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丨深談《荒野大鏢客:救贖2》:從西部世界構(gòu)建到資本社會現(xiàn)象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情報姬? ???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
文丨村人??審核丨參商 寒夜默姬
排版丨雪花? 封面丨德克薩斯

“Rockstar為我們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西部世界……”
2005年,Rockstar San Diego公布了一段關(guān)于“USA、Westland、Cowboy、Gunner”的概念宣傳片,這段當時并不起眼的宣傳片在接下來的幾年間陷入沉寂。直到2009年正式公布游戲,引爆了當時所有玩家的熱情。
2010年5月18日,《Red Dead Redemption》(《荒野大鏢客:救贖》,又譯《紅色死亡左輪》、港臺譯《碧血狂殺》)正式登陸PS3與XBOX 360平臺。短短的五月和六月兩個月,這部驚世駭俗的作品售出了200多萬份,極高的媒體評分與民間口口相傳使得《荒野大鏢客:救贖》成為了PS3與XBOX 360平臺上最受好評的游戲之一。

時隔八年之久,苦等許久的玩家們終于等到了它的正統(tǒng)續(xù)作——《Red Dead Redemption II》。2018年10月26日,《荒野大鏢客:救贖2》登陸PS4與XBOX ONE平臺。發(fā)售前的海量宣傳與廣大玩家的期待使得這部游戲在發(fā)售的第三天,銷量便達到了2500萬份,收益超過7.25億美元。多個媒體給出了滿分的評價,且斬獲2018年金搖桿獎,TGA的“最佳劇情”、“最佳配樂和原聲”、“最佳表演”、“最佳音效設(shè)計”共四個獎項。

而我們這一次,就要深入探討一下《Red Dead Redemption》。

構(gòu)建西部世界的兩種基礎(chǔ)印象??
請允許筆者問正在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們一個問題:你眼中的西部是什么樣的?
沙漠與灰塵,狂風橫掃大地,風滾草從身邊飛過。帶著低沿的牛仔帽,披著墨西哥披毯,嘴里叼著一根冒著火光的雪茄煙,腿上綁著一根皮帶插著一把老式左輪手槍的牛仔。牛仔大喇喇地推開酒館的擋板,鞋上的馬刺在老舊的木地板上咚咚作響。下一個瞬間就是牛仔與悍匪在無人的街道上等待著正午的鐘聲響起,瞬間的驚心動魄之后,只剩下勝者孤獨離去的背影……

對對對,就是這樣,有內(nèi)味兒了,充滿著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荒蠻世界。
但真實的西部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到Rockstar的另一個系列游戲《Grand Theft Auto》(《俠盜獵車手》)。作為游戲史上最受歡迎的系列游戲之一,《GTA》與《荒野大鏢客》有著無限的相似性,同樣是開放世界,同樣是線性敘事。似乎對于Rockstar來說,營造一個開放世界游戲并不是什么難事。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GTA》中無數(shù)人童年回憶的San Andreas(圣安地列斯)由三個城市組成,分別為Los Santos(原型為洛杉磯)、San Fierro(原型為舊金山)、Las Venturra(原型為拉斯維加斯)。很顯然,《GTA》系列一向以重現(xiàn)現(xiàn)實城市為基礎(chǔ),力圖在游戲中為玩家?guī)碜罡叩拇敫小?/p>
但是《荒野大鏢客》不同。隨著現(xiàn)代化的加劇,美國西部早已不再似當初那般荒涼。要從鋼筋水泥瀝青路上找到一百年前的痕跡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Rockstar需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沒有借鑒原型的開放世界,這遠比還原一個城市要困難得多。為了達到這一目的,Rockstar要同時兼顧到兩個不同的方面——“普遍印象”與“歷史印象”。

普遍印象
何謂普遍印象?就像這一段開頭問過的那個問題:“你眼中的西部是什么樣的?”任何接觸過西部片或者西部探險小說的人都能立刻腦補出那漫天黃沙、狂風吹拂的世界與自由散漫、率性而為的牛仔。沒錯,這就是普遍印象。

