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欺詐會有什么后果?奪冠教育來講解
湖北奪冠教育見過很多不明所以的電商人,為了銷量和點擊,所用的方法已經(jīng)觸犯法律,甚至有的是明晃晃的欺詐行為,這種所有電商人都是深惡痛絕的,直接影響的是整個行業(yè)。
2022年2月,老默通過某平臺自營購買幼兒配方奶粉2罐,實付款共計346元,收貨地址為某小區(qū)不存在的虛擬地址。另外,老默與其配偶老默某分多個訂單購買幼兒配方奶粉共54罐(含本案訂單),配送地址均是上述虛擬地址。所有奶粉實為案外人老高領(lǐng)取。老默育有一女2歲多。老默主張其購買案涉商品,付款后未收到任何商品,也未收到任何快遞通知,某平臺涉嫌欺詐。
老默與其配偶老默某在同一時間購買大量案涉產(chǎn)品,不符合一般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且所購奶粉食用情況與其女兒年齡不符。老默未能對其不符合一般消費者的購物行為進行合理解釋,結(jié)合某平臺提供的生效判決、訂單信息、訴訟情況等證據(jù),法院認定老默系案外人老高組織的買手。故,在案涉訂單已實際配送,并由案外人老高實際領(lǐng)取的情況下,老默以未收到貨為由要求某平臺退款并承擔懲罰性賠償,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不少電子商務平臺基于擴大客源、搶占市場的目的會舉辦大型低價促銷活動,這也催生出一批專門緊盯電商,伺機低價吃貨再轉(zhuǎn)手高價賣出的“網(wǎng)絡倒爺”。針對“網(wǎng)絡倒爺”,電子商務平臺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兩種,一是每個ID僅限拍下一件,二是對送貨地址進行甄別,如果批量送貨地址相同,也默認是“網(wǎng)絡倒爺”,則取消其訂單。但是上述措施并不見成效,“網(wǎng)絡倒爺”會在網(wǎng)上招募買手,組織他們以各自的ID下單購買優(yōu)惠商品,由組織者指定買手填寫某區(qū)域地址(大多為虛擬地址),再由組織者統(tǒng)一收貨,最后將貨款支付給買手。
湖北奪冠教育認為買手的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正常消費行為,也會擾亂電子商務平臺正常交易秩序,這種行為不會受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