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B站對張藝謀的惡意有點大?
?
春節(jié)期間的電影《滿江紅》在B站用戶群體的無限抨擊,起因是該電影的票房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超過了《流浪地球2》而引發(fā)的“偷票房”嫌疑,后面針對該電影不正當行為的抨擊也逐漸蔓延到電影導演張藝謀的身上。作為中國目前最具有爭議的導演之一的張藝謀,也再一次的經(jīng)歷了全方位的批評乃至辱罵。
在此情況下,我做了這個視頻,希望能夠帶給大家另一個的看法。
其實在電影上映之前,張藝謀導演的口碑就早已經(jīng)在B站逐步潰爛了,其主要原因倒不是他這些年拍的電影質(zhì)量有多低,而是因為他在他的電影里選擇了兩位路人口碑極其低下的青年演員(具體就不多說了),許多帶有惡意嘲諷的言論(例如導演與演員間存在不正當關系的評論)早已充斥在張藝謀的電影之中。雖然我也不敢說絕對了,百分百沒有,但想必大部分觀眾也和我一樣,這種沒有實錘的事情就還是不要過分刻意地去玩梗吧。其實選角這件事本身就蠻玄學的,這肯定不是導演一人說的算的,尤其是針對這種用于春節(jié)檔圈錢的電影來說。雖然lhc不出意外應該是張藝謀導演起初親自篩選并想捧紅的人,他因為lhc被罵也是可想而知的,這點無力反駁;但yyqx的選擇真不一定是張藝謀親自選的,更多的可能還是資方的決定,畢竟這部電影的初衷和許多春節(jié)檔電影一樣,直白點就是為了圈錢,起碼這部電影選角的時間應該是早于yyqx路人緣崩塌的時候,偏方選擇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管怎么說,張藝謀總的來說和許多老導演一樣,都是愿意捧新人的。從鞏俐、章子怡到倪妮周冬雨,中間當然還有幾位,她們的表演能力在絕大部分電影里都還是有目共睹的,起碼這些曾經(jīng)的新人都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就像張藝謀導演去年春節(jié)檔的電影狙擊手一樣,他不就是選擇了許多還在學校里的嶄新面孔,但結果是雖然該電影在去年春節(jié)檔口碑領先,但其票房成績遠低于口碑稍遜一籌的《水門橋》和《奇跡笨小孩》。這現(xiàn)象不就和今年有些類似嗎?但好像很少見到B站有為該電影打抱不平的,但當然,狙擊手的質(zhì)量也不是好到爆炸的那種,我也只是橫向對比一下,希望大家也可以不那么偏激的設想一下。
話說回《滿江紅》這部電影的質(zhì)量,emmm,這一點我確實只能說它絕對不算爛片,至少不像B站上有些評論說的那么不堪,但這種看法見仁見智,我不多做評價。但這部片子在我看來要是片方不作妖的話,豆瓣最終停留在7.5分還是可以的。其實張藝謀這幾年的電影雖然談不上多好,但也絕對不是爛片那種,當然16年的長城除外。長城這部電影說實話作為派那么多年電影的老導演來說,張藝謀不可能看不出來這是一部爛片,基本上看樣子他肯定沒有導演最看重的最終剪輯權。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有一門訪談類綜藝叫《十三邀》,里面張藝謀講述了他為什么要接下這個片子的原因,簡單概括無非就是名和利。但其他的幾部近十年的電影,從10年的山楂樹之戀、11年的金陵十三釵、14年的歸來,18年的影和最近的一秒鐘懸崖之上和狙擊手都還算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電影,口碑也都處于中或者中上的水平。
看到B站有些評論說張藝謀早些年的電影都是靠加深歐美對中國人窮土丑等刻板印象才得以在國際上獲得名譽的,對于這一點我認為是錯誤的。張藝謀導演現(xiàn)如今也70出頭了,他早些年拍攝的題材基本也都是他所經(jīng)歷過的或者是他的父輩所經(jīng)歷過的時代故事,他們見證過中國從封閉愚昧到富強開放的過度,這也是第四代、第五代導演能將莫言、余華王朔等優(yōu)秀作家的作品改編成電影佳作的原因。從另一個角度看,像三大電影節(jié)這些學院派的電影評委確實更傾向于對時代的針砭而非主旋律的歌頌,所以早些年的電影容易拿獎也是實至名歸,專業(yè)對口。另外,個人感覺西方對國人最感興趣其實還是武俠和功夫這類題材,這也是為啥《臥虎藏龍》和《英雄》能夠至今處于歐美華語電影票房榜前兩位的原因,或者葉問這種。
?