如果要說這個,可能部分想象力過剩的玩家連自己身上披著的墨西哥披毯上繡著什么花紋、自己戴著的牛仔帽是兔子皮還是鹿皮的都能講出來。但是如果要更進一步,提到那些更加宏觀的東西,例如:在這片偌大土地之上有哪些城市,它們相隔多遠,它們的文明水平差距,它們的物理接觸方式等等,可能絕大部分人也就在此折斷了想象的翅膀。而這是我們后文要討論的另一個方面了。
那么“普遍印象”究竟是什么呢?我們又要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西部。
而一旦聊到西部,那必然繞不開那么幾個可以說是奠定了我們印象中的西部基調(diào)的傳世名作。
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到對于西部片最重要的時代——意大利自產(chǎn)自銷的“通心粉西部片”時代。當時意大利的電視工業(yè)已經(jīng)普及,人們已經(jīng)無需再守著電影院去看那些電影,更何況電視上還有更多的選擇。長期受挫的電影工業(yè)已經(jīng)被幾名著名的老牌導演瓜分、定型,失去了應(yīng)有的活力。

此時一個名為賽爾喬·萊昂內(nèi)的導演看到了德國西部片的苗頭,曾導演過《龐貝末日》的他選中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為自己電影的男主角,他認為克林特的自由散漫的氣質(zhì)、冷峻沉默的臉龐十分符合他心目中的Cowboy形象。為了區(qū)別于美國西部片,他為克林特準備了完全不同的形象,而這也成為了日后人們印象中最普遍的Cowboy形象。

電影的劇情幾乎是照搬《用心棒》,這也引來了不小的爭議。但是克林特深入人心的形象與杰出演技使得這部作品的閃光點完全壓過了那些質(zhì)疑的聲音,它就是《荒野大鏢客》。大獲成功之后,萊昂內(nèi)還拍攝了《黃昏雙鏢客》與《黃金三鏢客》,如今的我們統(tǒng)稱為《鏢客三部曲》。精彩到頭皮發(fā)麻的劇情、萊昂內(nèi)極致的敘事手段與鏡頭運用、片中正反派角色的絕佳演繹使得這個系列作品成為了“通心粉西部片”的經(jīng)典之作。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使萊昂內(nèi)營造出的“西部與牛仔”形象深入人心,直至今日。

是的沒錯,如今的我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所有作品,都是基于那些藝術(shù)加工之后的“藝術(shù)形象”,沒有人可以回到那個自由狂放的年代,更沒有人將那些殘酷的擴張侵略記載在書目之上。我們口中的“西部”,終究不過是前人的只言片語與那些摻雜著個人審美的“藝術(shù)品”罷了。
繼續(xù)說回普遍印象。普遍印象能為Rockstar營造世界做出什么貢獻呢?我們首先思考一個問題,玩家玩游戲是為了什么?是為了體驗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體驗的生活。無論是出于娛樂解壓目的,亦或是當作第九藝術(shù)看待,游戲這一傳播媒介相比傳統(tǒng)的文學、影視,具有的最大特點就是極高的代入感。
那么代入感從哪來?首先需要一個符合玩家“普遍印象”里的主角,這是玩家在游戲里的化身,也是代入感的基礎(chǔ)。其次我們還需要這個主角能夠?qū)κ澜绠a(chǎn)生影響,與世界進行交互。換言之,我們需要這個主角和我們一樣,能夠吃飯睡覺喝烈酒,閑的時候騎騎馬打打獵,心情好了還能坐火車“逛吃逛吃逛吃”。

