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濤懸絲”,魏晉名士山濤器量恢弘、簡素篤行
山濤,字巨源,三國曹魏至西晉時期大臣、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山濤為人雅量恢弘、氣度非凡、淳厚深遠、謙遜寬仁,為官清正廉潔、大公無私、治理有方、簡素篤行,為政深識遠慮、運籌帷幄、頗有建樹,為學(xué)俊才斐然、學(xué)識深厚,在朝野,是一位德高望重、備受崇敬的人物。
一、山濤懸絲
山濤穩(wěn)重包容、操行高潔、為官清廉。即使身居高位,也一如既往地低調(diào)謙遜、節(jié)儉樸素。
司馬氏奪權(quán)成功,建立西晉后,皇族開始窮奢極欲,“日食萬錢”、“后宮殆將萬人”,世家大族爭相效仿,各種奢靡攀比。但出身貧寒的山濤與結(jié)發(fā)妻子相濡以沫,即使后來貴為吏部尚書,也一直過著儉約樸素的生活,簡單低調(diào),不養(yǎng)婢妾,“貞慎儉約”、“而無嬪媵”,而且將自己的俸祿大都接濟給親朋好友。
《晉書·列傳第十三》記載:
初,濤布衣家貧,謂妻韓氏曰:“忍饑寒,我后當(dāng)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及居榮貴,貞慎儉約,雖爵同千乘,而無嬪媵。祿賜俸秩,散之親故。
山濤早年喪親,家中貧困,有一天他對妻子韓氏說:“你暫且忍一忍饑寒,我日后定當(dāng)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你是否做得來三公夫人?”
山濤的妻子韓氏,和山濤感情深厚,無論貧窮或顯貴,她都簡約嫻靜,始終如一。而且,她賢惠明鑒,見識頗高,《世說新語·賢媛》記載:
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于常交,問公。公曰:“我當(dāng)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dāng)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山濤和嵇康、阮籍交往,一見面就情投意合,如同兄弟。山濤的妻子韓氏覺得山濤和兩人的交情非同尋常,就問山濤具體情況。山濤說:“我可以當(dāng)朋友的人,只有這兩位而已?!逼拮诱f:“僖負羈的妻子也曾親自觀察過狐偃和趙衰,我也想暗中觀察一下他們,可以嗎?”
有一天,嵇康、阮籍來了,山濤的妻子就勸山濤留他們住下來,并且準備好酒肉。到夜里,就在墻上挖個小洞來觀察他們,直到天亮竟忘了回去。
山濤進來問道:“這兩個人怎么樣?”妻子說:“我覺得您的才能、致趣比不上他們,但可以靠見識、氣度和他們結(jié)交?!鄙綕f:“他們也常常認為我的氣度更勝一籌?!?/p>
山濤顯貴之后,始終就韓氏一個妻子,不養(yǎng)婢女和妾室。他不但對妻子始終如一,而且侍母極孝,即使后來得到重用,仕途順利,身居高位,但山濤幾十次上表辭官,表示要侍奉老母,然而都沒有得到允許??梢钥闯觯綕^非貪戀功名之人。
山濤為官三十余年,寵辱不驚,始終以清廉簡約安身立命,從不收受他人的禮物。
因山濤清貧儉約、清廉望重,無法供養(yǎng)家人,晉武帝司馬炎特地賜給他每日膳食,加賜床帳席褥。禮遇厚重,當(dāng)時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晉書·列傳第十三》記載:
帝以濤清儉無以供養(yǎng),特給日契,加賜床帳茵褥。禮秩崇重,時莫為比。
當(dāng)時官場腐化,官員納賄公卿,以求功名,成為官場風(fēng)氣。曾有官員向山濤送來真絲百斤,山濤不好當(dāng)面拒絕,便把絲收下束之高閣。后來該官員事發(fā),受賄的都得到處理。山濤將絲上交,封口未動,積滿灰塵。
《晉書·列傳第十三》記載:
初,陳郡袁毅嘗為鬲令,貪濁而賂遺公卿,以求虛譽,亦遺濤絲百斤,濤不欲異于時,受而藏于閣上。后毅事露,檻車送廷尉,凡所以賂皆見推檢。濤乃取絲付吏,積年塵埃,印封如初。
陳郡人袁毅做鬲縣縣令時,為了得到提攜,大肆賄賂公卿大臣。袁毅送給山濤真絲百斤。山濤不愿接受賄賂,但鑒于當(dāng)時的官場風(fēng)氣,不便拒禮而得罪眾人。于是,他雖將真絲收下,卻命家人將真絲貼上封條,懸掛于閣樓,吩咐誰也不準動用。
后來袁毅的事被揭發(fā),用檻車送京師廷尉受審,凡受賄的人都被檢舉。山濤就取出絲交給辦案的官吏,絲上積滿塵土,封條印章未動。從此,人們便送給他一個雅號“懸絲尚書”。
