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西大門:航拍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雕塑
近年,在咸陽市乾縣西大街的入口處,修建起一組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雕塑,成為乾陵南側(cè)神道上的一處標志性景觀。2020年3月4日中午,經(jīng)過乾縣的時候,我操作自己的無人機對這里進行了航拍——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雕塑修建在一座圓形的廣場上,位于寬闊的大道中央,也被稱為“二圣廣場”。無人機從廣場上升起,然后環(huán)繞雕塑飛行一圈,遠處的乾陵和近處的建筑一覽無余,視野開闊。
這座“二圣廣場”所在的圓形轉(zhuǎn)盤直徑為69米,寓意武則天于天授元年(690)登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前往乾陵旅游和進入乾縣城區(qū)的車輛,很多都要經(jīng)過這里,已成為當?shù)氐臉酥尽?/p>
兩尊雕塑,高度相同,均為15米,象征著武則天在位的15年。在底座的四面,鑲嵌著浮雕墻,內(nèi)容展示了大唐盛世、絲綢之路繁榮和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以及武則天三個不同歷史階段的人生故事。由此可見,這里雖然名為“二圣廣場”,但是明顯突出女皇武則天的地位。
從空中俯瞰,廣場外圓內(nèi)方,有“天圓地方”的含義;同時,四角豎立著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的雕塑,象征“四神”和“四方”,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
雕塑側(cè)面
雕塑背面
當無人機自南向北,飛近“二圣”雕塑時,兩位帝王的氣勢赫然呈現(xiàn)在眼前,一對夫妻的恩愛場景也令人贊嘆。唐高宗李治雙手背后,神采飛揚,威風(fēng)凜凜;女皇武則天兩手交疊,含情脈脈,端莊大方。
唐高宗李治雕塑的胸前,刻畫著一條騰飛的盤龍;女皇武則天雕塑的頭上,戴著一件精美的鳳凰金冠。龍鳳呈祥,寓意很好。但是,唐高宗胸前的龍,并非唐代的風(fēng)格,為明清時期的龍。
唐代的龍,身體短小,尾巴細長,只有三個腳指頭;后來,龍的形象不斷變化,身體越來越長,指頭不斷增加,時代特征明顯。因此,在設(shè)計歷史人物的雕塑時,一定要尊重客觀歷史。
雕塑正面
高宗李治胸前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