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公開指責:中國不配合建立“護欄”,要避免發(fā)展前景被鎖死
在當今世界,中美關系是公認的最為重要的雙邊關系,而當前中美關系的不穩(wěn)定引發(fā)全世界的關注。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中美兩國誰要為這樣的局面承擔責任?中國這邊說是美國,主要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挑釁,對中國進行芯片戰(zhàn)爭、干涉內政和經濟制裁等等。而美國說責任在中國,因為中國不愿意與美國建立護欄。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是中國認為中美不應該是一種冷和博弈的關系,也不是競爭關系,因為競爭就是一種對抗的表現形式。如果美國能與中國打交道時抱著起碼的尊重,不損害中國利益,中美之間完全可以互利合作,似乎不需要什么護欄。而美國認為,中美就是一種競爭關系,但是競爭不能轉變?yōu)閷?,所以要為競爭劃處底線也主是護欄。
7月下旬,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在阿斯本安全論壇上表示,中國似乎認為,如果中美關系“解開”、沒有“護欄”,就會更加安全。能說出這句話,意味著美國決策者根本不理解中國拒絕建立護欄背后的邏輯。
第一、護欄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不損害中國利益的基礎上。就拿中國因為美國制裁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拒絕與美國恢復軍事交流。在美國人看來,俄羅斯還制裁美國官員,并不影響美國與俄羅斯進行交流,為什么中國這邊就不行?其實,中國反對的不是中美軍事交流,而是美國利用國內法對中國國防部長實施制裁,這根本尊重可言。如果不平等,又何必交流呢?這樣的護欄不要也罷。
第二、美國想要的護欄,只是為了在不發(fā)生沖突的情況下,更在限度的利用規(guī)則對中國進行戰(zhàn)略壓制,更好的維護美國的霸權和利益。而如果沒有護欄,美國人就會擔心發(fā)生灰天鵝事件,這是一場比誰膽子更大的游戲。比如,美國在中國家門口的武力威攝、情報搜索等活動,如果中美兩軍有了更好的交流渠道,美國就會加大挑釁力度。
因為美國人認為雙方有護欄,所以只要美軍在國際法規(guī)則范圍內活動,就不會有風險。所以,美國理解的護欄本身就是美國對規(guī)則惡意利用的一種保護,而中國拒絕配合,就是讓美國軍隊在挑釁中國的同時承受高風險。
反正就算擦槍走火,美國人在中國家門口也占不了不便宜。在科技打壓方面也是如此,美國想要的護欄,就是美國可以利用技術優(yōu)勢打壓中國,但是中國不能利用自己在稀有原材料領域的壟斷地位進行反擊,要求中國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wěn)定。
第三、中國的發(fā)展不會按照美國設計的劇本走,美國寄希望于護欄注定是死路一條。美國為中國設定的護欄,就是要按美國的劇本走,比如中國不能現實統(tǒng)一,不以發(fā)展高端芯片產業(yè),不能在電動汽車領域對美國構成競爭優(yōu)勢,中國軟件不能占領美國市場等等。美國的護欄原本就是建立在維護美國利益的基礎上的,而中國要想在綜合國力上超過美國,必須挑戰(zhàn)美國的優(yōu)勢領域,這當然就會沖擊到美國的護欄。
當前,中國的首要任務是發(fā)展經濟,提振人民信心,維護國內社會穩(wěn)定,并最終統(tǒng)一臺灣。所以,中國從來就是走自己的路,和自己比,沒想要挑戰(zhàn)美國,所以在中國看來護欄并不那么重要。相比之下,美國正在優(yōu)先調動國家資源應對中國的綜合性挑戰(zhàn),維持其在亞太地區(qū)的影響力,確保其全球主導地位。中美目標根本不同,這就注定美國人很難說服中國在國際秩序和準則框架內建立基于雙邊共識的護欄,特別是基于維護美國利益的護欄。
當然,如果美國能改變態(tài)度,中國也愿意為雙邊關系建立一些護欄,前提是中國認為不損失中國利益。
總休而言,如果中國同意設置護欄,或者按美國人的要求設置護欄,將被限制在預定的發(fā)展路徑上,并不斷處于防御狀態(tài),從根本上確保美國的安全。選擇不設置護欄讓美國更加焦慮和不安。沙特文一再強調建立護欄,實際上暴露了其自身的弱點和弱點。美國對華的根本戰(zhàn)略前提是共存,競爭才是本質,而中國追求是雙贏,更強高合作,這樣的差異就決定了雙方對護欄的態(tài)度。
換個角度看,中國不設置護欄的決定可以被視為一種中國式威懾,美國人最好還是頭腦冷靜一點,理解中國的發(fā)展之路,才能在更長遠的未來穩(wěn)定雙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