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故里:文氏后人傳承正氣之風
【轉載】發(fā)布時間:2019年2月27日
強國號:江西學習平臺
作者:辜志強

在江西吉安市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有一個文家村,這個古村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也許大家對于文家村并不熟悉,但要說起文家村歷史上的一個名人,那可是人人耳熟能詳,他就是南宋末年的愛國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留下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敝两褚廊粡V為流傳,他被俘后在獄中所作的《正氣歌》更是被一代代人奉為人生準則。
如今,文家村共有文氏后人90多戶200多人,都是文天祥的胞弟文璧的后人。文氏留存的這支血脈,不斷繁衍。而始于先祖的《正氣歌》也得到后人的傳承,并逐漸形成了一股清新的正氣之風。

今年69歲的文先恒是文天祥的第35代后裔,他告訴記者,每年來村里的游客絡繹不絕,還有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文氏宗親來祭祖,讓村里保持干凈整潔是每個村民的義務,是不需要寫進村規(guī)的規(guī)矩。
2013年,中央電視臺《尋寶》欄目走進吉安,節(jié)目中有一件藏品被文物專家評為無價之寶,那是一封文天祥的親筆書信。當年持寶上節(jié)目的就是文先恒老先生。他說,這份文物距今700多年了,是從他祖輩一代代傳下來的。每次展卷品讀都似乎和那位遙遠的先祖有了直接的交流,從字里行間他能感覺到正氣的流動。文先恒從小就從長輩那里知曉了祖先文天祥的故事,并深受《正氣歌》的影響。

文先恒14歲的時候,村里有個16歲的孩子在河里游泳溺水了。情況危急,他聽到呼救來不及多想立即跳進河里,硬是把一個比自己還大兩歲的孩子給拉上了岸。回想起這件事,文先恒老先生說,事過之后有些后怕,但至今也沒有后悔,見死不救會內(nèi)疚一輩子的?!墩龤飧琛犯嬖V我,做人要一身正氣,這正氣,放在古代是要有氣節(jié)、要愛國,放到現(xiàn)代也是一樣,而且這正氣延伸開來不就是我們時下流行的一個詞“正能量”嗎?我也是這樣教育子孫的。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文先恒老先生的兩個孫子年紀雖小,卻能把《正氣歌》背得滾瓜爛熟。不僅能背,孩子們對文中的典故和精髓也都了然于心。不光是他們,文家村所有上了小學的孩子都能背誦《正氣歌》并理解它的含義。這首大義凜然、鏗鏘有力的傳世之作已經(jīng)成為了文氏的家訓,被子孫們世代傳揚。

文家村里的文丞相祠是青原區(qū)研學基地,每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74歲的文尚明都會到這里為來參觀的孩子們當義務講解員。對文天祥的事跡他如數(shù)家珍,由于講得生動又流利,不管是村里還是外邊來學習的孩子們都很喜歡聽他講文天祥的故事。

每逢文天祥誕辰或清明、春節(jié)等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村里都會舉辦一系列有關文天祥的紀念、祭拜活動。每年都有大批來自海內(nèi)外的文氏宗親到村里參加活動,共同祭祖。文氏宗親們不僅僅是把《正氣歌》當做自家的家風家訓來進行傳承,更是把《正氣歌》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加以推廣宣傳。如今,北京、廣東、福建、香港等地都有紀念文天祥的祠堂、公園、紀念館等。文家村新的文化廣場和游客接待中心也正在建設,今后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到文家村,學習正氣精神、感受愛國情懷。

作者單位:吉安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