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給長官董侯閣下的一封回信!蘇東坡行書 獲見帖
宋元豐五年,四十七歲的蘇東坡受到了地方長官董侯的接見。 回到家里以后,長官董侯又派人給蘇東坡送去了書信。 蘇東坡非常感激,給長官寫了回信。 這一次的接見,大家是不是覺得有些奇怪: 一個被貶在黃州的民兵隊副隊長怎么突然被地方長官接見呢? 原因可能有兩個: 第一,前一陣兒有傳說蘇東坡死了,皇上聽說以后飯都吃不下。不久后證明是謠言,皇帝才放了心。 第二蘇東坡寫了一首詞,詞里面最后兩句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可能是烏臺詩案的后遺癥吧,蘇東坡的詩還沒傳到朝廷,地方官就嚇得大驚失色,認(rèn)為蘇東坡是不是坐船跑了呀! 那這地方官是有責(zé)任的,所以派人到處去找蘇東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蘇東坡乘船夜游飄到武昌去了,然后跟別人喝酒,最后第二天又坐著船,帶著魚,帶著菜回來了。 負(fù)責(zé)受朝廷的命令監(jiān)視蘇東坡的長官,這才放了心。 所以這一次地方長官對蘇東坡的接見,很有可能就是看看蘇東坡是不是還真的活著,沒有逃跑。順便也提醒和暗示蘇東坡,不要再搞得一驚一乍的了,讓地方官坐立不安,讓朝廷也心驚肉跳的。 蘇東坡的這封回信是這樣寫的: 蘇軾我給您寫信。 最近經(jīng)由您處獲得了您的接見,我感到非常的榮幸。 您還過于屈尊派人賜給我書信。聽說您飲食起居都非常的好,我既感感謝您的來信,又感覺到非常的欣慰,無以言表。 我卑賤的官職是出于朝廷的馀恩賜予我的,對于您看重我的名聲,我認(rèn)為我的那些虛名都是沒有根據(jù)的。 這讓我更加的深深的慚愧和惶恐。 不知道能否有緣再次和您見面,您千萬千萬要按時令來保重身體。 送信的人已經(jīng)回去了,我正在瞎忙活當(dāng)中,就不具體再詳細(xì)的向您陳述了。 蘇軾,我再次向您敬禮,長官董侯閣下六月二十八日。
軾啓。近者經(jīng)由獲見爲(wèi)幸。過辱遣人賜書,得聞起佳勝,感慰兼極。忝命出於餘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會未緣,萬萬以時自重。人還,冗中,不宣。 軾再拜長官董侯閣下。六月廿八日。