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贊歌:她的一生都很美

《詩經(jīng)》里面的婚禮那個贊歌《桃夭》
這首贊??歌不僅僅的說女孩子出嫁的時候,它也覺得她此后在婚姻生活的所有階段里 (比如說有了孩子,經(jīng)營家業(yè))它都是美,所以《桃夭》與其說是婚禮贊歌,不如說他是對天下女子的祝福和贊美。

《桃夭》這首詩的主題,它是歌頌“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它是祝福天下的男女都能在自己的美好年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結(jié)為美好婚姻。
清代人(方玉潤)對這首詩的分析更有畫面感,他說《桃夭》里面寫的是一個美麗的女孩子出嫁時的場面。這一天,桃花盛開而出嫁的美人,她正如桃花般艷麗,也正因為這樣,清代人(姚際恒)會說這首詩是“千古詞賦賦美人之祖”。
這個美人就是這首詩里的“子”這個字了,“子”是女子的代稱,這首詩里之所以選取桃樹桃花來做詩歌意象,并不是偶然的。
桃花是春天開的花,根據(jù)《周禮》的記載,周代的春天才有這樣的習(xí)俗,為了防止男大不婚,女大不嫁,周代曾用行政命令規(guī)定,男女成人以后要在“中春之月”相會。讓他們能盡快結(jié)婚,這種相會是自由而浪漫的。
這首詩講的是先秦的婚禮,先秦的婚禮有什么樣的婚俗呢?
前秦的時候,婚俗制度和我們現(xiàn)在有些地方是類似,但是也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像商代的時候,還有搶婚的習(xí)俗。搶婚到周代的時候就比較罕見了,就從那種“不媒不聘”的原始婚姻狀態(tài),發(fā)展為有媒有聘的婚姻制度了。
《詩經(jīng)》里關(guān)于媒、聘的內(nèi)容挺多的。但是《桃夭》這首詩呢,它里面沒有講,直接是在講婚禮現(xiàn)場。當(dāng)時民間已經(jīng)有許多約定俗成的婚姻禮俗,比如結(jié)婚之前要下定,要請媒人占卜結(jié)婚的日子,這個流程很復(fù)雜。
《詩經(jīng)》里面有一篇《東山》的“九十其儀”就是講結(jié)婚的流程很復(fù)雜。我們今天能在《儀禮·士婚禮》這個文獻(xiàn)里看到的流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只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六這六項。《桃夭》是跳過了前面這幾項已經(jīng)完成的內(nèi)容,直接把你帶到了迎親以后的一個慶典現(xiàn)場了。
在那個時代的男女婚姻禮儀當(dāng)中“納彩”是怎么回事?
當(dāng)時“納彩”有“用雁”之禮,就是沒人要代表男方到女方家時,要以大雁作為一個贄見禮。鄭玄注《儀禮》“納采而用雁為摯者,取其順陰陽往來”獵大雁是上古時期守獵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大雁是候鳥,每年有去有回,所以老百姓覺得它是一種信義的象征。于是就取大雁春歸秋去,而有信這個意思來象征夫婦的信用。
婚姻首先是一種契約,夫妻之間要相互信任,要講信用,所以先秦的觀念放到今天,是不是仍然是以很進(jìn)步的一種觀念呢?古人對大雁是很重視的,能夠獵到大雁的人,也會被視為奇才。
古人的贄見禮不光有大雁,還有玉佩,水果車馬,花椒,芍藥。
【故事】
春秋的魯莊公要娶哀姜,就命令宗婦帶著玉帛下聘。魯國的宗人夏父特別的吝嗇,他聽說要帶鈺博去下聘,心想這還了得。趕緊去勸阻并批評他們,說你們下聘帶點棗子,栗子得了,干嘛要帶這么昂貴的東西呢?但是魯莊公不聽,他就是要帶著重禮去見哀姜。后來哀姜就真的做了魯莊公的夫人,她的妹妹叔姜是做了魯莊公的妾。哀姜生的兒子就是后來的魯閔公,可惜后來哀姜和慶父私通,要立慶父。慶父就把魯閔公給殺了??梢?,魯莊公當(dāng)年帶著玉帛求娶哀姜一片癡情,終究是錯付了。
后來婚聘的見面禮就確定下來了,主要是一些動物禽類,比如羊羔、大雁、野雞或者是鶩,這些小動物們?yōu)槿祟惖幕橐鲎龀隽司薮蟮呢暙I(xiàn)。
先秦結(jié)婚穿什么衣服呢?
新娘穿了非常隆重的吉服,玄端服是先秦時期正式的衣服。在祭祀,鄉(xiāng)射,朝拜等重要場合下,士都是穿玄端服的。
《禮記·士婚禮》里面就記載了,先秦時期在婚禮這樣重要的場合,主角就要穿玄端服。玄端服飾以黑色為主,表示正式場合的端莊高雅和對這個場合的重視。新娘子要比新郎多加一件禪衣。


這里的姆是指新娘的保姆,景衣其實就是《碩人》里面提到的褧jiǒng衣。
現(xiàn)如今我們迎親都有車隊,那先秦的時候,迎親的時候有沒有車隊呢?
親迎是古代婚姻習(xí)俗中必須有的,這是很重要的一道程序。親迎在《詩經(jīng)》的婚姻始終的體現(xiàn)是比較多的:

諸侯之間的迎親,要用百乘的車輛

武士懷念當(dāng)年結(jié)婚風(fēng)風(fēng)光光的車馬隊

一般人結(jié)婚也要用車迎親才可以
而相對于親迎禮來說,聘禮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儀禮·士婚禮》:“至于庶人無過五兩”庶人結(jié)婚的話,年輕的隊伍不要超過五輛。
“桃之夭夭”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妖艷”的意思嗎?
《毛傳》將它注視為

“夭夭”的解釋一般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一種比喻,是形容笑的樣子。要理解這首詩,先要了解“夭”是什么意思?“夭”是一個象形字,“夭”字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象首夭屈之形也”。單從“夭”字的字形上看,說它像一個手舞足蹈,頭發(fā)飛揚(yáng)的人形。“灼灼其華”:那照眼欲明的簇簇桃花,它們仿佛就像在燃燒一樣,襯托的婚禮的這個氣氛也是很熱烈的?,F(xiàn)在的桃花其實是在隱喻經(jīng)過梳妝打扮的美麗新娘, 它的確有一種“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樣子。
“之子于歸”其中“之子”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人。古代的婦女是以丈夫家為自己家所以他們會稱出嫁為“歸”。這里不是回娘家的意思“于歸”它是一個詞。
《桃夭》這首詩喜慶,氣氛十分熱烈。有人不困惑了,出嫁離開娘家,新娘不會很傷心么?這首詩難道是男方親戚寫的?
一首詩,一個主題,關(guān)于婚禮,也有和桃夭這首詩完全不同的氣氛,比如說《邶風(fēng)·燕燕》這就是娘家送新娘了。其中有一句

兄長的身份描寫,父親已去世,妹妹又要遠(yuǎn)嫁,同胞手足今日分離,是非常非常難過的。
所以詩里面就寫這種分離是怎么樣的?難舍難分,“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登高瞻望一直等著妹妹出嫁的車子看不到了心中只剩下了傷心和思念,可能一直流眼淚,兄妹的感情非常深。
我們假想這位新娘前腳剛聽完哥哥唱完這首《燕燕》來到了《周南》國家已經(jīng)歡天喜地唱《桃夭》,婚禮他真是一個感情好復(fù)雜的場所。
“宜其室家”這句里面有三個字都有寶蓋頭。家、室的甲骨文是兩個象形字,是反映了家的特點

在《儀禮》上說的是可以擁有“室”了,可以結(jié)婚了。
“室家”“家室”“家人”都可以理解為家人,只是他們涉及到的范圍不一樣罷了。家的涵義大過于室,室是內(nèi)室,也可以引申為私密的地方,夫妻居住的地方。而家指的是一門之內(nèi),是合族居住的地方。“室”是指新婚夫婦所居住的小家。“家”是指與父母兄弟姐妹等共處的大家。而“家人”則兼指宗族昆弟等人。從“室家”“家室”到“家人”是一個在遞進(jìn)的概念,說新娘子他們小兩口,他們會從成為伴侶發(fā)展到讓家庭和美,再讓家族興旺,新娘子在這一過程中被寄予厚望。
在第二章詩人以“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來做一種遞進(jìn)的比興。
蕡,是指草木果實繁盛的樣子。這里也是按照桃樹先開花后結(jié)果的生長規(guī)律。來寫桃子結(jié)的繁多,其實也是對新娘婚后獨生子女的良好祝愿。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就是寫桃樹枝繁葉茂,它是喻示了新娘出嫁以后是夫家的家族興旺的前景。茂盛的桃葉,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家業(yè)的發(fā)達(dá)。
這首《桃夭》意思很簡單,更像是在唱歌,不是后世所理解的那種詩。詩的后面兩段,其實就是上兩段意思的遞進(jìn)了。后面兩章更像是對婚后生活的祝福,是一種逐漸達(dá)到婚禮高潮的特點。
《桃夭》這首詩它也有對自然秩序的深刻的比喻的借用華、實、葉象征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桃夭》它取桃這個譬喻沒有停留在桃的華色上,而是需要講到果實、葉子,因為它除了贊美女子的容色,他還歌頌女子內(nèi)在品德。桃從開花到結(jié)果的自然生長,也對應(yīng)女子從婚嫁到生育的生命歷程,它反應(yīng)的是一個女子一生中三段時光。待嫁之女像桃花一樣美麗,她出嫁之后像桃樹結(jié)果一樣繁衍后代,還讓她在一家一室和睦融洽,溫馨相處。隨著年齡增長,她又成為家族中一位舉足輕重的成員,它會使自己的家族像桃樹一樣,達(dá)到像“其葉蓁蓁”茂盛的樣子。女子的一生都是美的,不僅僅是結(jié)婚的那一天,桃花和愛情,本來就應(yīng)該是如此的濃郁,而且桃花也不止有花,還有果子和葉子。所以說心情的人,他們非常的質(zhì)樸,而是由衷的在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所有過程。
個人感受:
打開我的思路,讓我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桃夭》。更多的從歷史背景去理解當(dāng)時人們對新娘,對婚姻,對生命的與眾不凡的理解??吹较惹啬莻€時代的文明智慧,有震撼,有豁然開朗,以及對生活的不一樣的理解。學(xué)習(xí)文學(xué),學(xué)習(xí)歷史,以古鑒今,跟著我明白去怎樣的生活,以及怎么去面對生活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