對于滿江紅票房高于球二的事情,曾經(jīng)的我也會和大家一樣義憤填膺,但后來我覺得也不是沒有可能。以前我經(jīng)常會奇怪為啥唐人街探案、或者一些開心麻花的電影,包括星爺?shù)拿廊唆~等等一些口碑并不算上乘甚至很爛的電影能取得幾十億的票房,但后面這些事情看多了也就能理解,從大部分觀眾的角度來看,春節(jié)或者暑假這些時間里就只是想去電影院看個電影而已,一般來說這部電影是喜劇,觀影門檻又不高,再加個沈騰,大概率會成為40歲左右中年群體的首選。而球二這種硬科幻,即使有第一部的鋪墊和一定商業(yè)元素的加成,也未必能夠成為除我們以外其他群體的首選。電影行業(yè)從來都不是口碑至上的道理,球二給人的震撼程度遠也高于滿江紅,更何況科幻電影本身也就近幾年才逐漸發(fā)展起來,受眾群體也沒辦法覆蓋所有;即使是在科幻電影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成熟的歐美,像星際穿越的票房比不過一部變形金剛的現(xiàn)象不也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嗎?所以球二票房低于滿江紅的話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吧。
針對偷票房這點的話,B站很多證據(jù)都指向他們確實偷了,但不清楚的是他們到底偷了多少。要是就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話,那也無法改變《滿江紅》票房高于《流浪地球》的事實,但要是偷了過億的票房,我個人還是覺得國家不會不管的吧,起碼大家口中的資本應該也不至于像韓國那種財閥那樣具有一手遮天的能力,連幾億的資金都可以在眾人眼皮底下轉移的吧。關于資本是否偽造票房,我感覺他們確實做的出來這種事。但流浪地球二作為一部保底十幾億投資的電影,他的背后沒有資本我感覺也不太可信,畢竟不像拍攝第一部時那樣道具都要向隔壁劇組借那樣艱苦,因此也不敢保證球二背后的資本沒做偽造票房的事情,但確實球二的制作精良確實值得大量資本的投入,他也確實值得比滿江紅更高的票房。畢竟資本這種東西太玄幻了,我們大部分普通人壓根接觸不到,因此我也只是猜測,但大多數(shù)人和我一樣也只是猜測,所以這一點也就各抒己見吧。
說回到張藝謀導演身上,上述的票房問題肯定不是他有能力操控的,但他確實處于謾罵的風口浪尖,但我覺得罵他是賊這種話還是有些過分了。簡單來說他就是個拍片的,真的不至于把所有惡名都扣壓在他的頭上。一般來說他這樣的導演拍的電影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想然后拍去找投資,另一種就是資方想拍然后去找他,滿江紅肯定是屬于后者。對于張藝謀來說,他既不缺獎項也不缺名氣,所以我斗膽猜測一下,他接下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為了票房這一個數(shù)字,他不缺票房成績:像04年的英雄在當年取得2億多的票房絲毫不亞于戰(zhàn)狼的50億,但數(shù)字確實在如今來看已經(jīng)不值一提,之前最高的票房還是懸崖之上的12億,因此他可能真的很想要一個好看的數(shù)字,僅此而已。但既然他選擇這條道路的話,那他也確實該接受追名逐利所帶來的風險與被罵的后果。好在這一點上張藝謀確實做的不錯,不會在拍了爛片之后就質(zhì)疑觀眾的水平不高,確實還是比較虛心的在接受大眾的評價,這也是他在豆瓣這個平臺風評好轉的原因。
張藝謀和同時期的幾位導演確實不一樣,像姜文這種都是幾年打磨一部電影,甚至十幾年(王家衛(wèi)這種)才剪一部電影出來的,他確實相對的太高產(chǎn)了,在現(xiàn)在年輕人的主流觀點看來,大家肯定還是更傾向于姜文王家衛(wèi)這種自由佛系但卻相當專一的模式,而非張藝謀這種高創(chuàng)作活力的模式,但實話實說,兩者都是值得敬佩的。當然也沒必要比較他們,雖然感覺這像是B站的傳統(tǒng),每個導演都又各自擅長的部分,也都有各自的高光時刻,所以沒有必要糾結。當然張藝謀對于畫面和鏡頭的處理在內(nèi)地導演中肯定能夠處于前列,這也是她能夠將兩屆奧運會開幕式完成的質(zhì)量卓絕的原因,這一點確實也不是換了其他導演就能做到更好的。
對于有些評論所說的“張藝謀阻礙了中國電影的發(fā)展”,這一點評論我個人認為確實不妥,顯得有些雙標了,不能單就因為滿江紅票房高于球二就放出這種言論吧。首先毫不客氣地說他絕對沒有這個能力,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本身就比好萊塢晚幾十年,卻在票房水平上短時間達到與海外抗衡的水平,因此日益增長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和參次不齊的電影質(zhì)量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其次阻礙中國電影發(fā)展的難道不應該是資本占主導的電影產(chǎn)業(yè)和過分拘謹?shù)膶徍酥贫葐??不管怎么樣,張藝謀等幾位老導演確實是曾經(jīng)將中國電影抬升到與世界舞臺共同競爭的主要功臣,他們對于中國電影的貢獻不亞于現(xiàn)在的球。當然時代在變化,就好比把黑澤明或者庫布里克的電影放到如今來看,真不敢保證所有人都能夠耐心的看完,畢竟他們作品里的敘事節(jié)奏和現(xiàn)在確實要慢很多,但這不代表我們非得否定掉他們的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模式。中國的年輕導演不缺優(yōu)秀的人,因此重要的還是希望未來能有個更加開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以及能夠尋求一個的商業(yè)資本與作品質(zhì)量和諧的產(chǎn)業(yè)模式。
最后我想說的是,張藝謀也確實該被罵,他雖然有著極高的創(chuàng)作熱情,但他追名逐利的野心真的顯得比其他導演大太多了,因此他肯定會所受的爭議和輿論,這也算是她自找的吧。我做這個視頻也確實有些私心,個人對張藝謀導演確實十分喜歡,希望大家可以從某些過于魔怔的角度抽離出來看待張藝謀導演,少一些對他的偏見,僅此而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