二、山公啟事
山濤在吏部尚書的職位上,負責(zé)選拔人才,薦舉官吏。每當(dāng)空出一個職位,山濤就啟奏幾個備選人選,看到詔旨傾向于某一人,然后才明言上奏。當(dāng)時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皇帝所任用的人有的并不是群臣薦舉的,而群臣也不知道是皇帝的意圖,還以為是山濤憑自己的意愿用人。所以,有的大臣就在皇帝面前說山濤的壞話。
晉武帝就給山濤寫手令,告誠他說:“用人之道,唯才是舉,不要遺漏疏遠的人,也不要疏遠出身卑賤的人,這樣,天下便可大治了?!?/p>
山濤不加解釋,一如既往。一年以后,眾臣的非議也就停止了。山濤對所薦舉的人都加以評論品題,然后寫成“啟事”,列名成冊,供皇帝選用,當(dāng)時稱為《山公啟事》。
他選舉百官都選賢用能,唯才是舉,只有用陸亮,是司馬炎詔命所任用的,與山濤意見不一,山濤爭辯而司馬炎不聽。陸亮不久也因為貪污受賄而被罷免。
山濤忠直剛正,不徇私情,選賢任能,成為歷史佳話。如唐代李商隱《贈宇文中丞》:“人間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啟事來?!?/p>
三、嵇紹不孤
后世有人說山濤是個貪戀功名、愛慕虛榮之人,這其實是因為嵇康的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導(dǎo)致的誤解。
山濤少年時即器量不凡,卓爾不群,喜好老、莊學(xué)說,常隱居鄉(xiāng)里。與嵇康、呂安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為莫逆之交。
曹魏時期司馬昭獨攬大權(quán),架空了曹魏政權(quán),時刻準備奪權(quán),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是曹魏宗室女婿,自然不會和司馬氏為伍,加之他素來狂放任性、曠邁不群、蔑視權(quán)貴,因而他選擇隱居竹林,拒絕出仕。
山濤和司馬氏血緣更近,且有知遇之恩,不得不選擇出山做官。在由選曹郎調(diào)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山濤想薦舉嵇康代其原職。嵇康聽聞此事,于是寫下了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對山濤的邀請明確拒絕。后嵇康因呂安一事,被誣陷獲罪,觸怒了司馬昭,被下令處死。
嵇康在臨死前,并沒有把兒子托付給任何親人,而是把兒子托付給了山濤,并對兒子說:“有巨源在,你就不會孤獨無靠了?!?
《晉書·山濤傳》
山濤,字巨源,河內(nèi)懷人也。濤早孤,居貧,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莊》《老》,每隱身自晦。與嵇康、呂安善,后遏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坐事,臨誅,謂子紹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濤也確實沒有辜負嵇康的托付,不僅將嵇康的兒子嵇紹撫養(yǎng)長大,而且還保舉他出仕做官。因而留下了“嵇紹不孤”的歷史美談。
因為嵇康一直是高潔耿直的形象代表,且那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太過有名,因而后世文人就以為山濤是個沽名釣譽、貪功戀名之輩。這是人們想當(dāng)然的誤解。
其實,山濤是個器量非凡、有情有義、穩(wěn)重包容、宅心仁厚、清正高潔之人,是真正的名士。這一點,嵇康最為清楚,對他也最為信任,因而他在臨死前將兒子托付給了山濤。
嵇康之所以寫信與山濤絕交,其實只是出于政治選擇的不同罷了,二人依舊惺惺相惜,依舊是金蘭之交。
山濤和嵇康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其實是由當(dāng)時社會環(huán)境決定的,和個人的品德毫無關(guān)系。
為奪取政權(quán),前期司馬懿多年裝病,韜光養(yǎng)晦,使得曹魏放松警惕,最后司馬氏成功奪權(quán)。后期司馬氏為了鞏固政權(quán),消滅異己,就對曹魏派系的人進行甄別,順昌逆亡。
