一詞,我討厭這個詞,這詞簡直令人惡心。它真的可以不存在。它可能會激發(fā)人的攀比心,讓人否定努力,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乃至令人想要躺平。反正這個詞匯不會帶來什么積極的能量。比起“天賦”,我更喜歡“本能”這個詞。 12、給人帶來情感寄托的人,或早或晚,都要仰躺著跌進灰黑色的虛無之海里。那里沒有觀眾,沒有情緒,沒有心臟和脈搏。沒有世界也沒有我。 13、被人為創(chuàng)作的作品感動時,我后背和肩膀的皮膚會戰(zhàn)栗,這種感覺會順著神經(jīng)以溫度的形式傳遍全身。這感覺很華麗,但。 這些都比不上現(xiàn)實直接帶來的心臟的【】。 14、這工作看起來是被需要,但對于這個主體來說,ta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大叫著“我需要”。 但不是以聲波的形式。 所以隔著屏幕,觀眾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