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也擺拍,一戰(zhàn)到二戰(zhàn)的那些奇葩擺拍照片
不知道有多少80后、90后有過兒時擺拍的經(jīng)歷,經(jīng)過一番濃妝艷抹的打扮,以及各種道具的輔助后,拍下了一張張“很有紀念意義”的經(jīng)典照片。其實擺拍這種事情國內(nèi)外都曾大量出現(xiàn)過,只不過各自風格不同罷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部分從一戰(zhàn)到二戰(zhàn)的士兵擺拍照片。
其實在100年前的歐洲,照相這種事對大多數(shù)老百姓也是比較稀罕的,當時照相館很喜歡用假飛機、假火車等道具進行拍照,讓照片更具視覺沖擊力,當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后,采用軍事題材道具的照相館很受士兵歡迎,不少人前去拍照做留念,或者寄給親朋好友。
“萬歲,這個單位還剩22天”,這張照片拍攝于1915年,照片中是幾名德軍通過飛艇道具合影,不清楚這句“還剩22天”是什么意思,有可能是還剩22天就休假或者輪換吧?!?/p>
這是另一張1915年關于飛艇道具的照片,右側(cè)牌子上的內(nèi)容是“從海拔 636 米的 Bitsch 起飛”,飛艇道具上還有“VIKTORIA LUISE”的字樣,它代表維多利亞·路易斯·齊柏林(Viktoria Luise Zeppelin)彩繪工作室?!?/p>
一張采用偵查氣球道具的德軍照片,看起來還有點像那么回事,它拍攝于1914年,士兵們來自洛克斯特軍營,照片沒有文字說明?!?/p>
德貝里茨軍事訓練營絕對是當年德國新兵的噩夢,上面這張拍攝于1914年的照片就顯示了這一點,小牌子里的文字是“上帝用雷聲、冰雹和閃電創(chuàng)造了德貝里茨沙漠”、“從德貝里茨沙漠起飛的航班”,當時士兵們將訓練營稱為沙漠。↑
這張馬車道具的照片拍攝于1915年,地點位于德國明斯特軍營,那個繪畫道具怎么看起來有點像驢呢。更有意思的是啤酒桶上的“§ 11”符號,這似乎跟當年德國的啤酒純度法有關,規(guī)定了釀造啤酒的原材料,這個符號代表的意思好像是“繼續(xù)喝”?!?/p>
美國在1917年才參加一戰(zhàn),上面這張照片正是一名士兵在1917年拍攝的,可能是出征前的紀念,通過道具模擬德軍士兵,體現(xiàn)美軍士兵的勇敢?!?/p>
這張照片名為“1918新年快樂”,顯然它是在1918年早些時候拍攝,一名德國士兵“騎”在“炮彈”上一邊飛行一邊開槍。當時有很多這類“騎”炮彈的擺拍照片,有的早期奇幻電影里也有類似情景,所以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拍照方式。↑
道具擺拍在一戰(zhàn)后依舊流行,上圖就是一張30年代拍攝的德軍軍官照片,不清楚具體拍攝地點?!?/p>
與前面那些用心的照片相比,這張照片就太敷衍了,道具坦克畫得太粗糙。照片里是3名法軍士兵,拍攝地點不明,時間是二戰(zhàn)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