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沒的
?把這份不堅實的情感,這份虛妄的情感,取其精華,并放大無數(shù)多倍,就有可能和黑暗抗衡。
?無所謂真實,也無所謂虛妄,只是經(jīng)歷過,因而要去愛。
?皈依:歸屬感、親切感、恭敬心。
?增加皈依心、歸屬感的最好辦法仍然是感恩。
?身業(yè)絲毫不放逸,口業(yè)絲毫不放逸,意業(yè)漸次不放逸,是謂恭敬。
?認識自己,療愈自己。
?以喜悅之心情表達無盡之敬畏。
?不負責——不尊重自己——無法獨立——依賴他人——矯情——傲慢——嗔恨、遷怒,因而想要改變必須從根本上做起,必須承擔起責任。而承擔責任雖是最基本的,卻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智慧。
?無法獨立,就無法獲得那份對自己的尊重(恭敬),因而對他人的尊重(恭敬)也就無從談起。
?根本目標:信愿往生。
根本要求:以戒為師(只有這樣才能清凈內(nèi)心調(diào)柔相續(xù))。
根本原則①:負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根本原則②:放下(放下一切執(zhí)著與批判)。
根本原則③:覺知、觀照(不斷增長意識)。
?意識是土壤,善根是根脈。
?凡夫路線:執(zhí)著——批判——嗔恨——分裂——痛苦。
圣者路線:執(zhí)著——臣服(放下批判)——無有嗔恨——圓滿無礙。
?「放下」、「和解」、「原諒」、「接納」、「寬恕」、「臣服」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都意味著肩負起責任,一切圍繞著“自利利他”這個最高目的,不再沉浸在渴望圓滿卻總是創(chuàng)造分裂的慣性當中,也就是不再和世界、和自我對立。須知所有的痛苦都是源于執(zhí)著,而放下是最好的解藥。
?「責任」與「渴望」,是生命的根本動力。
?怎樣才算是承擔起責任?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定要善待自己,至少不傷害自己。也就是所謂的「持戒」。二,勤勞,這意味著對時間的珍惜,佛家所謂的「精進」。三,獨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任何事都爭取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