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茅以升獲美國工程學會外國院士稱號

? ? ? ?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zhèn)江人,結構工程師,,橋梁工程專家。中國近代橋梁事業(yè)的先驅、鐵道科技事業(yè)的開拓者,同時也是中國土力學的開拓者、科普工作者。一生發(fā)表200多篇論著,其中科普論著文章約占1/3。

? ? ? ?茅以升1916年畢業(yè)于西南交通大學(時稱交通部唐山工業(yè)專門學校),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xiàn)卡耐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 ,回國后歷任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國立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今西南交通大學)、北洋工學院院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代院長、院長、中國橋梁公司總經(jīng)理、北洋大學校長、中國/北方交通大學(時含今西南交通大學和今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 ? ? ?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余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并建造的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后,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歲 。
? ? ? ?2019年9月25日,茅以升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 ? ? 【主要成就】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xiàn)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jīng)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于將現(xiàn)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9月26日,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74周年紀念日。
? ? ? ?錢塘江大橋開工于1934年。當時,浙贛鐵路正在興建,要與滬杭鐵路銜接,需在錢塘江上架設一座大橋。錢塘江乃著名的險惡之江,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其水勢不僅受上游山洪暴發(fā)之影響,還受下游海潮漲落的約束,若遇臺風襲擊,江面常逞洶涌翻騰之勢。錢塘江底的流沙厚達41米,變遷莫測,素有"錢塘江無底"之說。因此,民間有"錢塘江上架橋--辦不到"的諺語,工程技術界也認為在錢塘江上架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橋梁事業(yè),后又負笈美國,于康奈爾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工學院專攻橋梁專業(yè)并獲博士學位。他看到祖國江河上的鋼鐵大橋均為外國人所建,頗為痛心,決心為中國人爭氣,架設中國人自己的大橋。于是迎難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橋工處處長,請在康奈爾大學同學羅英任總工程師,寢饋于斯,志在必得。
參與人民大會堂結構設計的審查
? ? ??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對黨的工作極端負責,他對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最后簽了名。
橋梁建筑文學造詣
? ? ?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fā)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chuàng)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中國古橋與新橋》等。
? ? ?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fā)表文章200余篇。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