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最強戰(zhàn)將:為魏國立下大功,卻被逼逃到楚國,后力行變法
歷史上立下大功的臣子有幾個得以善終?
我們經常說君主受奸人蒙蔽,殺死有功之臣。
其實君主真的有那么傻嗎?更多的時候只是佞臣剛好說到了君主的心坎上而已。
殺死功臣之后,要么捏造證據說功臣謀反,要么說受奸人蒙蔽,把鍋推到佞臣身上。
所謂功高蓋主,主上難制,不過如是。

當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還好一些,因為國家很多,這里干不了,你可以換個老板。
吳起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吳起位列武廟十哲,軍事能力極高。
吳起在魏國任西河郡郡守,當然,西河郡大部分都是他打下來的。
在任期間,多次擊敗秦國。
使秦國龜縮在華山以西,無險可守。
更是在陰晉之戰(zhàn)中,以五萬魏軍大破秦軍五十萬,使得秦國元氣大傷。
強秦此時在吳起的身影下瑟瑟發(fā)抖。

他還訓練出數萬魏武卒兵士,這支魏武卒軍隊,天下知名,令敵人聞風喪膽。
可就是這樣,吳起仍然被逼逃離了魏國,投奔楚國,這卻是為何?
公元前387年,魏國國相田文死后,公叔痤繼任魏國國相,并且娶魏國公主為妻。
此時吳起正在擔任西河郡郡守,數立戰(zhàn)功,無論是在政壇,還是在軍中,威望都很高。
而公叔痤此時根基尚淺,自然不能與吳起相提并論。
公叔痤此時對吳起還是比較畏懼的,雖然自己已經身居高位,但是還有這一個人在自己之上。

無論吳起有沒有這個意愿,他都有這個能力。
所以公叔痤打算先下手為強,惡人先告狀。
但是好像又沒有什么辦法,這時候他有一個仆人就向他進言,說:“除掉吳起非常簡單。”
公叔痤就問:“如何除掉吳起?”
仆人說:“吳起為人有節(jié)操,廉潔而重視榮譽。”
這個仆人雖然提的方法還可以,但是也忒不會說話了,這是在夸吳起還是在罵自己老板。
你說吳起有節(jié)操,不就是說自己老板沒節(jié)操嘛。
不過公叔痤此時關心的自然不是這個,仆人繼續(xù)說:“
您可以先和國君說:‘吳起是一個有志向的人,我們魏國卻只是侯爵級別的小國,怕是容不下吳起這尊大佛,估計吳起不會長久的留在魏國’。
這個時候,國君肯定會問:‘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這個時候您就和國君說:‘您可以把一位公主嫁給吳起,如果他接受了,那就是想長久的呆在魏國;如果他不愿意繼續(xù)留在魏國,他一定會拒絕您。’
然后您再把吳起請到您的府上,讓公主故意發(fā)怒而侮辱您,吳起看到公主如此刁蠻無理,輕賤您,就會想到自己如果娶了公主肯定也會被這樣侮辱。
那么他就肯定不會娶公主了?!?/p>
好一條惡毒的計策,如果不是提前說,誰能想到這是一個陰謀。
公叔痤好像并沒有做什么,但是感覺又什么都做了。
事情按照這個仆人所預測的進行了下去,實話說這個仆人當個仆人真是屈才了??!
吳起看到公主如此刁蠻,所以就沒有接受魏武侯下嫁公主的行為。
魏武侯因為吳起沒有接受公主,所以自此就開始懷疑和猜忌吳起。
吳起害怕魏武侯降罪,于是就跑路離開了魏國,去往了楚國。

此時最高興的不一定是公叔痤,我覺得最高興的是秦國,終于把這個煞星熬走了。
公叔痤于是便高枕無憂,執(zhí)掌魏國多年。
你說魏武侯真的看不出來嗎?
未必。
魏武侯也算是一代英主,我們提供一個角度,他很有可能也是想驅逐吳起。
因為他們魏國自己,也是三家分晉,搞了自己的老東家才建得國,再加上此時的齊國,田氏也馬上要走到代齊的這一步。
正因為自家得位不正,所以他也就更擔心自己的大臣也看樣學樣。
就和后來的趙匡胤一樣,自己作為將領黃袍加身,進位皇帝。
所以最擔心的也就是自己這幫老哥們,也看樣學樣,正所謂皇帝輪流當,明年到我家。
所以趙匡胤給來了個“杯酒釋兵權”,整個宋朝都是重文輕武,導致整個宋朝都在挨打。
吳起雖然不一定有這個心思,但是他有這個能力,所以魏武侯要處理掉吳起。

而聽公叔痤的話只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公叔痤也是一樣,在看到君王的心思后,趕緊幫君王分憂。
公叔痤這個人,并非沒有才能,而是有所取舍。
他并不是不知道吳起對國家有多重要,而是他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國家利益的前面。
在公叔痤老了的時候,又干了一件類似的事情,他手底下有個年輕人,很有才華,叫公孫鞅,他就是不給魏惠王推薦公孫鞅,不讓他身居高位,害怕公孫鞅取代他,直到臨死時才把公孫鞅推薦給魏惠王,魏惠王還沒聽。

結果最后公孫鞅跑到了秦國,就是后來的商鞅。
所以說公叔痤真是魏國的克星,秦國的福星,前面把吳起逼到了楚國,秦國才能慢慢收回河西之地;后面又幫秦國培養(yǎng)了商鞅,商鞅變法讓秦國富強。
公叔痤無意中導致了魏國的衰落和秦國的崛起,說起來秦國滅魏國還有他公叔痤的一份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