普遍印象是人們認知中的西部世界的剪影,是不完全真實的藝術(shù)加工品,同樣也是Rockstar營造西部世界的基礎(chǔ)。現(xiàn)在Rockstar還需要找到西部的另一面:一個真實的社會,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一個真實的歷史,也就是“歷史印象”。
歷史印象
18世紀末,美利堅合眾國成立,由于美國東部土地與資源有限,居民們開始向美國西部地區(qū)遷徙并進行群眾性的開發(fā)運動,歷史上稱之為“Westward Movement”(西進運動)。但本質(zhì)上,這是一種擴張版圖的侵略行為,其間與印第安原住民產(chǎn)生的戰(zhàn)事使得這個“西進運動”蒙上了一層黃沙的同時,也染上了一層血腥。
與“普遍印象”的英雄主義浪漫不同,“歷史印象”要更加殘酷,更加冰冷。從現(xiàn)存文書里摘取那些或籠統(tǒng)或詳細的描述,將孤獨而荒涼的美國西部的廣袤土地再現(xiàn),將拓荒時代的西部民風與民族精神表現(xiàn)出來。
但歷史遠比這些要血腥,1830年美國總統(tǒng)安德魯簽署《印第安人遷移法案》,強制將印第安人押送出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qū)。短短五年后便爆發(fā)了第二次塞米諾爾戰(zhàn)爭,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野蠻屠殺使得整個國家都充斥著一股暴戾的氣息,資本主義內(nèi)部的階級矛盾反而因此緩和,令人恥笑。

與《GTA》無論去哪都是相似的現(xiàn)代都市不同,《荒野大鏢客》中每個大地區(qū)之間都有明顯的不同。
你可以看到由大量分散破碎的小村莊組成的New Austin(新奧斯汀),也可以看到黑煙滾滾的近代都市雛形Saint Denis(圣丹尼),以及廣袤無人策馬疾馳的West Elizabeth(西伊麗莎白)。西部不僅僅是“普遍印象”中的小鎮(zhèn)、槍手、對決,更是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近代都市,也有泥濘村莊;有社會文明,也有原始狂野。城鄉(xiāng)村之間有馬車搖著馬鈴叮叮當當?shù)卦谘哼\犯人,也有火車噴著黑煙鳴著蒸汽笛將大量的物資來回轉(zhuǎn)運。

歸根結(jié)底,這就是那個充滿魅力的時代的最大特征——文明開化與原始野性的激烈碰撞。Rockstar將那個混亂、貧瘠、自由的時代通過歷史背景與世界環(huán)境的營造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說,歷史印象是那個真實存在過的時代的歷史與環(huán)境的縮影。

野性與文明的激蕩??
上文我們提到過Rockstar營造的西部世界中僅有少量的城鄉(xiāng)村,且它們都相距甚遠,物理接觸也僅能依靠馬車或者火車。而《荒野大鏢客》作為一款開發(fā)世界、線性敘事的游戲,它的絕大部分主線與支線任務(wù)都被分散在這些城鄉(xiāng)村之中。那么問題就來了,城鄉(xiāng)村之外的世界主體——那些廣袤的無人土地——上應(yīng)該填充些什么呢?
在《The Elder Scrolls V: Skyrim》(《上古卷軸V:天際》)中,開發(fā)商Bethesda Game Studios率先解決了這個問題——無限隨機事件。在游戲中劃定的街道上,玩家會遇到一些可以交互的NPC。他們可能是逃荒來到天際的難民,也有可能是假裝受傷的劫匪團隊。在天際省這樣一個動態(tài)的世界中,這些可有可無的隨機事件使得整個世界更加真實,也更加具有活力與生氣。

同樣的,Rockstar的《GTA5》中也應(yīng)用了這一方案。在密度如此之高的都市之中,投放這樣一些隨機事件易如反掌,幾乎是完美迎合游戲的需求。
但《荒野大鏢客》又雙叒不一樣了。西進運動是什么?是美國人民為了生存向荒涼的美西遷徙,在這片無人的土地上跑馬圈地開拓家園的艱苦卓絕的歷史。倘若在這樣一個本應(yīng)該孤獨荒涼的世界中加上大量的隨機事件,出門挖個人參路上都能碰到十個人,那么這將破壞精心營造的西部環(huán)境,大大降低了代入感。這種孤獨的感覺蕩然無存的同時,嚴重割裂游戲體驗。

