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科普:孩子情緒失控時,總是大叫、亂丟東西...
孩子正在玩樂高積木,興奮地拼了一棟大樓。然而,有一塊積木卡住了,孩子試了兩三次還是不成功。于是,他用力將積木往地上一丟,狠狠地罵了一聲「哼!爛積木!」接著,他又撿起手邊的另外一塊積木,用力往更遠的地方丟過去。
?

?
這時,你會怎么做呢?
我們需要先了解,孩子為何常瞬間從小天使化為小惡魔,這其實和他們的大腦有關(guān)。
?
孩子的大腦還未成熟,基于生存本能,他們很容易將小事解讀為威脅,哪怕只是一塊積木組不起來、或是一個蓋子打不開,也可以瞬間引發(fā)大腦的恐懼反應,進入戰(zhàn)斗或逃跑的狀態(tài)。
?
隨著時間和引導,孩子的理智會逐漸發(fā)展,使他們能夠「聽得懂人話、自己冷靜下來」。在危機發(fā)生時,大人可以扮演一個教練的角色,引導孩子的大腦恢復平靜。
?
?
?

?
?
1.好玩(Playfulness):
玩是孩子的本能,他們天生就喜歡玩耍和趣味,也是趨吉避兇的。因此,和孩子互動時,發(fā)揮幽默感、創(chuàng)造趣味和輕松的氣氛,可以降低孩子的戒心和防備,后續(xù)要引導孩子也會容易許多。
?
?
?
?
2.接納(Acceptance):
當孩子鬧脾氣時,大人總希望趕快教導他是非對錯;然而,就像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常常越是想糾正他,他就越是抗拒。唯有當孩子知道,大人會接納他的一切,即使是生氣的、不乖的他,他的大腦才會感覺到安全,進而卸下防備。
?

?
接納孩子并不是認同他的負面行為,而是為后續(xù)的教導鋪路,使我們得以進入孩子的心中來協(xié)助他。若大人發(fā)現(xiàn)自己當下很難接納孩子,使大人感覺自己的需求被侵犯了,建議可以再尋求機會解決。
?
?
?
?
3.好奇(Curiosity):
當大人以真誠、開放地態(tài)度詢問孩子,讓他知道「我渴望了解你」,而不會先入為主地論斷他,或?qū)⑺暈榇笕讼敕ǖ难由欤瑫鬟_出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就能坦然敞開心門,表達真實的自己了。
?
?
?

?
4.同理(Empathy):
當我們了解孩子真實的狀態(tài)后,就可以幫他表達出來。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常不知道怎么好好說,就以行動來表達(如:丟積木表示生氣)。
?
他需要大人示范,使他了解「這種感覺是生氣,因為我生氣爸爸不給我看手機,所以我打爸爸。我想讓爸爸知道我真的很生氣,可是我又怕爸爸不愛我了,所以我真的好難受」。
?
研究發(fā)現(xiàn),當大腦的恐懼中樞「杏仁核」被啟動時,若將當下的情緒化為語言,就能逐漸讓杏仁核冷靜下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孩子逐漸能內(nèi)化這些語言,幫助他在下次情緒發(fā)作時,覺察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
在上述的過程,大人能幫助孩子的大腦冷靜下來,化解一場情緒爆炸危機。
?
過程中,孩子得以重整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使他對事件的理解不會停留在威脅和挫折,而是和父母共創(chuàng)了新的意義:【媽媽知道我不是故意生氣的,我不是壞小孩,我只是太難過了。犯錯是沒有關(guān)系的,我是被接納的,我是被愛的?!?/p>
?
這些意義能使孩子的自我更加完整,也強化了他的安全感,是親子關(guān)系更深厚的加分經(jīng)驗。接著,要教導他「生氣不亂丟東西,可以怎么做」,也會更容易。
?

?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