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門診 | “梨花”“海棠”怎能用于金婚
◎黃鴻森
讀到一篇討論新聞標題的文章,作者舉了一個修改標題的實例:
曾有一組照片,抓拍的是福州郊區(qū)一個鄉(xiāng)為鄉(xiāng)里20對老人舉行金婚祝賀活動的場面?!M照原題是:“20對老鴛鴦喜迎金婚”。我看到其中有一張一老妻幫老夫整衣領(lǐng)的照片,那恩愛感情下意識的自然流露,令我靈機一動,改主題為“耳鬢廝磨五十載,梨花海棠相伴老”,副題為“新建鄉(xiāng)為20對老人慶金婚”。這樣修改,不僅避免了平平淡淡的陳述式標題,讀來還有點韻味……
上例修改后的主題“耳鬢廝磨五十載,梨花海棠相伴老”,雖然作者自稱讀來有點“韻味”,只是“梨花海棠”兩詞用得很不妥當。
“梨花”“海棠”合用,歷來用于比喻老夫少妻。梨花,綻放時白色,喻指白發(fā)年老的丈夫;海棠,紅色,喻指紅顏年少的妻子。20對高齡翁媼共慶金婚,只能是滿堂白發(fā),不再紅顏;只能是一片梨花,不見海棠。因此上例中的“梨花海棠”似應(yīng)改作“鶼鰈情深”“鸞鳳和鳴”之類。
梨花和海棠并提,涉及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樁逸事。
北宋詞人張先,字子野,湖州人。宋初的詞以小令為主。張先擅寫小令,又創(chuàng)作了大量長調(diào)慢詞,為詞的形式發(fā)展作出貢獻。他以善于用“影”字飲譽詞壇。名句有:“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柳徑無人,墮風(fēng)絮無影”(《剪牡丹》);“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歸朝歡》)。他自己對此也很得意,自稱“張三影”。從今天的美學(xué)觀點來看,他是一位善于捕捉朦朧美的高手。張先晚年告老還鄉(xiāng),同詩人蘇軾等人吟唱往還,結(jié)為忘年之交。
張先耄耋之年,猶有風(fēng)流韻事。80歲時,娶了18歲美女惠惠為妾。蘇軾和朋友前往拜訪,問老前輩得此美眷,有大作否?張先說有,隨口念道: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軾聽后連聲稱好,表示自己也有一首打油詩,唯恐冒犯,不敢吐露。張先說不妨。蘇軾吟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
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張先大笑,不以為忤。
人們總是賦予自然物,特別是草木花卉,以象征性意義。例如菊花象征高潔、清靜,玫瑰代表美麗、愛情,等等。有時幾種花的組合,又有了新的含義。例如康乃馨代表女性之愛、母愛,而和劍蘭搭配,就有“?。▌Γ┛怠钡暮x,宜贈送老人或病人。北方四合院常栽種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花,合稱“玉堂富貴”。梨花和海棠兩詞的組合具有白發(fā)和紅顏結(jié)合的含義已成定格,不宜隨意使用。
近代詩人陳衍(1856—1937年)號石遺,是同光體詩派巨擘?!段膮R讀書周報》2000年6月10日刊載黎澤濟先生撰寫的一篇文章說:
鄭孝胥日記稱:衍八十生日,章太炎撰“仲弓道廣扶衰漢,伯玉詩興啟盛唐”一聯(lián)壽之,有人以此聯(lián)為頷聯(lián),湊成七律嘲衍云:“四月南風(fēng)大麥黃,太公八十遇文王。仲弓道廣扶衰漢,伯玉詩興啟盛唐。叔寶風(fēng)流夸六代,季常約法有三章。天增歲月人增壽,一樹梨花壓海棠。”末聯(lián)注云“石遺有幼妾”。
這是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梨花”“海棠”應(yīng)用實例。? ? ? ??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00年第9期《語文門診》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