對于這片荒涼而廣袤的荒野,Rockstar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既然是原始的野性世界,那就讓一切回歸野性。
在《荒野大鏢客》中,與《GTA》不同的是,一切都是那么的空曠。沒有車水馬龍的街道,沒有小心翼翼的駕駛,突出的是一個自由。當玩家騎著自己抓來的馬在曠野上疾馳的時候才能真正體驗到什么叫做“心曠神怡”。

當玩家操控亞瑟騎著馬在廣袤的大地之心漫步散心時,《The Fine Art Of Conversation》便悄悄響起。馬蹄在地面上踏出“噠噠”的聲音,身邊的土路偶爾駛過一輛大篷車,木輪發(fā)出轟隆轟隆的聲響。亞瑟輕握著韁繩,另一只手握著火柴點燃叼在嘴里的雪茄煙,輕輕呼出一口氣。一人一馬的身影在荒野之上顯得如此渺小,而舒緩悠揚的琴聲與口哨聲則將濃郁的西部氣息悄悄地埋進玩家的心頭。

同時San Diego制作組在游戲中占據(jù)最大面積的曠野上構(gòu)建了一個完整的、具有彈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超過200種野生動物,且每一個物種都是手動放置以確保每個地區(qū)都有獨特的動物棲息,同時反映出每種動物的社會等級和活動水平,部分動物還會在游戲地區(qū)之間進行遷徙。甚至還有部分動物數(shù)量是固定的,倘若一直狩獵這個物種,那么將導致這個物種永久消失。
游戲中有著多種多樣的頂級掠食者,例如行動敏捷的美洲獅,擁有絕對力量的熊類,潛伏在水中的致命生物鱷魚等等,它們都完全仿照現(xiàn)實中動物的行為,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捕食其他生物,當然也包括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你。

Rockstar所營造的曠野生態(tài)使得整個世界充滿了活力與生機,增強了游戲性的同時,也為這個文明與野性碰撞的時代增添了一份真實。這種野性美學同樣是Rockstar構(gòu)建西部世界的手法之一,也展現(xiàn)了Rockstar所認為的真正的西部該有的樣貌——自然。
但隨著黑煙滾滾的近代都市圣丹尼的出現(xiàn),政府要將文明與秩序強行建立在自然生態(tài)之上時,玩家才深刻意識到文明與野性之間不可交融的事實。人為的開發(fā)深入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火車鳴著汽笛將整個區(qū)域的動物震懾,鐵道如同藤蔓將整個世界緊緊束縛。

隨著殖民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近代科技出現(xiàn)在這片曾經(jīng)的蠻荒之地上。在游戲中我們能找到那個時代標志性的科技成果:大到從東部社會延伸至西部乃至墨西哥的鐵路,發(fā)明家馬爾科通過引導雷電制作的自動型機器人;小到平克頓偵探搬來的馬克沁機關(guān)槍,甚至馬斯頓和亞瑟手中的彈夾式手槍,都是科技高速發(fā)展帶來的成果。殖民者利用這些科技,人為的開發(fā)深入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疖國Q著汽笛將整個區(qū)域的動物震懾,鐵道如同藤蔓將整個世界緊緊束縛。

但是這些成果又帶來了怎樣的后果?鐵路布滿美國,也只不過是將沉重僵硬的東部社會秩序在西部無限重復。階級的壓迫跨越鐵路干線,不僅將整個美國吞噬,甚至開始蠶食其他國家。而武器槍械的發(fā)展,或許對美國人來說,只不過是更加便捷的屠殺印第安人的工具吧?
所以,美國西進運動本質(zhì)上不過是一場伴隨著原住民的血與階級演化的國土擴張運動。而向西部移民的大多數(shù)則是美國東部社會底層的貧民,他們從社會階層關(guān)系緊張的東部逃離,來到未開化的西部。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刨開黃土,播下種子,結(jié)出果實,想在這里找到新的社會關(guān)系與人生。
可以說,西進運動奠定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基礎(chǔ)。東部的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被資本階級坐地分贓、吃干抹凈,而西部那豐沛的自然資源與無人管理的蠻荒給了西進運動無限的可能性。這種資本驅(qū)使下的拓荒運動雖然不那么“正當”,但依然是包含著“在艱苦卓絕環(huán)境下勤勞耕作以建設(shè)國家”這種正面的精神。

