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我的籃球視頻為什么能與音樂合拍

曾經看到有人說,Strongart教授的籃球表演和二次元音樂蜜汁合拍,這個到底是什么回事呢?是不是像跳舞一樣,根據音樂設計的動作?當然不是,動作確實是事先設計好的,但主要還是后期配樂的功勞,下面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對音樂選擇,一般都會保持主題上的關聯,比如展示貓步為主的動作,一般會配上與貓有關的音樂。同時盡量滿足風格上的一致,有力的動作就配熱血的音樂,華麗的動作就配優(yōu)美的音樂,詭異的動作配上魔性的音樂等等。只有當音樂有一段特別帶感的旋律時,才會為這段旋律專門設計動作,此時就可能產生某種高度合拍的感覺。
接下來是音樂的分段,一般音樂的模式就算“兩遍半”:唱第一遍有一段純音短暫停,再唱一遍有一段的純音長暫停,最后是強調重點重復收尾。當然,這個只是基本模式,有的歌還有前奏與尾聲,像初音的歌尾聲一般是比較長的。我一般是在唱歌時打球,純音短暫停演示動作,純音長暫停時跳尬舞,有前奏時會設計特殊的開場動作。除了特殊的開場動作外,我的動作都是由易到難逐漸遞增的,先完成基本動作,到后來半遍重復時做稍難的衍生動作(包括投籃),最后配合戛然而止的尾聲,經常以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收尾。
下面看一個相對完整的例子:
音樂:前奏→純音短暫停→第一段唱→純音短暫?!诙纬円糸L暫?!谌纬猜?/p>
表演:開場動作→動作一演示→動作一表演→動作二演示→動作二表演→尬舞→衍生動作→結尾動作
這樣一來,至少在基本結構上可以與音樂保持一致。
接下來是具體操作的問題,如何正好在音樂結束時切換動作,總不見得掐著秒表打球的吧。其實,這個就是后期剪輯的功勞,主要在進最后一個球之后,可能選擇馬上切掉,或者運幾次球后再切,這樣就有至少三秒的緩沖時間。有時候,剛開始做動作,也會來回運幾次調整,這個也是可剪可不剪的,因此又有兩秒鐘左右的緩沖時間。此外,尬舞的時間不用切得太準,可以先站著等一會兒,也可以等音樂起來后再跳,這樣又會有比較大的緩沖時間??傊?,可能調整的方法很多,目前還沒用過加速減速的功能。
具體到其中的一段,有時也要分成兩三個鏡頭,此時就會設法削弱斷點,一般有明顯切換與隱蔽切換兩種模式。明顯切換是盡量在一句話唱完時切換,最好是曲風變化的時候切,這樣可以讓斷點重合,能夠造成有意轉換的效果。隱蔽切換則是在歌詞快唱的時候切,最好保持人的位置盡量接近,這樣可以讓斷點盡量隱蔽,能夠造成自然連續(xù)的效果。
最后,在后期制作時也有臨場發(fā)揮的機會,有的動作做得不夠完美,配樂時有意讓音樂在那個地方轉折,反而是有可能會化腐朽為神奇,產生奇妙的合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