嵇康的妻子是魏武帝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他在曹魏時期得到任用,官至中散大夫,是曹魏派系的人。如果歸順司馬氏政權(quán),不一定能夠得到重用,因此干脆隱逸不仕,甚至對司馬氏集團的骨干人物鐘會采取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也在情理之中。
而山濤的父親和司馬懿夫人宣穆太后張春華是表兄妹,按輩分來說山濤和司馬昭、司馬師是同輩,血緣相近,而且山濤在曹魏時期并未得到重用,后來是司馬師提攜才得以舉孝廉為秀才,并且司馬氏對山濤的才能、品格極為推崇,晉景帝司馬師把他稱作姜子牙式的人物。山濤屬于司馬氏派系的人,他選擇輔佐司馬氏政權(quán),無可指責(zé)。而且,山濤并不貪戀權(quán)貴,一生多次以各種理由辭官。
其實,嵇康的這封絕交書,表面上是和山濤絕交,實則是明志之作,是向自己的知心朋友的坦誠傾訴,表明的是絕不向司馬氏妥協(xié)的政治姿態(tài),也是為了不牽連自己的朋友。這一點,山濤心知肚明,也給嵇康回信表示理解。
嵇康和山濤的絕交,只是政治上的選擇,并非個人情誼的斷絕。而且,嵇康為人狂放,任性不群,并非治國之才,而山濤器量恢弘,知人善用,舉賢薦能,清正廉潔,堪稱宰相之能。
嵇康和山濤相交于心,嵇康知道山濤的為人,所以才會放心將子女托付。
山濤不僅悉心將嵇紹撫養(yǎng)長大,而且在皇帝面前力薦嵇紹,說嵇紹的才能可以和春秋晉國大夫郤缺相媲美,于是,嵇紹被選任為秘書丞。嵇紹為官正直,從不攀結(jié)權(quán)貴,得到皇帝信任。最后,官至侍中。
后來,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司馬衷素來癡呆,他在位時,外戚專權(quán),是個愚癡的傀儡皇帝,導(dǎo)致了八王之亂。他的名聲不太好,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出自他口。
司馬衷御駕親征,去討伐成都王司馬穎。嵇紹奉詔前往皇帝行轅所在。恰逢朝廷軍隊?wèi)?zhàn)敗,晉惠帝臉部受傷,中了三箭,百官及侍衛(wèi)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端正冠帶,挺身保衛(wèi)晉惠帝司馬衷。箭如雨下,嵇紹被射死在司馬衷身旁,血濺到司馬衷的衣服上,司馬衷哀痛悲嘆。等到戰(zhàn)事平息,侍從要浣洗御衣,晉惠帝司馬衷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p>
《晉書·忠義傳·嵇紹》記載:
(嵇)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值王師敗績于蕩陰,百官及侍衛(wèi)莫不散潰,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wèi),兵交御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于帝側(cè),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司馬衷不是一個好皇帝,呆傻癡呆,毫無雄心大略,被皇后賈南風(fēng)奪權(quán),后來八王之亂,人人都盯著他的寶座。在那個殺伐決斷的亂世,對這樣一個皇帝忠誠,代價太高了,因此人人都背棄他、鄙視他。然而,嵇紹的那一抹血紅,給了他最深的溫暖,因而,他要把這抹血紅永遠保留下去,不要洗去。
父親嵇康對司馬氏死不妥協(xié),而兒子嵇紹卻為保護司馬氏而死,這種選擇沒有誰對誰錯,都值得尊敬。
確實,有山濤在,嵇紹不孤。后人多有詩詞贊揚,如杜甫的《別張十三建封》說:“范云堪晚友,嵇紹自不孤”;李商隱《贈宇文中丞》:“人間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啟事來?!?
山濤做官幾十年,家中依舊極其貧困,保舉賢才幾十人,可自己家中空無一物,自己死后連個下葬的費用都沒有,最后還是皇帝下詔賜棺木朝服各一具、衣一套、錢五十萬、布百匹,以供喪事之用。
山濤家風(fēng)淳樸,他的兒子山簡和孫子山遐等都名垂青史,以至于《晉書》評價山濤:“若夫居官以潔其務(wù),欲以啟天下之方,事親以終其身,將以勸天下之俗,非山公之具美,其孰能與于此者哉!”。
山濤被王戎評價為“渾金璞玉”,是個閃耀著金玉光彩的男子,當(dāng)時被譽為德行的楷模,是魏晉時期名士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