但美國人卻沒有將這種正面積極的精神保留下來,反而將另一種不正當?shù)囊庾R形態(tài)演化為“命定擴張論”。這種觀念認為美國屠殺印第安原住民、擴張領(lǐng)土、并將自己的秩序與社會結(jié)構(gòu)重寫構(gòu)建在這片原本不屬于自己的領(lǐng)土,乃天命所向。(Manifest Destiny)
最為可怕的是,這種“命定擴張論”已經(jīng)被深深刻在美國人的DNA之中,時至今日這種學說依舊持續(xù)影響著美國的政治觀。
1959年,阿拉斯加與夏威夷島列為美國第49與第50個洲,也意味著美國的“本土開發(fā)”的結(jié)束。當美國人將自己都瓜分干凈之后,還能去哪呢?當然是去搶別人的。美國的軍隊出現(xiàn)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爭做“世界警察”,去維護所謂“民主自由”。對其他國家的戰(zhàn)爭甚至內(nèi)政進行武力干涉、經(jīng)濟壓迫,將自己的秩序強加在其上,這無疑是對真正“民主自由”的踐踏。

無論是資本主義對人的剝削,還是無罪的科技在資本壓迫下變成殺戮機器,這一切都預示著“命定擴張論”不過是一場“社會精英”妄圖自欺欺人的騙局。通觀Rockstar的所有游戲,都不乏對這種“社會精英”與“上層人士”的戲謔與嘲弄:《救贖》中濫用職權(quán)的政府探員羅斯;《救贖2》中被達奇形容為“我搶劫了你,而你搶劫了你身邊的工人”的康沃爾先生……都是美國內(nèi)部腐敗的政治官員與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的縮影。

政府,或者說,資本的爪牙從美國東部順著鐵道伸向這片自然美麗的西部土地,緊緊地扼住了這片大地的命脈,將資本的血液灌注到每一寸土壤。而那些葬身在西部勤勞平凡的拓荒者,早已被資本吃的一干二凈。在《荒野大鏢客》的故事,其中的每一個人物,最終都如同歷史那般成為了這場資本擴張的犧牲品。這點我們將在下面著重講述。

? 時代浪口下的那些人??
在《荒野大鏢客》中,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物,他們的經(jīng)歷不同,他們的性格不同,他們的生活亦然不同。倘若我們要描述這些人的生活狀態(tài)與社會觀念,可能再寫十篇文章都不為過,畢竟每個人面對的社會困境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從更加宏觀的方面來解讀他們——從階級上。
很顯然亞瑟、邁卡、達奇等等,他們都是最為典型的社會最底層、最邊緣的人,也就是說,沒有生產(chǎn)資料的無產(chǎn)階級。隨著舊西部時代的終結(jié),文明與秩序的構(gòu)建,作為主角的他們盡力反抗歷史的車輪,終究還是無能為力,迎來了自己的末日:亞瑟在生命最后,在過去的罪孽與死亡的恐懼中掙扎,最終完成了自己的贖罪,這是人性的光芒;達奇窮盡一生反抗歷史的進程,其間更是明白了“資本永遠為自己的報酬辯護”的真理,這是資本的犧牲品。

