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件訴訟九步法3.1-段清泉-11-被告視角下的九步法


11-被告視角下的九步法
要件訴訟九步法之被告版
發(fā)現(xiàn)案件事實
審視原告的故事版本,選擇有針對性地修正,或者提出自己的故事版本
尋找法律依據(jù)
原告是否選擇了合適的法律?
是否本應該適用對自己更為有利的法條?
是否可以提出法律適用錯誤的抗辯?
針對原告的請求,被告有哪些可以抗辯的法條?
劃分法律要件
原告對證明責任的理解,法官對證明責任的畫風是否正確,提出證明責任劃分錯誤的抗辯
整理要件事實
原告證明責任下的要件事實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遺漏必要主張的情形?
證明要件事實
原告的要件事實是否有證據(jù)證明,證據(jù)的相關性、真實性、合法性、證明力方便的抗辯
論證要件事實
原告證明的事項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是否可以提出法律不適用的抗辯?
排查訴訟爭點
對被告主張權利妨礙、消滅、阻止的要件事實進行四性分析
實質(zhì)性
完整性
真實性
符合性
合理制定方案
訴之要素
訴之主體
原告是否適格
被告是否適格
是否有必要申請追加第三人
訴之標的
是否屬于同一標的
是否屬于重復起訴
是否受既判力的拘束
訴之請求
原告請求是否合法
原告請求是否合理
損失能否得到證明
訴之評估
訴之可行性
實體方面:綜合分析原告證明責任下的優(yōu)勢和劣勢
程序方面:是否屬于可訴事項?是否有管轄權?是否申請回避等?
訴之必要性
考慮可能成本和收益,社會影響等,是否有必要進行答辯,還是通過和解、調(diào)解等方案結(jié)案
訴之策略性
是否提起反訴
精準實施方案
圍繞訴訟方案,策略性地組織訴訟文書,推進訴訟進展,實現(xiàn)我方主張
民事答辯狀
提交答辯狀的必要性
我國沒有強制答辯或答辯失權制度,但還是建議提交答辯狀進行答辯為好
訴訟要件的答辯
當事人實際存在
當事人具有當事人能力
當事人適格
當事人實施起訴行為、實施了有效送達
不屬于重復起訴
具有訴的利益
屬于法院裁判權范圍
屬于本院管轄
若受訴法院無管轄權,要及時提出管轄異議
請求權要件事實的否定答辯
否定完整性
否定真實性
否定證據(jù)關聯(lián)性和證明力
對證據(jù)做出與被告不同的解讀
否定符合性
以抗辯為主的答辯狀
逐次考察
效力障礙:是否存在不成立、不生效的特殊情況?
權利消滅:權利是否已經(jīng)消滅?
權利變更:是否依然如其所請?
權利阻止:是否具有抗辯權的情形?
責任減免:是否有責任減免、責任限制的情形?
權利抗辯:是否有留置權?
法律關系:是否存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主張可以動搖、抵銷、吞并本訴主張的法律關系?
提起反訴:是否可以針對原告提出給付之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