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香椿毒性的真相,這4種人吃香椿真的要注意!

每年谷雨前后,都有這么一樣迷人又反派的食物閃耀登場。它,時而出現在美食欄目,時而出現在社會新聞,讓無數食客吃起來欲罷不能,又害怕放下筷子就住進ICU。

“反派”食物的花樣吃法
沒錯,它——就是香椿!
香椿憑借美味,自宋代起就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就在《農政全書》里記載了香椿,稱“其葉自發(fā)芽及嫩時,皆香甜,生熟鹽腌皆可茹”。
谷雨前后的香椿細嫩如絲,色如瑪瑙,香氣撲鼻,北方的吃法常有炒雞蛋、攤煎餅、拌炸醬面、拌豆腐,再有就是掛上面糊,炸香椿魚兒。

南方則喜歡用腌制的香椿拌飯,蒸熟的大米香味與香椿香味混合在一起,讓人瞬間食指大動,難以抗拒。
上得餐桌,入得藥房
除普通的食用價值外,香椿的藥用價值也不可小覷。世界歷史上的第一部藥典《唐本草》稱香椿“主治癥疥,風疸”。
成書于五代時期的《日華子本草》指出,香椿能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腥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氣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
明代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中再次明確指出了“香椿葉苦、溫煮水洗瘡疥風疽,消風去毒”的保健醫(yī)藥功效。
清代《陸川本草》認為香椿能“健胃、止血、消炎”。

然而,好吃又能入藥的香椿,卻在近幾年受到部分食客不喜,只因它有毒能致癌?
健康時蔬還是致命毒物?
香椿是鮮美的時令蔬菜,但每年都有人因為吃香椿中毒進醫(yī)院,就跟每年都有云南人因為吃菌子中毒進醫(yī)院一樣,這到底是為何?

早在唐代,孟詵所撰的中醫(yī)典籍《食療本草》就指出“椿芽多食動風,熏十二經脈、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氣微”。表明椿芽容易導致氣機的壅滯,所以痰濕過重者盡量少食或不食。
并且,每年因吃香椿中毒被送進醫(yī)院的新聞里,也都會讓大家注意少吃,不要過量食用。
但這個少吃,得要多少才叫少呢?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2002年的建議,亞硝酸鹽(以NaNO2計)日允許攝入量為0-0.07毫克/公斤體重,以6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為例,每天攝入的香椿量最好不要超過1.5公斤(以亞硝酸鹽含量2.778微克/克計)。
同時,香椿最好要高溫焯水,有實驗檢測證明,高溫焯水能夠將香椿里的亞硝酸鹽含量大幅降低約75%左右。
所以,想吃香椿的朋友最好選擇谷雨前后鮮嫩的香椿芽,下廚時再用沸水焯一分鐘,減少其中的亞硝酸鹽成分,就能安心享用美味了。

吃香椿的注意事項
香椿味美卻屬于發(fā)物,部分人群可能會因為吃了香椿以后引發(fā)身體的一些病癥,醫(yī)生建議有以下慢性疾病的患者盡量不要吃,避免身體不適。
1.肝火旺盛
食用香椿之后肝火會加重,特別是對于糖尿病患者,吃了香椿不會改善病情反而會加重。
2.體質虛弱
食用香椿之后會讓身體更加虛弱; 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建議吃香椿,食用之后可能會延長人體的恢復時間; 孕期的女性也不要吃香椿,不然會對腹中的胎兒產生一定影響。
3.腎病患者
香椿含有大量草酸,食用后會導致腎病復發(fā),甚至加重病情。在醫(yī)療實踐中,腎病患者因食用香椿而導致病情復發(fā)的情況并不少見。
4.皮膚病患者
容易患皮膚病的人,最好避免香椿,它具有 “生陽”的作用,而皮膚病 ( 濕疹、長痱子、皮炎、紅斑) 的人 “陽氣”過足時炎癥就會往皮膚里滲出,這樣炎癥不僅容易反復,而且會加重瘙癢程度。
5.結石患者
由于香椿含鈣質比較高,所以這一類人還是不要食用為好,雖然它吃起來十分美味,但是由于含量問題,有結石的身體是不可以食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吃香椿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如紅腫、瘙癢、風團或者是水皰癢皮疹等癥狀,如果出現嚴重的過敏情況,建議要及時就醫(yī)!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請您分享給有需要的人,讓更多人了解到專業(yè)的,靠譜的醫(yī)學科普內容。
參考資料
[1] CFDA關于亞硝酸鹽的科學解讀
[2]?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的《生活大調查》節(jié)目
[3]?馬婷婷 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2021年10月第15卷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