而這只是我們能夠深入了解的人罷了,在《荒野大鏢客》所構(gòu)建的世界中,還有更多我們無法了解其苦難的人。例如瓦倫汀和羅斯鎮(zhèn)上的內(nèi)戰(zhàn)退役老兵,他們在南北戰(zhàn)爭中犧牲了自己的一切,為美國的統(tǒng)一作出了貢獻。但最后的結(jié)果是他們作為“無產(chǎn)階級”無法為資本家提供利益,無法增長資本,而被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所拋棄,成為露宿街頭的乞丐。
游戲中還有說不完的例子,唐斯一家的顛沛流離,乃至債務(wù)任務(wù)中每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都是被資本所壓迫甚至拋棄導致的結(jié)果。資本在每一個能夠榨取利益的個體身上吸血,哪怕他們最終會走向滅亡,對于資本來說豐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對于資本來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犧牲品。而無產(chǎn)階級自然成為了軟柿子,畢竟欺軟怕硬是資本的拿手好戲。
而以勃朗特和康維爾為代表的,則是妥妥的大資產(chǎn)階級。稍微不同的是,勃朗特是社會的陰暗面,是資本黑幫;而康沃爾則是社會的陽面,是資本家。
想必大部分玩家都對這兩個人物記憶猶新。與各個政府要員、資產(chǎn)大亨關(guān)系密切卻又打心底瞧不上任何人的勃朗特,整個圣丹尼都無人敢提起他的名字;整日忙著剝削手下工人、榨取社會利益的大資本家康沃爾,變相地搶劫著這個社會。

勃朗特在自家的后院舉辦聚會,每個前來參加聚會的人都透露出攀炎附勢的市井形象,互相奉承,從人際關(guān)系中找到每一絲能獲取利益的機會。而真正為了自己族人生存權(quán)益前來的印第安人酋長落雨,卻被勃朗特貶得一文不值,被所有人敷衍嘲弄。
相比之前提到過的無產(chǎn)階級,很顯然這些人更加可惡與無恥。他們掌握著社會上極大部分的資本,卻又變本加厲地從別人手中搶奪資本以增長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強盜行為。但令人恥笑的是,資本社會不僅不會制裁他們,反而對他們尊敬有加,奉若神明。當資本社會利用法律、利用暴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去壓迫迫害窮苦人民時,對于真正的罪魁禍首卻熟視無睹,反過來嘉獎其建設(shè)國家的功勛,殊不知真正建設(shè)國家的人已經(jīng)被資本吃干抹凈。
而游戲中最為矛盾的人物——約翰·馬斯頓,則是處于無產(chǎn)階級與大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小資產(chǎn)階級,是處于新舊時代變革中的悲劇人物。馬斯頓與所有人不同的一點是,他不僅經(jīng)歷了舊西部時代的混亂自由,也受到了傳統(tǒng)觀念之下的社會秩序與家庭觀念的影響,這是馬斯頓最為矛盾的一點。

當舊西部時代結(jié)束,馬斯頓只想過“平靜生活”。從過去的泥濘中掙扎出來的馬斯頓與伙伴一起親手搭建了家園,與妻子、兒子、伙伴一起安靜地生活,過著平靜的“小農(nóng)”生活,是美國社會中典型的小資產(chǎn)階級的形象。但是作為普通人的他,在社會變革中卻受到了來自過去與現(xiàn)在雙方的傷害。
馬斯頓被曾經(jīng)的同伴拋棄,以至于被警察逮捕送入監(jiān)獄,差點被絞死;而數(shù)年之后政府探員綁架了他的妻兒,迫使馬斯頓重回危險的戰(zhàn)場,追殺曾經(jīng)的同伴。為什么筆者會認為這是馬斯頓最為矛盾的一點?因為這同樣是以馬斯頓為代表的小資產(chǎn)階級的困境。

在舊西部時代,小資產(chǎn)階級們遭受到小偷、匪幫的敲詐勒索,甚至生命威脅;但即便到了新時代,小資產(chǎn)階級依然要被更高的階級——也就是大資產(chǎn)階級們壓迫,只不過這次不是用槍,而是用資本。即便在這個時代,他們依然要被搶劫,這次更加明目張膽就是了。
無論是哪個時代,只要資本存在,剝削就不會停止。他們沒有選擇的權(quán)力,在這場社會變革中,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因為無論他們做了什么樣的貢獻,都會被大資本家搶走。而他們卻又要努力維持傳統(tǒng)家庭觀念下的家庭,只能在其中痛苦掙扎,作為資本的晚餐,被慢慢蠶食。
時代浪口下的每一個個體,每一個階級,都有自己的個人困境,更要面對社會困境。而在這種困境之后,我們看到的是資本的丑惡面目,是對社會資源的霸占,是對各個階級的壓迫,是對社會秩序的踐踏。

? 小結(jié)??
《荒野大鏢客》系列作為典型的“反西部主義”游戲,保持了“反西部主義”一貫的傳統(tǒng):反英雄、現(xiàn)實主義、對原住民及墨西哥人的同情、女性人物鏗鏘有力等等。相較于傳統(tǒng)西部主義,它鄙夷政府、軍隊的暴力霸權(quán),但個人的抗爭卻在時代的風口浪尖顯得無能為力,是對個人英雄主義的逆反。

筆者也曾拜讀過諸多關(guān)于《荒野大鏢客》系列的測評或講解文章,但其中極大部分文章都只對于“舊西部時代的過往”與“全新的秩序文明”進行描述,對兩個時代之間的更替大書特書。
但筆者認為,《荒野大鏢客》系列絕不僅于此。游戲中所刻畫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階級的象征,這些人物在歷史的車輪下求生,在時代的更替中消亡,其背后所展現(xiàn)的絕不只是簡簡單單幾句文字就能概括的時代變遷。我們應(yīng)當看到的是那個時代中不同階級的人對于社會動蕩的看法與反應(yīng)——貧苦討生活的無產(chǎn)階級,被政府拋棄的內(nèi)戰(zhàn)老兵,處處受壓迫的小布爾喬亞,整日鶯歌燕舞的中產(chǎn)階級,以及變相搶劫社會上所有人的大資產(chǎn)階級。
每個階級所展現(xiàn)出的社會觀念交織在一起才能構(gòu)成那個生動鮮活的“舊西部時代”。而透過這一切,我們才能看到資本主義社會最真實、最血腥的一面——通過人吃人的方式增長資本。無論是亞瑟·摩根,還是約翰·馬斯頓,亦或是艾比蓋爾、小杰克、大叔、達奇、賽迪、哈維爾,甚至令人唾棄的邁卡和米爾頓、羅斯探員,都不過是資本社會擴張領(lǐng)土、增長資本的犧牲品。

在資本面前,無論你是反抗資本的革命者,還是資本主義的忠實擁躉,最終都會被資本吃干抹凈。
這場救贖,是亞瑟、是馬斯頓、是達奇、是所有人的救贖。但資本,永遠不會得到救贖。
毫無疑問,《荒野大鏢客》足以列入游戲史上最具影響力游戲之一。它不僅打破了育碧所創(chuàng)造的公式化開放世界僵局,更將游戲作為第九藝術(shù)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歷經(jīng)13年的變革,游戲主機的世代更替,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革新,Rockstar最終將一個狂野、自由、廣袤、殘酷的西部世界重現(xiàn),更將幾十位有血有肉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向玩家娓娓道來。
更重要的是,它將人吃人的資本面目的遮羞布一把扯下,將暴戾貪婪的資本赤裸裸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但,最令我們觸動的,則是在如此動蕩的時代格局下,每個“小人物”所綻放的人性光芒。
喜歡本文的姬友不要忘記點贊、投幣和收藏支持我們~
點擊下方鏈接,閱讀更多優(yōu)質(zhì)專欄:
《專欄丨從李子柒談文藝產(chǎn)品、文化自信與文化輸出》
----?End?----

要是覺得文章還不錯 就戳這里關(guān)注姬吧~?? ?
情報姬?為二次元發(fā)聲! ? ?
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更多最新最熱的次元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